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6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出品,廣州芭蕾舞劇院榮譽創作的芭蕾舞劇《旗幟》《白蛇傳》相繼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為京城市民呈現高水準精彩文藝演出。四場演出座無虛席,充分展示了廣州原創文藝的力量。
此前,廣州芭蕾舞劇院創作的原創芭蕾舞劇《旗幟》喜獲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旗幟》作為本屆“荷花獎”舞劇終評中唯一一部芭蕾舞劇、廣東省唯一一部入選作品,是廣州文藝事業吹響繁榮號角的又一成功實踐。
芭蕾舞劇《旗幟》
芭蕾舞劇《白蛇傳》
譜寫歷史華章,廣州原創精品劇目展現我市城市文化綜合實力高質量發展顯著成果
一次攜兩部原創大戲進京首演,對于地方文藝院團來說實屬罕見。廣州芭蕾舞團團長,同時也是兩部舞劇的制作人、藝術總監鄒罡先生介紹,芭蕾舞劇《旗幟》《白蛇傳》分別創作首演于2021年和2023年,是廣州芭蕾舞劇院近年傾力推出并得到良好演藝市場檢驗的口碑佳作,且均被列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和市級文藝精品重點扶持項目,得到了各級相關部門的支持和認可。此番兩部舞劇齊進京,既是推動劇目經典化的過程,也是對院團在近年來所取得的藝術發展成果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全國巡演北京首演當日,芭蕾舞劇《旗幟》中的主要角色人物、廣州起義主要領導人——張太雷的外孫馮海龍先生也親臨現場,觀看演出。在采訪中,馮海龍先生對廣州芭蕾舞劇院將廣州起義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搬上舞臺表示感謝,并對《旗幟》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贊揚。他表示,廣州起義對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有著重要貢獻,英烈們用生命和鮮血詮釋了斗爭精神,踐行著他們的初心和使命,寄愿廣州市能繼續專注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大力宣傳、推廣芭蕾舞劇《旗幟》,讓英雄故事和英雄精神廣為傳揚,讓紅色基因在廣州傳承發揚光大。
作為國內首部以芭蕾舞劇形式呈現這一紅色題材的舞臺作品,《旗幟》以真人真事為原型,用革命浪漫主義手法高舉偉大旗幟,用現實主義手法塑造英雄群像。舞劇的感染力在于展現人物的內在品格和人物關系糾葛出來的戲劇張力,在不同時空的穿梭中刻畫英烈們與家人、愛人、戰友之間的美好,和最終英雄的壯烈犧牲形成鮮明對比。目前,該劇已在廣州、上海、深圳、廈門等多個城市巡演,觀看人數過萬,廣受各界人士好評。
堅定文化自信,“足尖藝術”演繹中華優秀文化彰顯廣州文藝創新創造新高峰
另一部芭蕾舞劇《白蛇傳》取材于耳熟能詳的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主題鮮明,生動講述了千年蛇妖白素貞與凡間男子許仙相戀的動人故事。《白蛇傳》劇中人物情感豐沛且厚重,極具戲劇張力和舞臺感染力;整體音樂融合爵士、流行、國風、戲曲等元素,結合各種曲風創新,令人耳目一新。舞劇總編導王舸表示,“我不想把白蛇傳的故事簡單再給大家講一遍,也不想把宋代美學簡單呈現在舞臺上給大家‘炒冷飯’,《白蛇傳》的新要新在立意上。”
芭蕾舞劇《白蛇傳》將人們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進行了創新、突破的表達。一方面,大膽運用芭蕾舞的藝術形式,融合中國古典美學,加入更多的人物和情節,增強故事的張力和戲劇性,做出大膽且切合時下人們對愛情理解的審美需求創新。另一方面,“悲劇喜做”打造豐富的戲劇審美形態,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傳遞東方文化和東方哲學,探索芭蕾舞劇在輕喜劇類型創作上的舞臺新表達,在視覺呈現和劇情推進中實現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雖為新作卻頗為純熟,贏得廣泛好評。
芭蕾舞劇《白蛇傳》定位于鮮明的民族性、文化性、時代性、國際性的中國芭蕾舞臺藝術作品,同時致力于對標國際市場和國際審美,助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國際舞臺,推動國際文化傳播交流。它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又是一場深入闡發古今美學與精神哲思的藝術實踐,更是一次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時代性、國際性的藝術創新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