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31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 > 廣州行動 > 典型經驗
在線測揚塵 守護廣州藍
  • 聽全文
  • 2019-08-20 10:25:16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實施源頭管控做好揚塵監管 堅持把污染源普查工作做精做準

廣州市在建工地約2400余個,工地揚塵是造成大氣顆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可能有揚塵污染控制易反復、難堅持的問題,如何對其進行長期有效的監管是難題。同時,廣州市污染源普查進入數據匯總審核階段,涉及面廣、數據量大,如何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為此,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實施源頭管控,規范建筑工地管理,落實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把“改”字貫穿始終,堅持立行立改,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污染源普查攻堅戰。

位于番禺大羅塘珠寶區內的廣州市番禺元邁飾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樓頂上,安裝了廢氣處理塔。

位于番禺大羅塘珠寶區內的廣州市番禺元邁飾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樓頂上,安裝了廢氣處理塔。

廣州揚塵監管系統APP

廣州揚塵監管系統APP

灑水車進行降塵作業

灑水車進行降塵作業

工地上的綠色防塵網

工地上的綠色防塵網

巡查監管:設專職環保員監管工地

南沙區橫瀝鎮安置區二期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但區別于人們印象中的塵土飛揚、雜亂無序,這里的施工現場井然有序:未動工的土地上均覆蓋了綠色防塵網,部分土地進行了綠化;灑水車正在進行灑水降塵作業,圍墻每隔2.5米就能看到一個360度旋轉的噴淋頭;24小時揚塵在線檢測系統屏幕上顯示的PM2.5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灑水車每隔2小時就會進行定時灑水作業,噴淋頭基本上在早上8時至下午6時常開,霧炮機也會進行噴灑降塵。此外,工地還配有12名清潔工人,對施工工地及進出口道路進行清潔作業。”工程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除了工地自覺配齊降塵設施、落實降塵措施外,街鎮還有專職環保員利用廣州揚塵APP對工地進行監管。劉春科是橫瀝鎮專職環保員,他告訴記者,每周都會對施工工地進行揚塵檢查,涉及工程信息是否完善、運輸車是否清洗、余泥是否覆蓋等檢查內容,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土地未用綠網覆蓋、長期未施工土地未進行綠化、施工道路未硬底化、車輛進出未進行清洗等問題較為常見。

“在對橫瀝鎮安置區二期工程進行例行檢查的過程中,曾發現存在道路揚塵排放、部分裸露余泥未覆蓋的問題。”劉春科表示,他在發現揚塵問題后會立即拍照,并將問題錄入廣州揚塵監管APP,反饋至工地的監管單位南沙區質監站,同時發放《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控問題告知函》,督促施工單位進行整改。施工單位收到整改通知后立即開展整改措施,安排灑水車立即進行灑水作業,并對裸露的余泥進行覆蓋。“現在施工工地的揚塵污染防控意識也提高了,去年覆蓋土地的綠網供不應求,都漲價了呢!”

在線監測:1月-7月空氣質量優化明顯

揚塵是廣州PM10和PM2.5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廣州市強力推進工地揚塵污染控制工作,細化揚塵污染控制“六個百分百”要求,制作建設工程綠色施工圍蔽指導圖集,召開現場會,組織宣貫培訓,推進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安裝,強化執法檢查,加大通報處罰力度。針對工地揚塵污染控制易反復、難堅持的問題,2019年以來,住建等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每天約檢查100個工地,督促落實揚塵污染控制“六個百分百”要求,同時利用無人機開展巡查。截至目前,已安裝并聯網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共1080個。

此外,市生態環境部門于2018年研發并啟用揚塵監管APP,組織鎮街環保員巡查工地,發現問題實時反饋監管部門跟進處理。該APP使用人員包括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園林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港務局以及各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

