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號 | 活動名稱 | 主辦單位 | 時間 | 地點 |
1 | “江山美如畫”大型主題版畫展 | 廣州塔 | 至2月底 | 廣州塔一層環形通道 |
簡 | “江山美如畫”大型主題版畫展,是喜慶黨的二十大,通過邀請全國的100多位版畫名家,展出近200件原創版畫的系列創作,來為大家展現我們祖國壯美山河的一個版畫藝術展覽。分為3個主題——“南粵百村”“絲路千年”和“民族大團結”。 | |||
2 | 追求與探索——文化名人的歷史印記 | 主辦單位:增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 至2月14日 | 增城城市館第二展廳 |
簡 | 本次展覽中介紹的中華兒女、文化名人。有在科學文化藝術領域探求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忠誠共產黨員;更有一生支持我們黨的事業,為民族文化繁榮不懈努力的黨的忠實朋友。他們的無私奉獻的品德和精神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增添了許多光彩。 | |||
3 | 城標˙城史 | 廣州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展區 |
簡 | 展覽通過廣州考古出土和廣州博物館館藏的900多件各時期代表文物以及珍貴歷史圖片和文獻資料等展品,以全新的展示形式輔之多媒體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廣州五、六千年來, | |||
4 | 海貿遺珍——18-20世紀初廣州外銷藝術品 | 廣州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州博物館仲元樓展區 |
簡 | 展覽展示我館重點征集的外銷藝術品及珍貴的音像資料,生動再現了“一口通商”時期廣州口岸繁忙的中外貿易活動及文化交流景象。 | |||
5 | 地球歷史與生命演化展覽 | 廣州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州博物館仲元樓自然科學館 |
簡 | 展覽展示宇宙起源、地球形成、生命誕生及演化的種種過程,促使觀眾共同思考大千世界之種種奧妙及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生存的現實意義。 | |||
6 | 云展廳:越華路的故事 | 廣州博物館 | 至3月26日 | “越華路的故事” |
簡 | “越華路的故事”展覽線上展廳。 | |||
7 | 南北匯流——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 | 南越王博物院 | 至3月20日 | 南越王博物院 |
簡 | 本次展覽為渤海國與南漢國遺址出土文物首次聯袂展出,精選了178件出土文物,全面展示渤海國與南漢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對外交流等風貌,讓觀眾在南北兩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韻(南)漢風。 | |||
8 | 南越國宮署遺址 | 南越王博物院 | 常設展覽 | 南越王博物院 |
簡 | 南越國宮署遺址疊壓了自秦漢至民國共13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層。 | |||
9 | 西漢南越王趙眜墓原址 | 南越王博物院 | 常設展覽 | 南越王博物院 |
簡 | 南越文王墓是嶺南地區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漢代彩繪石室墓。 | |||
10 | 《嶺南兩千年中心地》 | 南越王博物院 | 常設展覽 | 南越王博物院 |
簡 | 王宮展區包含的廣州二千多年的歷代遺跡,印證了廣州城市中心兩千多年不曾改變。 | |||
11 | 《南越藏珍——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陳列》 | 南越王博物院 | 常設展覽 | 南越王博物院 |
簡 | 南越文王墓共出土一千多件(套)文物,其中“文帝行璽”金印、角形玉杯、絲縷玉衣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 |||
12 | 《楊永德伉儷捐贈藏枕專題陳列》 | 南越王博物院 | 常設展覽 | 南越王博物院 |
簡 | 我院現共有枕類藏品600余件,其數量之多、品類之全、窯口之眾,為國內所罕見。 | |||
13 | 老城市新活力 | 南越王博物院 | 常設展覽 | 南越王博物院 |
簡 | 北京路是中國古代延續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中軸線之一, | |||
14 | 農民運動的搖籃—— | 農講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展覽主要以 “突出中國共產黨、突出毛澤東、突出紅色”為遵循,重點展現以毛澤東任所長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的突出成就。 | |||
15 | 廟學合一—— | 農講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展覽主要以實物、圖片、表格、文字及音視頻相結合的形式,勾勒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發展脈絡, | |||
16 | 中國科舉文化展 | 農講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展覽主要以實物、圖片、表格、文字及音視頻相結合的形式,勾勒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發展脈絡,突出介紹展示了廣東本地科舉文化與科舉名人。 | |||
17 | 《藏品推介》 | 農講所紀念館 | 2月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以文字、圖片、音頻等形式對館藏珍貴文物進行介紹,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重溫紅色歷史,展現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可在農講所紀念館微信公眾號收看。 | |||
18 | 《百年黨史文物說》 | 農講所紀念館 | 2月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以視頻的形式講述介紹館藏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來讀懂農講所。 | |||
