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31日
1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刊發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同志署名文章。本網今日全文轉載如下。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2018年10月和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廣東,強調“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并圍繞“讓古老城市煥發新的活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這為廣東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謀劃好新發展階段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廣州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上取得階段性成果,用生動實踐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進入新發展階段,廣州市要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廣東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胸懷“兩個大局”,把握“國之大者”,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精心謀劃“十四五”發展,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把廣州市建設成為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為廣東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努力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走在前列,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廣州市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和現代服務業強市,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引才育才用才機制,大力引進高端領軍人才特別是國際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善促進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列,促進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廣州市牢牢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高端產品供給中心。全面加強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流通效率,增強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強化國際商貿中心功能。集聚優質消費資源,打造國際品牌集聚地、時尚潮流引領地、中國制造展示地、嶺南文化傳承地、消費創新策源地,努力服務并全面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
努力在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上走在前列,以高水平“雙城”聯動推動高質量“雙區”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廣州市緊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多渠道多層次建立健全穗港澳溝通合作機制,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滾動實施與港澳規則對接任務清單,加快南沙粵港深度合作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重大合作平臺和項目建設,深入推進港澳青年來穗發展行動計劃。特別是發揮好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示范引領效應,重點抓好改革聯動,提高市場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促進人員、物資、信息、技術、資本自由高效便捷流動,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邁向更高水平。
努力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上走在前列,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廣州市堅定不移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在科技創新、城市治理、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方面策劃戰略戰役性改革,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大力推進“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建設,完善境外投資“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企業抱團出海。高標準推進南沙自貿區、中新廣州知識城、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重大平臺建設。全力支持廣交會增強輻射力、擴大影響力,加快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外貿綜合服務等外貿新業態,深化國家服務貿易試點和市場采購試點,建好南沙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加快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提升“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等高端會議國際影響力。
努力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走在前列,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都要交出優異答卷”。廣州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鞏固拓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加快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嶺南文化中心區建設,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廣東省“三館合一”項目和廣州文化館、美術館、科學館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著力建設文化強市,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努力在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廣州市堅定不移抓好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別是抓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堅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持續抓好長者飯堂、舊樓加裝電梯、還綠于民、垃圾分類、“廁所革命”、制止餐飲浪費等民生工作。
努力在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上走在前列,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廣州市堅定不移鞏固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加快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陸海空現代化交通設施體系。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全周期管理”意識貫穿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全過程各方面,以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城市建設,以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安居功能,以“繡花”功夫提升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水平,以嚴密法治體系保障城市規范運行。
努力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上走在前列,扎實推進平安廣州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廣州市堅定不移統籌安全和發展,樹立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堅決捍衛國家政治安全,健全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機制。著力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做好重大時間節點的社會安全穩定工作。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標準化城市創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努力建設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國際大都市。
努力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上走在前列,深化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繼續深化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著力把我們黨建設好。”廣州市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履行管黨治黨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高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增強干事創業本領,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第一時間貫徹到基層,把人民群眾的訴求第一時間解決在一線。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加大重點領域和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查處力度,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