全市2400多個在建工地,無論面積大小全部納入揚塵監管APP,APP可供查看及統計建設工程基本情況,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檢查人員錄入工地巡查抽查情況,將巡查抽查情況反饋到住建、水務、交通等監管單位,再由監管單位組織整改并填報處理情況等,落實“立行立改”要求,形成多部門協作的廣州市揚塵監管機制。今年以來,全市執法人員共巡查工地28987次,檢查工地2389個,發現未落實“六個百分百”問題1304個,所發現的問題均已跟進整改。

揚塵的治理效果也直觀地體現在空氣方面。2019年1~7月,廣州環境空氣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3.4%,空氣質量有所好轉;空氣質量達標193天,同比增加25天。其中,PM2.5平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2%;PM10平均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

污染源普查:填表有疑問可找普查員

十年一次的全國污染源普查目前已進入數據匯總審核階段,這是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涉及面廣、數據量大,如何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位于番禺大羅塘珠寶區內的廣州市番禺元邁飾品有限公司,是番禺區龍頭珠寶加工企業,以加工生產金銀首飾、珠寶鑲嵌類的來料加工業務為主。企業相關負責人拿出一份幾十頁的核查表告訴記者:“因為生產工藝、治污環節等存在不同,在填表時候確實不清楚哪些環節需要填寫,該如何填寫,還有就是一些涉及數據單位換算的問題也比較復雜。好在有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協助我們填表。”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污染源普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有時一家企業要走訪幾次,“比如現場發現企業關門了,但不確定企業是臨時關門,還是季節性關門。要多走幾次才能確定。”此外,污染源普查不僅涉及溝通聯絡的問題,還有表格填寫中的技術方面問題,以制鞋為例,其中一道工序中需要在拉線和粘膠兩種工藝中二選一,部分企業在填表時,可能會將拉線工藝中的粘膠誤認為是粘膠工藝,導致錯選或多選。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量是通過系數法進行估算,不同工序對應不同的系數,若前期工藝填寫不正確,會導致通過系數法估算出來的結果差異較大。“針對這些情況,不僅有普查員指導企業填表,還有普查指導員會對數據進行進一步審核,此外,我們還會與已有數據進行比對,以確保最終數據的精準性。”

污普數據化:將繪制全市污染源地圖

全國污染源普查是依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由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的一項重大國情調查,每十年進行一次。2007年~2010年開展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此次是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普查時間安排在2017年~2019年,主要分為前期準備、清查建庫、入戶調查、總結發布等4個階段。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廣州市于2017年開展污染源普查前期準備工作,于2018年順利完成了入戶調查任務,目前已進入數據匯總審核階段。在完成了數據填報、錄入系統后,組織廣州開展了入戶調查階段數據審核、現場核查、數據匯總審核工作,并對照國家、省普查辦反饋的問題清單認真開展整改落實。

在開展入戶調查階段,廣州市組織開展了企業主體填報審核、普查員現場審核、普查指導員抽樣現場復核等工作,針對重點信息普查表、專家審核反饋意見及普查系統審核情況開展了兩輪普查表數據審核,核對錄入數據、復核空間信息。

自今年1月至今共開展了兩輪質量核查,抽取了11個區44個街鎮的工業源、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入河(海)排污口、非工業源鍋爐、移動源、行政村、園區進行現場核查,并抽取每個區各1個普查小區開展拉網式核查。

在普查核算工作結束后,廣州市立即轉入數據匯總審核工作。市普查辦于6月印發《廣州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數據審核操作指南》,派出技術小組到各區實地指導數據匯總審核工作,并先后組織開展了4輪數據匯總審核。

7月至8月,廣州市共收到國家和省普查辦匯總審核疑似問題清單合計16期,市普查辦立即組織各區開展核實工作,認真整改問題數據,按時完成系統性問題核實整改,并對核實無誤的問題進行逐一備注說明。下一步,廣州將按照國家、省普查辦的要求,繼續組織開展數據匯總審核工作,進一步提高普查數據質量,確保符合國家的有關要求。