19 | 隱秘而偉大——中央紅色交通線歷史展 | 農講所紀念館、 | 至2月28日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形處建奇功。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公開戰線和隱蔽戰線交相輝映,鑄就了偉大的紅色江山。在艱苦的革命斗爭歲月中,刀尖上行走的英雄們為信仰而來,為信仰而戰,甚至為信仰而犧牲。而今,戰火硝煙雖已遠去,但這段血雨腥風又激蕩人心的 | |||
20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復原陳列》 | 農講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復原的第六屆農講所開辦時的學習和生活場景。 | |||
21 | 《中國科舉文化展》 | 農講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以實物、圖片、表格、文字及音視頻相結合的形式,勾勒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發展脈絡,突出介紹展示了廣東本地科舉文化與科舉名人。 | |||
22 | 展覽配套系列活動之“解密中央紅色交通線”互動折頁 | 農講所紀念館 | 至2月20日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配合年度大展“隱秘而偉大 ——中央紅色交通線歷史展”推出展覽配套“解密中央紅色交通線歷史展”互動折頁活動。折頁含有簡介、紅色交通線小故事、人物介紹、文物介紹,趣味小故事,觀眾可在農講所大成殿領取并體驗 | |||
23 | 展覽配套系列活動之“中央紅色交通線歷史展”專題介紹 | 農講所紀念館 | 至2月20日 | 農講所紀念館 |
簡 | 配合年度大展“隱秘而偉大——中央紅色交通線歷史展”制作六期推文,為大家介紹展覽背后的故事,帶領觀眾們探秘新展。可在農講所紀念館微信公眾號收看 | |||
24 |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 |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
簡 | 展覽通過四個部分,介紹中共三大召開的歷史背景、會議的過程與成果、會議的影響與貢獻、代表的理想與信念,凸顯大會的重要歷史地位。 | |||
25 | 木心流耀——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藏潮州木雕精品展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至4月23日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后東廂展廳、中東廂展廳 |
簡 | 潮州木雕是中國民間木雕體系之一,其孕育萌芽于唐代以前,至唐宋時期不斷發展,清代晚期木雕藝術達至鼎盛,淵源久遠,表現形式繁多。既可獨立成器,亦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或家具陳設中。或使用于祖先祭祀,或點綴在煙火之室,獨具富貴圓滿、祈福庇護的美好寄寓,是深契當地民眾心理與表達習慣的藝術符號,無不體現潮汕地區的傳統生活脈絡。潮州木雕以繁復的雕刻技法、華麗的貼金裝飾著稱,特別是其多層鏤通雕技法,使物像縱橫交錯,濃縮表現最富戲劇性的故事瞬間,形成獨特的嶺南文化景觀。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庋藏中,有著品類豐富的潮州木雕藏品。值此新正將至,萬物更迭之際,本館特擷其中精品,謹奉于前,讓您感受“雕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潮州木雕。 | |||
26 | 《陶瓷外銷的歷史印——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至3月26日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簡 | 本次展覽匯集了多位收藏家的數十件珍品佳作,是袁湖記代表作的集中展示,囊括了充滿活潑生趣的動物擺件、設計感與實用性兼具的器皿雜件、具有石灣公仔神韻的人物等代表性品類。期望觀眾走進這個充滿民間煙火氣的陶藝世界,品味石灣陶一段獨特的歷史記憶。 | |||
27 | 《美瓷美器——館藏景德鎮窯彩瓷精品展》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至3月19日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簡 | 景德鎮彩瓷燒造技術在明清時期達到巔峰,釉上彩繪技藝不斷創新,以五彩瓷、斗彩瓷、琺瑯彩瓷、粉彩瓷為代表的彩瓷類別爭奇斗妍、異彩紛呈。民國時期,彩瓷技藝仍有推陳出新,或以中西技法融合繪瓷,或以文人詩、書、畫入瓷,雅俗共賞,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次展覽分為“明清彩瓷”、“民國彩瓷”兩個部分,擷選館藏明清、民國景德鎮窯彩瓷中的精品,展出彩瓷共47件(套),相信繽紛多彩、紋飾精美的瓷器能夠給觀眾朋友們帶來美的享受。 | |||
28 | 《嶺南民間百藝》展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中東展廳、后東齋展廳、聚賢堂展廳、民間工藝展演廳 |
簡 | 嶺南大地鐘靈毓秀,物產豐饒,孕育了絢爛多彩的民間百藝。千百年來,憑借天時地利和妙心巧手,嶺南人民創造了門類豐富、技巧高超、境界獨到的百工之藝。 | |||
29 | 廣州舊家居展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簡 | 展覽以清末至民國初年西關的傳統民居建筑——西關大屋的部分布局為背景,設置富有特色的橫格趟櫳大門,精美的雕花屏風,秀麗的蝕花玻璃窗飾以及體面的家具擺設,展示廣州舊家居昔日華貴典雅的風采。 | |||
30 | 廣州象牙雕刻與潮繡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后東齋展廳 |
簡 | 本次展覽精選了從清中期到21世紀的館藏廣州象牙雕刻以及采用了象牙雕刻技藝制作的骨雕精品,涵蓋了象牙扇、象牙船、象牙球、象牙微刻等代表性品類,其中不乏馮公俠、馮少俠、潘楚鉅、張民輝、翁耀祥等大師的杰作;精選了館藏潮繡中屏風、彩眉、桌圍椅圍、掛屏等重要品類,展示了金銀線墊繡、絨繡等潮繡特色的精彩技藝及多種潮繡傳統吉祥寓意紋飾,其中有獲獎巨作金線繡九龍座屏。 | |||
31 | 百粵冠祠——陳家祠及嶺南建筑裝飾藝術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前東、聚賢堂、后中、前東齋展廳、數字體驗館 |
