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展覽名稱 | 單位名稱 | 展覽簡介 | 展覽時間 | 展覽地點 |
1 | 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成果展 | 上海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 | 青龍鎮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區白鶴鎮,相傳建于唐天寶五年(746年)。唐宋時期的青龍鎮,北臨吳淞江,東瀕大海,由于地處江海要沖,它逐漸發展成為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南宋時期,青龍鎮還專設市舶務管理海外貿易。貿易發展促進了青龍鎮的繁榮。北宋詩人梅堯臣曾記載青龍鎮有三十六坊,煙火萬家,一派繁榮景象。青龍鎮也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名鎮,北宋米芾曾任青龍鎮監鎮,文人墨客留下了眾多詩詞歌詠。2010~2016年,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遺址進行了長期的考古調查與發掘,使這座湮沒于地下數百年的港口重鎮正被逐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考古發掘發現了唐宋時期大量的遺跡和遺物,重要遺跡有隆平寺塔、房址、水井、手工業作坊、瓷器堆積等,出土遺物中貿易瓷器占有較大比重。 本次展覽精選上海博物館藏141余件(套)文物精品,系統介紹青龍鎮遺址考古重要成果,并對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深入解讀,展現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緊密關系,宣傳海絲文化遺產,傳達穗滬兩地情感聯系,共同譜寫穗滬兩地文博攜手合作的新篇章。 | 2019年3月5日至6月3日 | 南越王宮博物館陳列樓北二樓臨展廳 |
2 | 云上梯田——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圖片展 | 南越王宮博物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 | 紅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當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氣候條件創造的活態農耕文明奇觀,據載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這里的梯田規模宏大,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元陽、綠春、紅河、金平等縣。這里水源豐富,空氣濕潤,霧氣變化多端,將山谷和梯田裝扮得含蓄生動。20世紀80年代經一些攝影家的介紹,紅河哈尼梯田開始名揚世界。 2007年1月,紅河哈尼梯田成為國家濕地公園。2010年,哈尼梯田稻作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列入全球重要農業遺產保護試點。2013年5月,哈尼梯田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我國保護級別最高的農業遺產地。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5處世界遺產,是首個以農耕文明為特色的世界遺產,也是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本次展覽由南越王宮博物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館聯合主辦,精選圖片百余幅,展示云南紅河梯田壯美的自然景觀和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以期讓廣東的觀眾朋友們領略到這獨特的梯田文化,及以哈尼族為代表的紅河州各族人民豐富多彩的民俗生活。 | 2019年4月4日至7月4日 | 南越王宮博物館曲流石渠遺址主樓二樓臨展廳 |
3 | 遼闊的南海——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展 | 南越王宮博物館 | 廣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位于城市中心的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廣州城市發展的核心記憶。考古和文獻證明南越宮署遺址既是西漢南越國和五代十國南漢國政權中樞,還是各個歷史時期地方官署所在地,層層累積的考古遺存,是廣州作為嶺南地區政治中樞和城市發展變遷的歷史縮影。 南越國宮署遺址夯土層中掩埋的一件件異域文物,向我們展示著南越王國開港通商、寶舶云集的場面,為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提供了可靠的例證。 本次展覽通過南越國宮署遺址出土文物,體現出中國最古老的園林格局,折射出久遠的海上絲綢之路節點城市,見證園林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聯。 | 2019年4月12日至7月5日 | 中國園林博物館臨展廳 |
4 | 骨法用筆——廣州藝術博物院藏白描畫展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展出廣州藝術博物院收藏的白描畫一批,展覽結合作品探討白描這一中國畫傳統技藝對現代中國畫發展的重要性。 | 2019年6月下旬開始 | 楊善深藝術館 |
5 |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 李大釗生平文物史料展 |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李大釗先生誕辰130周年,為緬懷他在中國革命史上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范,我館與中共一大舊址紀念館合作舉辦此次展覽,通過回顧李大釗的生平主要活動,激勵廣大黨員群眾繼承先烈遺志,銘記先烈精神,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 2019年5月至8月 | 大元帥府北一樓臨展廳 |
6 |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書——連環畫中的紅色經典 |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 展覽主要通過紅色題材連環畫作品中呈現的苦難輝煌歲月、革命先驅以及少年英雄的故事,再現昔日血雨腥風的艱苦戰斗歲月,追憶連環畫承載的童年記憶與紅色經典,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紅色根脈,匯聚復興力量。 | 2019年6月至8月 | 大元帥府北三樓臨展廳 |
7 | 青春之歌——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圖片展 |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 一百年前,中國知識分子和各地民眾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奔走呼號,發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迫令北洋軍閥政府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陸宗輿,并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揭開了中國現代史的序幕。本展覽通過“青春之樹:五四浪潮,洶涌而至”“青春之火:五四力量,激蕩爆發”“青春之歌:五四精神,薪火相傳”三個部分回顧百年五四運動,激勵廣大青年同祖國一起開拓、一起奮進,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 2019年4月30日至6月16日 | 廣州農講所紀念館大成殿 |
8 | 《龐貝:永恒的城市——龐貝出土文物特展》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本次展覽展出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藏的120件/套龐貝古城出土文物精品,結合大量3D建模、多媒體視頻等高科技復原展示手段,以全新的視角再現龐貝古城的真實面貌,帶領觀眾回到公元79年龐貝古城火山噴發的前夜,感受龐貝居民的日常生活,尋找那個失落的人間樂園。 | 2019年5月17-2019年8月18日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綜合陳列樓 |
9 | “信仰的力量” | 廣東革命歷史歷史館 | 展覽與南京雨花臺聯合舉辦,以“信仰”為主題,梳理鄧中夏、惲代英、洪靈菲、譚壽林、葉剛等革命英烈的書信、文學作品,挖掘時代內涵和革命精神,及從作品中傳遞出的革命英烈的初心和使命。 | 6月20日——8月20號 | 廣州起義紀念館 |
10 | 銀飾人生 ——十九至二十世紀中國“洋裝”銀器展 | 廣州博物館 | 展覽由廣州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與廣東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百余件清代至民國時期“洋裝”銀器精品清晰展示了中國“洋裝”銀器工藝特征、發展歷程及廣州與各通商口岸城市銀器手工業的交流,讓觀眾得以窺見19世紀中葉以來借助“洋裝”銀器的生產與銷售,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互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古老中國的近代化歷程。 | 2019年5月18日—8月10日 | 廣州博物館專題展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