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31日
調解矛盾糾紛,在很多人看來是跑斷腿、磨破嘴的苦差事,但對于廣州市越秀區司法局梅花村司法所所長賴英艷來說,就是最日常的工作。她1992年大學畢業進入司法所,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變成社區群眾的“老熟人”,不變的是為群眾分憂解難的熱情。27年來,她直接調解和指導參與調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2萬余宗,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司法所肩負著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治宣傳等九項職能,九項職能落實到街道,件件關乎民生、關乎民心。賴英艷的工作就是要為百姓做好“小事情”、解決“小問題”、調處“小矛盾”、化解“小糾紛”。
賴英艷所在的梅花村街戶籍居民9萬多人,常住人員和流動人口近11萬人。人口多,事情也就多了起來。“只要群眾聽到些風吹草動,都會打電話向我反映,我和其他調解員就會第一時間前往化解,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正是依靠群眾的信任,轄區才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剛到梅花村街工作不久,賴英艷成功調解了一起倒閉超市被追欠款的糾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則社會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其歷久彌新的核心要義是為了群眾、依靠群眾,著力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成立一個專門調解家事糾紛的工作室”,這個想法在賴英艷心中慢慢形成并付諸實踐。
2018年,以她名字命名的“英艷家事糾紛調解工作室”成立了。家事調解要注重三個結合:法律與感情的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調解有時候不是說服群眾而是感動群眾,能夠感動群眾,調解就成功一半,而在調解過程中,群眾帶給我的感動一點不比我給予他們的少。”賴英艷說。
賴英艷和同事們突出“個人+團隊”的運作模式,與社區法律顧問律師團隊結對,充實司法所法律專業隊伍。將“智慧律師、公證、調解、社區矯正”等信息化技術融入日常工作,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更高效、更專業的“一站式”服務,做到哪里有需要,法律服務就到哪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我而言,初心就是一種責任,是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使命擔當。”賴英艷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以人民滿意為工作宗旨,為人民調解,為社會和諧穩定奉獻更大的力量,作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