簡 | 展覽第一部分為《百年陳氏書院》,通過對陳氏書院(陳家祠)古建筑的展示、結合圖板燈箱中的多種珍貴史料以及場景復原,讓觀眾走進陳家祠百年滄桑故事里,體會古建筑的結構功能、裝飾藝術、歷史意義、文化底蘊,了解文博工作者長期不懈保護與活化利用文化遺產的努力。第二部分為《嶺南傳統建筑裝飾藝術》,是第一部分的拓展與延伸,并為前者提供了更豐富、更整體的知識與文化語境;通過運用場景、實物、視頻、虛擬展示等多種手段,對比展示廣州地區與潮汕地區的傳統建筑裝飾藝術,讓觀眾近距離欣賞各具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筑文化精粹。 | |||
32 | 廣州起義 | 廣州起義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
簡 | 展覽通過101件(套)文物展品,206張歷史照片,13幅油畫,展示了廣州起義籌備、爆發、戰斗、撤退的經過。2021年,為增強展示效果,在現有展覽的基礎上,圍繞“序廳”“攻打公安局”“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尾廳”等重點展項,利用聲光電等現代展陳手段,提升展覽的體驗感。 | |||
33 | “人格的力量—— | 廣州起義紀念館 | 至3月31日 |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
簡 | 展覽以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為主題,通過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飽含對家人、對國家熱愛之情的遺書、手稿、家信等革命文物照片,分為“革命理想高于天”“繁霜盡是心頭血”“奉獻如歌家園夢”“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四個單元,生動展現共產黨人為了人民、國家、民族,為了理想信念、雖然內心有對家人、親友的不舍,仍然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心路歷程與人格魅力,充分展示共產黨人不畏艱險、不懼犧牲、不懈奮斗、不負人民的家國情懷,熱情謳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拼搏奉獻的壯烈情懷。 | |||
34 | 啟航——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 常設展覽 |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
簡 | 展覽圍繞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廣州的歷史,通過209件/套文物、129張圖表、4組油畫雕塑藝術品,并綜合運用實景還原、多媒體聲像等手段,展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全國總工會的誕生及其在廣州領導工人運動的歷史。復原陳列堅持“呈現原狀、真實可信”原則,對中華全國總工會禮堂、組織部、會議室、宣傳部、《工人之路》編輯室、秘書處、教育宣傳委員會等部門進行復原展示,在濃厚的歷史氛圍中展現劉少奇、鄧中夏、蘇兆征、林偉民、李森等 | |||
35 |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建歷史陳列 | 團一大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
簡 | 展覽主要包括“歷史召喚——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潮起東園——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青運新篇——青年團在共產黨領導下不斷發展”“牢記使命——團結帶領新時代中國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奮斗”等四個版塊內容,準確反映團一大歷史展示了黨親手締造青年團、指導青年團創建的歷程。 | |||
36 | 《南粵旗幟 星火相傳——大革命時期的中共廣東 | 中共廣東區委舊址 | 常設展覽 | 中共廣東區委舊址 |
簡 | 館內常設《南粵旗幟 星火相傳》主題陳列,主要講述中共廣東區委以及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會的成立過程以及在大革命時期作出的貢獻。 | |||
37 | 黃埔軍校史跡展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簡 | 從“黃埔歲月”“軍校變遷”“情系黃埔”三個部分,生動再現了黃埔軍校的輝煌和黃埔軍校師生英勇奮斗,不怕犧牲,在中國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立下的彪炳史冊的戰功以及在中國近代史尤其是軍事史上產生的深遠影響。 | |||
38 | 初心如炬——共產黨人與黃埔軍校展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簡 | 該展覽緊扣“共產黨人在黃埔”、“共產黨人走出黃埔”兩個部分,展出與黃埔軍校共產黨人相關的歷史圖片185張、文物展品24件,以及3段珍貴影像,再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共產黨人參與黃埔軍校辦學和推動大革命蓬勃發展的光輝歲月,充分展現共產黨人在革命征途中所取得的卓越功勛,映照著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 |||
39 | “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人”油畫展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簡 | 精選了22幅以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人為題材的油畫作品,以油畫藝術形式來展示這批共產黨人的風采,讓觀眾在畫家們的筆觸中感知黨員群體的高尚品格和人性光輝以及時代沉淀的印記。 | |||
40 | 尋夢黃埔島——孫中山先生故居專題展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孫總理故居) |
簡 | 以“尋夢”為主題,從“商貿”“軍校”“軍工”三個層面,展現一代代中國人探尋強軍強國之夢的歷史足跡,及黃埔島獨特的地域特點和歷史文化內涵。 | |||
41 | 鐵血東征展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東征烈士墓園) |
簡 | 通過“東征前的廣東”“第一次東征”“東征軍回師平叛”“第二次東征”“英魂垂千秋”五個單元,生動形象地展示黃埔軍校師生兩次揮師東征和平定楊劉叛亂的光輝歷史。 | |||
42 | “云山珠水間——考古發現的廣州” |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常設展覽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簡 | 通過考古實物資料展現先秦時期廣州地區人類社會面貌,以及廣州自秦代建城以來2200余年的城市發展軌跡、歷史文化積淀和持續不斷的海外交往歷史。同時,向觀眾全面展現廣州城市考古和考古遺產保護成果。 | |||
