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遺產,如何“活”起來?
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很快,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越是這樣越要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開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機融入現代生活氣息,讓古老城市煥發新的活力。
廣州行動
要大力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加強面向基層群眾的理論普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用好中共三大會址、團一大、農講所等紅色遺址紅色資源,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打造在全國更有影響力感召力的紅色文化地標。
積極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歷史建筑、古樹名木等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建設國家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提升文交會品牌效應和輻射功能,做強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打造全國文化產業新業態引領地、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秋風送爽,天高云淡。流溪河畔,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全息廳里,隨著二十四節氣的時序變換,舞者們的身影在環繞周遭的145平方米LED屏上躍動,虛實相間、浪漫瑰麗。這場多媒體舞劇《大美時節 和諧共生》呈現的真人舞者與CG舞美結合的美妙場景,出自廣州一家本土數字文化企業之手。聲光電聯動的沉浸式氛圍感,讓觀眾體驗一場印象深刻的文化映像。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當前,廣州正在打響“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如何讓那些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變成推動當下社會經濟發展,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絕資源?又如何進一步讓它們成為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譜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大產業集群?
專業人員進行古籍修復
千年積累的文化遺產,如何成為產業動能?
增城金蘭寺貝丘遺址出土的加砂粗陶、彩陶,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廣州”。近來,這處重要的古遺址,與陂頭嶺遺址、鑊蓋頂嶺遺址等一起,成了青少年研學的好去處。手拿探鏟、毛刷,直面石器、陶片,撲面而來的現場感讓原本冷冰冰的考古名詞和歷史年表變成了最鮮活的體驗。
廣州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約38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3處。僅“十三五”以來,廣州就增加了5處國保,19處省保。近年來,廣州逐步積累起文物活化利用“1+N”多元參與模式、“文物+”融合發展等重要的經驗,將政府與企業、個人、專業機構等的不同資源優勢對接起來,盤活了眾多文物史跡,如逵園、萬木草堂、廬江書院等,并將南越國史跡、蓮花山、陳家祠、永慶坊等申報為各層次A級旅游景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南越王墓出土的牛頭形銅泡釘
在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副院長譚國戩看來,建立在全面普查、科學發掘或修復基礎上的“活化”是激活不可移動文物產業動能最為重要的環節,“活化應以可持續發展為主,也就是說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最終目的是達到共同、協調、公平、高效、多維的發展。”
“在廣州豐富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要做好整理,厘清底數。整理是為了活化,活化需要建構專業團隊,從而進一步建構可復制、可傳承的故事與模式。”譚國戩表示,“故事與模式要緊扣愛國主義,鏈接廣州歷史與傳說,特別是要注重打造具備唯一性的廣州文化形象標識體系,如五羊、美食、廣交會,使之在專業團隊的運作下‘以點帶面’讓廣州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動能。”
廣州博物館館長吳凌云則指出,要讓廣州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能力,一方面要更好地理清這些文化資源中的當代性成分,另一方面需要有強大的“轉譯”能力,要有產品思維,用公眾喜歡的語言、形式、方法展開延伸,同時具備強大的設計力和執行力。
快速發展的高新技術,如何助力產業升級?
荔灣區芳村大道下市直街1號信義會館內,廣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新元創立的聚元祥廣繡研究院是廣東省知名的非遺連鎖品牌之一。十多年的市場打拼,王新元特別看重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產權保護,二是市場方向。今年9月,他和多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一道,發行了自己的數字藏品。這正是“創意確權”與“新業態”結合的產物。
近年來,元宇宙、虛擬數字人、數字藏品等高新技術在文旅產業中的運用快速增長,催生了許多新平臺、新場景,比如被稱為全國首條“元宇宙”非遺街區的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又如“廣州出品”的國家博物館首個虛擬數字人“艾雯雯”。
此外,廣州發揮信息科技與制造業的傳統優勢,鼓勵文化+、創意+、設計+、互聯網+的跨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廣州涌現出的網易、三七互娛、酷狗、荔枝、漫友、詠聲、奧飛等全國領先的文化企業,大都將以上優勢與內容、創意實現了有效結合。同時,出現了不少成功的出海典范,如網易旗下多種不同品類的游戲長期在日本暢銷榜占據一席之地;而靠著《三國志·戰略版》,靈犀互娛也成功地敲開了日本市場的大門……
在采用AI技術進行數字人創制方面有深入探索的時間網絡董事長向熹表示,未來的文化場景不應當是各自獨立的,更應該是串聯在一起的數字空間。技術進步的新趨勢帶來了聯動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強連接交互”多元協作的迫切需求,而新技術的應用恰恰能夠大幅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過去孵化一個高品質的IP可能需要數十萬元的成本,現在只需要極低的成本就能實現,也大大節約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