
端午假期第一天,記者走訪市場見到,餐飲消費迎來小高峰,新派“龍船飯”、自包粽子以及新奇的端午文創周邊,都受到了年輕客群喜愛。
在民間傳說中,吃龍船飯,龍精虎猛,風調雨順。在酒店中做成一道精致堂食的“龍船飯”,源自于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這種傳統餐飲今天仍然深受歡迎——在白云區鴉崗,傳統的龍船飯更是擺滿了超過400席。
既是老傳統,又是新嘗試,龍船飯就像一條獨特的紐帶,將廣東端午文化的過去和現在串聯在一起。
新派龍船飯:“沒想到這道菜會這么受歡迎”
“以前是和朋友去他們村子里吃宴席龍船飯,很有氛圍,至今印象深刻。這次的‘龍船飯’是一道菜,用一艘龍船裝著,我很好奇味道,因此特別打電話過去酒店咨詢,提前幾天訂好包間,端午節這天來吃?!睆V州市民鄒小姐告訴記者。
鄒小姐口中所說的“龍船飯”,是具有62年歷史的廣州東方賓館在今年特推的一道端午特色菜肴。
“沒想到這道菜會這么受歡迎。”酒店餐飲部副總監陳海埠說,這是酒店第一次做堂食“龍船飯”,點“龍船飯”的客人以年輕人為主,“年輕人愛嘗新。”記者見到,餐廳以龍船造型器皿盛載菜肴,里頭有花膠、大海蝦、珧柱、蝦米、燒肉、臘肉等,能供4~6人吃,只限量供應到6月25日端午假期結束。這道“龍船菜”的特別之處在于,取傳統龍船宴的元素融合設計出一道端午時令菜肴。
在酒店的早午茶市里,這“龍船飯”同樣是高點擊率單品。陳海埠說,今年端午假期,由于預訂火爆,因此特別將早午茶的場地從8樓移到一樓宴會廳,開出80張臺迎客,其中,就有不少年輕食客點了“龍船飯”以應景。龍船飯是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寄寓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記者留意到,在端午假期里,不少餐廳如南海漁村珠江新城店、孔雀樓店、廣州酒家等,今年限時推出“龍船宴”,將傳統“龍船宴”中燒肉、炒丁、祛濕湯等具有端午標簽的菜肴結合到新“龍船宴”中,但用餐人數在10人左右。對于年輕消費者以及小家庭而言,類似東方賓館的“龍船飯”這類單個的菜肴則更受歡迎。
傳統龍船飯:筵開400圍招呼親友
繼農歷五月初一,廣州市白云區鴉崗鄉親到蚌湖“走親戚”后,6月22日,蚌湖片區鄉親到鴉崗“走親戚”,參加鄉情龍舟活動。鴉崗準備了超過400圍龍船飯,招呼蚌湖鄉親及遠道而來的各路好友。
“開飯啦!”隨著廚師陸續上菜,4000多人舉杯、起筷。
與以往及其他地方的“九大簋”不同,這次鴉崗龍船飯沒有雞鴨魚鵝、生猛海鮮,而是再尋常不過的五菜一湯,每道菜都有好意頭。
鴉崗村龍船飯的籌備者表示,這是根據村中老“扒仔”和長者的回憶精心烹制而成,希望以最傳統的龍船飯致敬鴉崗與蚌湖的百年龍舟情誼,同時讓各方賓朋體驗到最原汁原味的端午龍舟習俗。
接近午餐時間,賓客們陸續到來,經過備餐區時,不少賓客驚訝駐足。眼前,一盤盤切好的燒肉整齊地碼成三四層,足足擺滿十幾米長的桌面;遠處,十幾位廚師一字排開麻利地分豬斬肉,三頭整只的大燒豬身披紅紙,香味四溢。
記者發現,與以往及其他地方的“九大簋”不同,這桌龍船飯沒有雞鴨魚鵝、生猛海鮮,而是冬菇扒生菜、燒肉、節瓜燜花肉、龍船丁、魚丸蝦米粉絲、蓮蓬冬瓜湯等五菜一湯。盡管尋常,卻不簡單,“玉樹掛金錢”“紅皮赤壯”“家肥屋潤節節高”“五谷豐登丁財旺”“俠義情長納百財”“蓮菜清心湯”,每道菜都有好意頭。
“端午要吃龍船飯,大家就聽得多了,怎樣才是傳統的龍船飯,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兵f崗經濟聯社黨委書記、聯社社長蔡享聲介紹道,這次鴉崗決定回歸傳統端午文化,以最傳統、最土味的龍船飯,致敬鴉崗蚌湖數百年的龍舟情誼,也讓參與活動的朋友們體驗最原汁原味的端午龍舟習俗,向大家送上最傳統的祝福。
“晚上12點過后,我們就開始忙起來了。”熱情的廚師們告訴記者,這次的廚師團隊有近百人,“400多圍飯菜,光是燒肉就用了二十五六頭整豬,我們均安燒肉皮脆肉香,骨都有味,大家一定要多吃兩塊?!?/span>
“鴉崗、蚌湖患難見真情,這個情深義重的鄉誼故事會一代代傳承下去,來看望老朋友,哪怕聽到不認識的叫一句‘鄉親’,也特別開心。” 蚌湖華僑保安和會長蘇偉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