43 | “漢風唐韻——五代南漢歷史與文化” |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常設展覽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簡 | 分“嶺南大漢國”“都城興王府”“考古現三陵”三部分,通過考古發現和現存南漢文物史跡,以實物、圖片、視頻、多媒體互動等手段,向公眾全面立體地展現五代南漢國的歷史和文化面貌。 | |||
44 | 公眾考古活動中心 |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常設展覽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簡 | 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服務設施,不僅有小型展示廳、多功能廳,更有模擬考古體驗區、虛擬展示區、文物拓印體驗區、文物修復體驗區等。讓公眾通過形式多樣的模擬考古互動活動,走近考古、了解考古、體驗考古。 | |||
45 | “洛京風華——洛陽出土漢魏文物展” |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至2月10日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簡 | 本次展覽是洛陽、廣州兩地文物行政部門和考古文博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考古成果傳播、講好中國故事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合作之舉。展覽共展出文物244件(套),分別來自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34件套)、偃師商城博物館(5件套)、新安縣博物館(5件套)三家文博單位;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59件。這批承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并蓄文明特質的精品文物,作為文化交流的使者自中州洛邑南下廣州,生動再現兩漢曹魏400余年間洛陽的“煌煌祖宗業”與“古今興廢事”。 | |||
46 | 南石頭往事 |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至4月5日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簡 | 本次展覽通過區域的、個案的、具體事件的表達,折射出對歷史整體的理解。經過前期調查研究及考古發掘,南石頭監獄遺址的歷史內涵極為豐富,涵蓋了清代鎮南炮臺、民國南石頭監獄、新中國成立后的五羊自行車廠(摩托車廠)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遺存。同時,梳理與南石頭地點相關聯的鴉片戰爭、孫中山民主革命、抗日戰爭、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等時期的歷史文獻,并將海港檢疫所舊址、車歪炮臺、海珠區工業大道周邊工業遺產點等要素有機串聯起來, | |||
47 | 格物?求真——博物學視角下的嶺南繪畫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至3月30日 | 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藝術交流廳(1號館)一樓中國歷代繪畫館(2號館) |
簡 | 在晚清及民國時期,廣州作為重要的對外口岸,不僅是貿易重地,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場所,在此產生了因商貿興起的外銷畫,其中有描繪動植物的博物畫。除外銷畫家外,黃士陵、蔡守、居巢、居廉、伍德彝、容祖椿、高劍父等畫家都繪制過寫實的帶有博物性質的動植物繪畫。此外,在當代的科學分類中,博物學的幾個領域已衍生成各自獨立的專門學科,如植物學、動物學等,博物畫也逐漸向科學畫轉變,本次展覽特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華南國家植物園共同主辦,展示近百年來的科學性博物畫。 | |||
48 | 畫脈相承·嶺南畫派 | 廣州藝術博物院十香園紀念館、高劍父紀念館、 | 至3月30日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簡 | 本展設三個篇章,第一篇章:源起,梳理嶺南畫派的畫學淵源。展出包括惲壽平、宋光寶、孟覲乙、居巢、居廉、竹內棲鳳等人作品;第二篇章:合璧,呈現嶺南畫派創始人“三杰”的中西融合繪畫風格和創作思想。展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人作品;第三篇章:變革,介紹嶺南畫派“四家”各自的藝術追求和成就。展出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的作品。展覽旨在梳理嶺南畫派形成的脈絡,探討畫風形成的原因和師承的關系,展示嶺南畫派繪畫的成就,傳承嶺南畫派的繪畫精神,堅定嶺南繪畫的自信,為嶺南的文化藝術發展貢獻可借鑒的力量。 | |||
49 | 線上微展覽:書香話團圓——文學作品中的元宵節 | 海珠區圖書館 | 至2月10日 | 海珠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
簡 | 走進文學作品的世界,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元宵節團圓氛圍 | |||
50 | 嶺南畫派世紀回顧展(花鳥畫專題)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常設展覽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簡 | 20世紀初期,在近代中國革命策源地廣東,產生了一個高揚“藝術革命”旗幟的繪畫流派——嶺南畫派。本次展覽,特別遴選了嶺南畫派創始人“二高一陳”以及第二代杰出代表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等的花鳥題材作品,以期向觀眾呈現其“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宗旨 | |||
51 | 前進號角——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主題大展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至3月10日 | 廣州藝術博物院19號館 |
