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夏以來,國內外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研究顯示,全球平均氣溫連續多日處于歷史高位。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紀錄“三連破”,上周是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周。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與美國緬因大學匯編的初步數據,7月6日,全球氣溫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7.23℃。這超過了7月4日和5日創下的17.18℃的聯合紀錄,而后者之前曾打破了7月3日創下的17.01℃的紀錄。自19世紀50年代有儀器記錄以來,過去7天是地球上最熱的7天。
世界氣象組織7月4日宣布,熱帶太平洋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這可能導致全球氣溫飆升、破壞性天氣和氣候模式的出現。
高溫酷熱天氣下,中暑人數攀升,且國內多地有報道熱射病確診病例。
7月2日,一名北京導游在頤和園帶團游覽時因中暑送醫,經搶救無效而離世。據同事講述,該名49歲導游在35℃高溫下帶研學團游覽近兩小時后,身體感到不適,返回大巴后昏迷。
6月17日,浙江臺州一轎車發生事故,車內溫度很高,司機手握方向盤一直顫抖,呼叫也毫無反應,救援人員將車窗打破將司機救出,據醫生介紹,人如果長時間在高溫密閉的環境下作業,是非常危險的,最常見的危害就是“熱射病”。
安全提示
◆中暑后都會有哪些表現?
1.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現為頭暈、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
2.此后體溫升高、出現發熱,但沒有意識轉變,則進入了輕度中暑階段;
3.如不加干預,體溫將持續升高,可達40℃至42℃的高熱,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識障礙,則進入了中、重度中暑的階段;
4.最嚴重的中暑即熱射病,通常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發生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如何處理?
一旦發生中暑,要將病人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患者衣扣,并通過擦拭、冰敷等幫助患者降溫。降低室內溫度的同時,要給患者補充體液,推薦補充含有鹽分的液體,補充中暑導致的體液和電解質丟失。
簡言之:物理降溫、降低室溫、補水,就可能逆轉或終止患者的中暑進程。一旦有人遭遇熱射病,在試圖給患者降溫的同時,周圍其他人應幫忙撥打急救電話。
◆熱射病如何救治?
第一,將患者轉移到陰涼處。
第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迅速給患者降溫。如:將患者浸泡在浴缸的涼水里;將患者放在涼水淋浴下;用澆花的涼水噴灑在患者身上;用涼水擦拭患者的身體;涼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天氣干燥時,將患者裹在涼水浸濕的單子或衣物里用風扇猛吹。
第三,熱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發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這種情況時,要避免患者傷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東西,不要試圖給患者喂水。如果患者發生嘔吐,翻轉患者的身體使其側躺,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避免誤吸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1.體溫持續升高,甚至超過40℃,應及時就醫。
2.頭痛:在高溫環境下或重體力勞動后出現持續性頭痛時,應該及時去醫院就醫。
3.肌肉痙攣:在高溫環境下或重體力勞動后出現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覺地抽動,應及時就醫。
4.呼吸淺快:呼吸速度加快,超過20次/分,吸氣吐氣量小,應及時就醫。
5.惡心:有想嘔吐的感覺但是又吐不出來,此時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