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聯合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將于7月5日至8月31日舉辦“廣州科普之夏”主題活動,此次活動將通過一系列特色項目和精彩內容,為市民游客帶來別開生面、內容豐富的科普文化盛宴。暑假期間,超150家科普基地、科普資源單位將聯合推出上千場涵蓋科普展覽、研學實踐、互動體驗等形式的特色活動,預計吸引超百萬市民游客參與,讓大家在游玩中學習科學知識,享受科普樂趣。據悉,“廣州科普之夏”第一期活動于7月5日至7月20日舉行,將面向市民游客舉辦超150場科普活動。
“廣州科普之夏”第一期活動于7月5日至7月20日舉行,將面向市民游客舉辦超150場科普活動。
“廣州科普之夏”堅持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全市科普基地和資源單位開放數萬個免費活動名額,讓廣大市民游客領略廣州科普的獨特魅力,同時還將探索以市場化手段為市民游客提供高品質科普文化服務,帶動科普場館、文化商旅、研學實踐等相關產業消費業態發展,以“科普+文旅”品牌效應展示廣州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城市魅力,提升廣州市民游客暑期文化生活的“科技含量”,為文旅經濟注入可持續增長的“科普新動能”。
活動精心打造八大系列科普場景,進一步豐富廣州特色科普生態圈。“樂享研學之旅”,整合優質資源開展主題研學,探索市場化推動高品質科普研學和文旅活動發展;“走進重點實驗室”,聯合開放呼吸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海洋生物標本館與全國重點實驗室等一批重點實驗室,讓市民游客零距離接觸尖端科技;“探秘高新技術企業”,組織參觀代表性企業,深化對新質生產力的認知;“尋訪知名高校”,帶領中小學生感受頂尖學府科研與學術氛圍;“暢游科普場館”,聯動特色場館滿足多元科普需求;“玩轉科學課堂”,打造精品課程與實踐活動;“科普大篷車進基層”,創新“移動科普”模式,將科學送到百姓家門口;“云游科普嘉年華”,實現云端科普全民互動。
為保障活動順利開展,市科協建立“市科協牽頭、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的聯動機制。比如,協同市河長辦推出“水文化+”科普研學路線,打造“珠江生態文化”展示窗口;聯合團市委聚焦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組織“一起趣研學”等主題活動;聯合廣州實驗室開展“南山杯”呼創賽,凝聚全社會科普合力。
即日起,市科協將通過“科普廣州”公眾號分階段發布各類科普活動信息,誠邀廣大市民游客參與,在這個暑期探索科學奧秘,感受科普與文旅融合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