簡 | 大展分“紅色根脈·聽黨話跟黨走”“非凡十年·禮贊新時代”“奮進號角·啟航新征程”三個篇章。大展匯集了作品、圖片、文獻和實物等千余件展品,主題宏大、策劃精心、呈現精彩,這是繼“時代先聲——廣州文藝百年大展”后又一次大型綜合性展覽,是廣州文藝再一次集體智慧、磅礴力量、組織優勢、專業優勢的集中檢閱。大展既是為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舉辦的一次藝術盛會,又是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年文藝發展的成果展示,更是廣州廣大文藝工作者用藝術的筆觸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以實際行動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 | |||
52 | 世界琥珀藝術展 | 廣東省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省博物館 |
簡 | 在古老的高等植物中有一些種類,如松、柏等,蘊含豐富的分泌組織,在合適的條件下會分泌出粘稠的樹脂或樹膠、包裹住同樣古老的昆蟲、樹葉、花果......歷經千萬億年的時光,成為琥珀。 | |||
53 | 粵山秀水 豐物嶺南—— | 廣東省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省博物館 |
簡 | 本展覽尤具特色的是從序廳開始便以耳目一新的系列方形掛片作為裝飾元素貫穿展覽始終。這些掛片通過組合和光影效果,或成片、或成線、或成網,在展覽序廳之初先從地面升向空中,似將天地相接,又似藍色海洋一片,牢牢吸引住觀眾眼球,將觀眾引入一個充滿自然元素的空間;進而掛片沿著展覽前進的方向在展覽上空時而翻騰,時而直行, | |||
54 | 紫石凝英——端硯藝術展覽 | 廣東省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省博物館 |
簡 | 廣東是端硯的故鄉。端硯又稱端溪硯,因產于古端州(今廣東肇慶市)而得名,其色紫質潤,素有紫石、紫云、紫英之美稱,因賞用兼優,被譽為“四大名硯”(端硯、歙硯、紅絲硯、澄泥硯)之首,又與湖筆、徽墨、宣紙并稱“文房四寶”,美譽眾多,聞名遐邇。 | |||
55 | 漆木精華—— | 廣東省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廣東省博物館木雕 |
簡 |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孕育和萌芽于唐代以前,起步于唐宋,成熟于明代晚期,清代達到鼎盛階段,抗戰時期陷入衰退。新中國成立以來,潮州木雕幾經起伏,在傳承與發揚中獲得了新生,歷史悠久的潮州木雕藝術綻放出新的光彩。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財富。 | |||
56 |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廣作華章——從外貿商品到非遺保護》 | 廣州市文化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至3月 |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 |
簡 |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兩千多年來,借助便利的海運條件,廣州工匠運用智慧和巧思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豐富原材料,制作了暢銷海內外的傳統手工藝品(即“廣作”)。本展覽展示了廣作傳統工藝從十三行時代暢銷世界到新中國成立后借助廣交會涅槃重生,再到進入21世紀成為非遺、重煥生機的輝煌歷程。 | |||
57 | 《花城百花開——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 廣州市文化館 | 常設展覽 | 廣州市文化館新館 |
簡 | 廣州依山傍海,珠江穿流,中西文化交融,屢開風氣之先,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遺。展覽通過“粵韻流芳”“食在廣州”“歲時節慶”“醫養嶺南”、“南拳強身”“廣作華彩”“羊城古仔”七個部分,展示廣州人的文化傳統,帶觀眾了解嶺南文化精粹和人文特質,感悟“花城百花開”的絢麗多姿。 | |||
58 | 《南粵先賢固定陳列》展覽 | 越秀區博物館 | 常設展覽 | 南粵先賢館 |
簡 | 館內常設56位先賢人物事跡,充分運用電、光、影等現代化技術,為觀眾帶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沉浸式觀賞體驗,讓觀眾在展品與展板中重溫先賢事跡,感悟先賢精神。 | |||
59 | 碧血黃花 浩氣長存 | “三·二九”起義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三·二九”起義紀念館 |
簡 | 展覽吸收了學術界對“三˙二九”起義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可收集到的反映此次起義籌備、爆發過程的重要文物、圖片和史料,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一百多年前“三˙二九”起義時眾多革命志士不畏犧牲、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 | |||
60 | 少兒創意手工展覽活動 | 番禺區圖書館 | 2月 | 番禺區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幼兒區 |
簡 | 選取有特色有創意性的作品進行展覽,讓小讀者們彼此互相欣賞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 |||
61 | 廣州人民三元里抗英斗爭史跡展 | 三元里抗英斗爭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三元里抗英斗爭 |
簡 | 展覽展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三元里人民抗擊英軍所用的三星旗、武器、螺號、飛柬、揭帖、檄文等物品,真實再現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史實。 | |||
62 | “嶺南建筑學派”傳承與創新——華工設計院創作實踐展 | 廣州圖書館 | 至2月19日 | 廣州圖書館 |
簡 | 嶺南建筑是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展覽通過建筑模型、圖文及影像,介紹嶺南學派,嶺南建筑的萌芽和發展,以弘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宣傳現代嶺南建筑文化,進一步啟迪建筑創作,為促進嶺南地區建筑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