“全國污染源普查是十年一次的重大國情調查,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對于準確判斷當前環境形勢,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改善環境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大數據時代,還將污染源普查的數據用于污染源地圖的制作,開發出相關管理系統,從而對全市污染源實行精準監控,“地圖上能顯示出全市11個區各企業的分布、類型等資料,通過污染源普查的數據,開發出一套管理系統,從而對全市污染源實行精準監控。”

廣州加強防塵監管

創新監管手段

全市2400多個在建工地,無論面積大小全部納入揚塵監管APP,APP可供查看及統計建設工程基本情況;

截至目前,全市已安裝并聯網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共1080個。

開展巡查執法

今年以來,全市執法人員共巡查工地28987次,檢查工地2389個,發現未落實“六個百分百”問題1304個,所發現的問題均已跟進整改。

優化空氣質量

2019年1~7月,廣州環境空氣綜合指數同比下降13.4%,空氣質量有所好轉;空氣質量達標193天,同比增加25天。

PM2.5下降22.2%

平均濃度

28微克/立方米

PM10下降14.5%

平均濃度

47微克/立方米

基層聲音

南沙橫瀝鎮村民吳述潮

家里灰塵少了,晚上睡得穩了

我家就在工地對面,以前工地施工產生的灰塵,還有車輛進出、打樁等噪音會對日常生活有些影響,但現在工地會定期進行灑水,在家基本上感受不到灰塵了,而且工地每天晚上九點半就會停工,晚上睡覺也比較安穩了。

南沙橫瀝鎮安置區二期工程建筑工人袁建會

工人們都覺得工作環境好了

建筑工人的日常工作、吃飯、休息都在工地上,現在工地上不僅有灑水車、噴淋頭、霧炮機等一些降塵設備,還有清潔工人進行清潔,揚塵控制得很好,這里的建筑工人都覺得工作環境變好了,而且灑水作業還能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呢!

番禺區污染源普查員林偉填

數據準確,才能做好治理

污染源普查基礎數據的準確性非常重要,從去年入戶到現在已經走訪了約500家企業。在普查表格填寫中,一個數據單位、一個小數點都需要嚴謹對待,只有保證數據的準確,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污染源的產生量和排放量,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企業進行污染的監督和治理。

責任心要有創新思維更不可少

這幾年,廣州的空氣質量是越來越好。朋友圈里,“廣州藍”經常性霸屏;街頭巷尾,走到哪里都自帶“藍天白云”的背景。連續兩年實現PM2.5濃度達標,這樣一份亮眼的成績,離不開揚塵治理的強力推進。

工地揚塵是大氣顆粒物污染的重要成因之一,且存在易反復、難堅持的問題。對于廣州而言,在建項目工期緊、數量多,也給控制揚塵污染增加了不少難度。然而,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看認識是否到位、行動是否堅決。這意味著,一方面要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監管自覺,把管控揚塵污染擺在突出位置,落細落小、抓出成效。另一方面也要創新辦法,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比如,啟用揚塵監管APP,組織鎮街環保員巡查工地,發現問題實時反饋監管部門跟進處理;推進揚塵在線監測設備安裝,強化執法檢查;利用無人機開展巡查,提升監管效能……

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揚塵監管的效果“立竿見影”。今年1月至7月,廣州空氣質量達標193天,同比增加25天,其中與揚塵相關的大氣顆粒物濃度均呈下降趨勢。市民的感受也是直觀的。很多人都說,以前工地施工產生的灰塵,還有車輛進出、打樁等噪音煩擾不堪。現在工地會定期灑水,到點就按時收工,樓越蓋越快,可對生活的影響是越來越少。據了解,在監管部門的督促下,許多工地都配備了灑水車、噴淋頭、霧炮機等降塵設備。對于管好揚塵污染,大家的主動性、自覺性不斷提高。

守初心、擔使命,說到底,是要把認識化作行動、把目標變成現實。從揚塵治理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怎么干好工作、抓出成效,責任心要有,創新思維更不可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