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塑’說非遺——廣州雕塑院主題雕塑展”精彩亮相廣州市文化館翰墨園。本次展覽是廣州雕塑院非遺主題雕塑創作成果的首次集體亮相,共展出雕塑作品79件,包括65件架上雕塑和14件戶外雕塑。作品內容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9大非遺門類的32個項目。展覽持續至10月30日。
配圖為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展出的79件雕塑作品,分為“溯廣府文脈”“粵韻展風采”“武藝見真章”三個單元進行展示。這些作品不僅反映出廣州非遺資源的豐富多樣性,也拓展了非遺文化傳播和展示場景。
現場,記者看到,在不少雕塑中都可以找到廣府非遺生活場景。比如粵語講古、舞獅、南派花毽、劃龍舟、木偶戲、鰲魚舞等等。這些場景,與雕塑藝術巧妙相融,喚起了觀眾的非遺“記憶”。
其中,坐落在中心閣前門廊旁的雕塑《國泰民安》引來眾多觀眾合影留念。該作品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鴻飛2022年所作。許鴻飛表示,“用雕塑展現非遺藝術,使其更有空間感,也能讓非遺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中。”
廣州雕塑院副院長陸增康參展作品中,《粵菜師傅》極具煙火氣,幾個簡單的人物造型將忙碌的粵菜廚房呈現出來:有的在細心切菜,有的在搓面,有的在燉老火靚湯,有的在做廣式點心,有的在精致擺盤……讓觀眾感受了一道道粵菜的“誕生”。
“這些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守護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富的重要載體。”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專職副主席葉正華表示。
近年來,廣州雕塑院積極探索“非遺+雕塑”融合發展模式,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廣州非遺題材雕塑創作。“我們籌備這個展覽差不多用了三年時間,用雕塑的語言表現非遺藝術,這在之前是沒有過的。”廣州雕塑院副院長陸增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接下來我們準備在全省推動此次展覽的巡回展示和傳播,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將陸續在順德、東莞、梅州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