63 | 梁思成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 主辦:中國建筑學會、華南理工大學 | 至2月19日 | 廣州圖書館 |
簡 | 將展出150余件珍貴文獻(絕大部分為原件),200余幀歷史照片,及20余件實物、模型、空間裝置、多媒體作品等,以紀念梁思成對中國建筑學各領域的杰出貢獻,以及他對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所起的重大作用。 | |||
64 | 我們的節日·元宵——禺·見賀新春美術書法名家邀請展 | 番禺區文化館 | 2月 | 禺見藝創中心 |
簡 | 新春佳節期間,展出書畫名家美術書法作品供市民免費觀賞,營造喜氣祥和的節日氛圍。 | |||
65 | 流動的光影—— | 廣州圖書館 | 至5月30日 10:00-17:30 | 廣州圖書館 |
簡 | 農村電影放映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也是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展出了一批不同類型的電影膠片、不同時期的電影放映機老海報、電影雜志等珍貴的歷史實物,構筑一條流動的時光隧道,讓讀者穿梭其中,感受農村電影放映的魅力。 | |||
66 | “廣州小故事” | 廣州圖書館 | 至2月28日 10:00-17:30 | 廣州圖書館 |
簡 | 廣州人文館藏有豐富的廣府歷史文化書籍,由館員執筆,推出“‘廣州小故事’及 | |||
67 | 科普大篷車展覽 | 廣州圖書館 | 至2月28日 10:00-17:30 | 廣州圖書館 |
簡 | 集物理、數學等多個知識點為一體的科普大篷車又來了, | |||
68 | “簽·約世界”青少年書簽交流活動2022獲獎作品展示 | 廣州圖書館 | 至2月28日 10:00-17:30 | 廣州圖書館 |
簡 | 2022年是青少年書簽交流活動的第十年,為進一步挖掘廣州文化,講好廣州故事,廣州圖書館聯合廣州市圖書館學會未成年人服務專業委員會、各區公共圖書館等機構共同開展青少年書簽設計交流活動,以“閱讀﹒傳承﹒夢想”為主題征集書簽作品,并新增視頻投稿和多份作品投稿參賽形式。本次展覽精選創意書簽106幅、國際交流書簽102幅,從書簽中的閱讀故事、圖書館體驗、海絲歷史體會廣州文化的綿長與厚重,感受閱讀經典和的獨特魅力。 | |||
69 | 廢紙“有機”種植園——可持續設計共創展 | 廣州圖書館 | 至2月14日 | 廣州圖書館北8樓創客空間 |
簡 | 本次展覽將廢紙的創造性重復利用喻為一個“有機種植”的過程,分為“播種”“澆灌”“收獲”三個階段,見證創新與設計的力量如何將廢棄紙材與其他剩余材料相結合并轉化為豐富多樣的衍生品,在公共空間傳播可持續觀念。 | |||
70 | 【n+1家閱讀】領讀家庭閱讀故事展 | 廣州圖書館 | 至2月28日 10:00-17:30 | 廣州圖書館南3樓 |
簡 | 2022年共有8組家庭獲得“n+1家閱讀”頒發的“領讀家庭榮譽證書”,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領讀家庭”,聆聽他們和廣圖相遇后的故事,感受他們與閱讀為友后的改變,沿著他們在廣圖的足跡,看看圖書館和閱讀給家庭和童年帶來的各種美好。 | |||
71 | 聞香閱藝——越秀區圖書館嶺南畫派名家復刻作品展 | 越秀區圖書館 | 2月 | 越秀區圖書館展覽廳 |
簡 | 開展嶺南畫派名家復刻作品展,弘揚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為公眾提供藝術欣賞、藝術交流的公益平臺,豐富公眾的文化生活。 | |||
72 | 品閱黃埔·主題展覽 |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會 | 至2月20日 | 黃埔區圖書館(線上活動) |
簡 | 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佳節,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文化符號之一,在濃濃的年昧中,華夏大地到處充滿著溫情與團圓、喜慶與騰歡,也承載著堅守與責任,感動與思念,值此迎來癸卯兔年之際舉辦本次展覽,敬請大家品讀相關典籍內容、了解兔子寓意象征的同時,感悟中華民族內涵豐富的春節習俗和質樸深沉的家國情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
73 | 品閱黃埔·主題展覽 | 指導單位: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廣東省科協、廣州市科協 | 至2月6日 | 黃埔區圖書館香雪館一樓展廳 |
簡 | 本次展覽從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幾十萬件資料中,精選100余位科學家的150余件學習筆記、科研手跡、書信手稿等珍貴資料,以序篇、眾心向黨、矢志報國、心系民生、求真探源、揚善塑美、紙短情長、啟航新程八個篇章進行展示,展現科學家手稿背后的科研故事與字里行間的赤子情懷。從這些科學家手稿中,可以洞悉科學本質,把握時代脈動,領悟人民心聲,感受中國科學家精神的深沉力量和雋永魅力。 | |||
74 | 品閱黃埔·主題展覽 | 主辦單位:黃埔區文化人才工作室、羊城書法研究會 | 至2月7日 | 黃埔區圖書館 |
簡 | 在我們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努力的重要時刻,黃埔區文化人才工作室攜手有著四十多年發展歷程的羊城書法研究會,以“丹青頌中華,奮進新征程”為主題,邀請了連登、董百振、李家培、吳云峰、方楚喬等幾十位位書畫名家精心創作,同時還邀請陳莉莉師生古典藝術插花深情獻禮。書畫家們借筆墨賦情于古今優秀詩文,書寫中國共產黨百年風雨征程,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對中國共產黨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禮贊! | |||
75 | 凝固的詩歌——嶺南建筑藝術展圖片展 | 主辦: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可園博物館、從化區文廣旅體局; | 至2月6日 | 從化區圖書館 |
簡 | 《凝固的詩歌——嶺南傳統建筑藝術展》主要從“發展歷程”、“嶺南建筑風采”和“建筑技術與藝術”三大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講述了嶺南建筑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展現了城鎮村落、寺觀壇廟、學宮書院、會館、民居府第等不同種類建筑的風采,介紹了嶺南建筑獨特的技術與藝術。可讓大家領略到嶺南傳統建筑多元的魅力。 | |||
76 | 迎新年特邀美術精品展 | 主辦:從化區文廣旅體局 | 至2月6日 | 從化區圖書館 |
簡 | 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弘揚中華文化精粹,營造熱烈的節日氣氛, | |||
77 | 大過年系列——“英雄花開”藝術名家作品展 | 主辦:越秀區委 | 至3月1日 | 越秀區文化館、 |
簡 | 從古到今,開放兼容是嶺南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嶺南文化天生具有開放兼容的品性。嶺南文化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吳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斷融合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與外來文化長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過程中,廣東人形成了一種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這也是大灣區文化傳承的基因:營造開放包容的文化語境,建構充滿活力的世界文化高地。為引領新生代對嶺南廣府文化的認知,堅持弘揚中國精神,特此舉辦2023年廣府味·幸福年 第二屆“童心妙筆繪灣區”少兒美術大賽。 | |||
78 | 第二屆廣府味·幸福年——“童心妙筆繪灣區” | 主辦單位:越秀區文化旅游體育局、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廣州青年美術家協會 | 至3月1日 | 越秀區文化館 |
簡 | 英雄花開英雄城。 新冠疫情三年,英雄城廣州,艱苦中亦走出了多多紅棉英雄,為了謳歌紅棉精神,2022—2023跨年,高劍父紀念館、越秀區文化館擬聯袂多家機構,舉辦《英雄花開--嶺南國畫名家畫紅棉作品展》。同時以藝術的形式助力廣府廟會,為“幸福廣府年”營造文藝氛圍,助力文藝事業發展,弘揚正能量。 | |||
79 | 追求與探索——文化名人的歷史印記 | 主辦單位:增城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 至2月14日 | 增城城市館第二展廳 |
簡 | 本次展覽中介紹的中華兒女、文化名人。有在科學文化藝術領域探求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忠誠共產黨員;更有一生支持我們黨的事業,為民族文化繁榮不懈努力的黨的忠實朋友。他們的無私奉獻的品德和精神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增添了許多光彩。 | |||
80 | 第七屆"聚焦嶺南 記錄羊城——童心愛廣州” |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社科聯、市關工委、市少工委 | 至2月15日 | 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
簡 | 展覽圍繞廣州現代建筑的藝術、嶺南青云巷深的文化、城市建設的飛騰、民族文化風情的傳統、萬眾一心抗疫的精神等內容。優秀的照片不僅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美的體驗、美的感染,也必將喚起我們對廣州——我們的家園的關愛和呵護。 | |||
81 | 雙星耀中華——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 | 主辦單位: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番禺博物館、玉溪市博物館、從化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 常設展覽 | 從化區圖書館少兒館 |
簡 | 本次展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共展出展板52塊,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人民的音樂家——聶耳和冼星海在黨的親切關懷下,從民主主義者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的革命事跡。兩位音樂家用辛勤的勞動、偉大的作品,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2009年,聶耳、冼星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 |||
82 | 開辟共和新紀元——辛亥革命主題展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簡 | 展覽共展示了近1000件(套)文物及展品,運用各種多媒體技術,輔以場景復原、雕塑、油畫、高分子硅膠人像、模型等不同的展示手段,生動地再現了百年前在中華大地上掀起的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辛亥革命。 | |||
83 | 辛亥革命時期的廣東名人展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常設展覽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簡 | 展覽選取曾對辛亥革命進程具有重要影響的人士,分為“孫中山與他的助手”、“革命志士”、“廣東籍的各界代表人物”三個部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雕塑、高分子硅膠人像結合場景等多種展陳手段,力求真實地還原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情境,凸顯廣東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先賢們的高大形象和英雄事跡。 | |||
84 | 粵海安瀾——朱慶瀾在廣東暨朱慶瀾親屬捐贈藏品展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至3月17日 | 辛亥革命紀念館 |
簡 | 2019年,朱慶瀾先生的家屬將一批與朱慶瀾及其家人相關的文物資料盡數捐贈辛亥革命紀念館。謹以此展覽介紹朱慶瀾跌宕起伏的一生,及對朱慶瀾先生及其后裔致敬! | |||
85 | 福祿清香——嶺南國畫名家共繪中草藥圖譜作品展 | 主辦單位:海珠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海珠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至2月28日 | 十香園紀念館 |
簡 | 此次展覽通過“以葫蘆裝百草”這種饒有趣味的方式呈現,這不僅是藝術廣泛滲入中醫養生哲學思想的體現,還是在鼓勵藝術家們通過筆墨,走進有著數千年歷史的中醫藥,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
86 | 影·張·相/張偉清·荔灣十年手機攝影作品展 | 荔灣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荔灣區國家檔案館 | 至2月5日 | 荔灣區沙面大街41號燈塔lighthouse |
簡 | 對一個城市最深刻印象,往往就是地道煙火氣。荔灣擁有珠江一江兩岸的地理優勢,是廣州文化符號的集中地,能感受到最濃厚的本土生活氣息。 | |||
87 | 奈美兔廣州首展 | 廣州永慶坊/天河萬科廣場/基盛萬科里/尚城萬科里/江燕路萬科里/幸福里 | 至2月28日 | 廣州永慶坊/天河萬科廣場/基盛萬科里/尚城萬科里/江燕路萬科里/幸福里 |
簡 | 潮流藝術家張戈創作的奈美兔,可愛、懵懂、自由,蘊藏了無限的創造性。聯動多個商場、街區進行藝術陳展,締造一個成年人的童話世界,讓溫柔與浪漫撞個滿懷。 | |||
88 | 翰墨濃情迎新春 妙筆丹青繪華章——嶺南書畫名家精品展 | 主辦單位:從化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 至2月6日 | 從化區圖書館少兒館一樓展廳 |
簡 | 本次新年書畫展邀請嶺南書畫名家,聚焦花鳥山水作品。藝術家們以自然為師,以生活為源,用心之毫手中筆,于尺幅天地間,書胸臆,畫妙境,謳歌新時代。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或厚重敦實或張揚肆意的書法作品,有或意境深遠或煙火味十足的山水畫,有細膩精到的工筆花鳥畫。書者靈動不拘,書隨心境;畫者氣韻靈動,意存高遠。 | |||
89 | 臨時展覽《廣州龍形拳百年非遺史跡展》 | 主辦單位:海珠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海珠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海珠區龍形拳協會、綠翠現代實驗學校、海珠區體育總會 | 至2月26日 | 海珠博物館(鄧世昌紀念館) |
簡 | 展覽內容介紹:龍形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拳術之一,由清末廣東武術家林耀桂所創,于民國初年到廣州開宗立派,立下“克己讓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強”的門訓。抗日戰爭期間,林耀桂為廣州十九路軍創編“抗日殺敵大刀”打擊日寇,弘揚了南派武術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廣州龍形拳發展至今已逾百年,已評為海珠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廣泛分布于廣東省各地。為弘揚發展這一門優秀的地方拳種,讓廣州龍形拳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新時代出新出彩,特在海珠博物館舉辦該展覽。 | |||
90 | 繁花似錦 云山盛放——賞花迎新活動 | 白云山風景區 | 至2月19日 | 黃河石廣場 |
簡 | 2023年蘭花展布展始于摩星嶺黃河石廣場,至廣州碑林。以各色蘭花為載體,以云潺、九龍泉牌坊、九龍泉為重點展示區域,設置藝術構架,組合蘭花,各色時花等。 | |||
91 | “聽見花開 七彩云臺”云臺花園郁金香花展 | 白云山風景區 | 至2月10日 | 云臺花園 |
簡 | 花展延續“聽見花開,七彩云臺”主題,引進多種新優品種郁金香, | |||
92 | 給“貓”孩子找個家——孫洪敏油畫精品展 | 越秀公園、花苑 | 至2月8日 | 越秀公園 |
簡 | 孫洪敏教授,現為廣東畫院創作室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廣東省女畫家協會主席。她既善于發揮女畫家在形式美方面的敏銳直覺,又具有對油畫媒材的駕馭能力。她收養了超過100只貓,在朋友圈里獲得“中國養貓最多的女性畫家”之名。通過畫展現場,一起關注她的貓孩子,關注生命意義,提升人生境界。 | |||
93 | 筆墨乾坤,山水視界——謝錦華國畫精品展 | 越秀公園、水墨生華書畫院 | 至2月28日 | 越秀公園上館 |
簡 | “筆墨乾坤,山水視界——謝錦華國畫精品展”共展出23幅國畫作品,取材以自然山水和花鳥為主,創作手法既展現了北派山水畫的渾厚博大、氣勢恢宏,又在細節處取法南派之靈動、俊秀,在平凡場景中擷取詩意和情趣,抒發對自然生活的熱愛,營造越秀公園詩情畫意的文化氛圍。 | |||
94 | 2023年“玉兔獻瑞,福佑灣區”第五屆新年大型攝影藝術作品展覽 | 廣州南沙濕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 至2月8日 | 南沙濕地海景塔 |
簡 | 這次展覽共展出來自廣州、南沙、番禺等地攝影家們的佳作共200張,這些作品從各個側面反映了廣州城鄉風貌、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瞬間,是習近平同志要求文藝工作者“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西表現出來”、“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價值觀”的表現;是攝影家們走街串巷、深入生活的結晶;是攝影家們守正創新、“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文化自覺;也是廣州文化界主動融入“南沙方案” 的一個舉措。 | |||
95 | “詩情綠意”生態歷史文化游徑 | 中山紀念堂管理中心 | 常設展覽 | 中山紀念堂園區+主體建筑 |
簡 | 游徑全長約1公里,既能將園內的歷史建筑、國潮文化盡收眼底,又能暢游古樹木林,沉浸在果香花香的生態自然環境里;通過聆聽古樹故事、細嗅時節花香、觸摸榕樹板根、探尋文物建筑等形式感受“詩情綠意”生態歷史文化游徑的獨有魅力。 | |||
96 | “以偉大之建筑 作永久之建筑”大型主題展覽 | 中山紀念堂管理中心 | 常設展覽 | 中山紀念堂主體建筑 |
簡 | 升級改造的“以偉大之建筑 作永久之紀念”大型展覽將讓觀眾搖身變成戲中人,在時光荏苒中探索堂之美、堂之蘊。通過“偉人中山”、“吾堂中山”、“吾城中山”三大篇章讓觀眾“入戲”、“入境”又“入心”。 | |||
97 | “童話中國·逐夢未來”——第二屆“海閱杯”暨大灣區童話創作系列活動獲獎作品展(優秀獎專場) | 海珠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海珠區教育局、海珠區圖書館 | 至2月12日 | 海珠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一樓閱覽區 |
簡 | 展出獲得“童話中國·逐夢未來”——第二屆“海閱杯”暨大灣區童話創作系列活動優秀獎的作文及繪畫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