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是學生溺亡事故的高發期,家長們要隨時提醒孩子,千萬不要私自下水,遠離危險水域。
防溺水安全知識判斷題請查收
×人一旦溺水,一定會瞎撲騰并大聲呼救,附近若有人則很容易獲救。
√溺水大多悄然發生。溺水時吸入空氣是第一需求,當人的口鼻在慌亂中短暫浮出水面,受本能驅使只會全力吸氣,此時會有大量的水嗆入氣管,根本來不及發聲。
×只要會游泳,溺水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數據顯示,相當一部分溺亡者都會游泳。大部分初學者(在游泳池靜水)學的皮毛,根本不足以應對自然水域的各種復雜情況。
×溺水只會發生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
√只要有水,就可能發生溺水。據統計,有13%的溺亡者是溺死在浴缸、游泳池甚至小小的水桶中。
×只要水面平靜,下水就不會有危險。
√自然水域水面下的暗流、暗礁、水草、溝壑等,每一項都可能對人造成生命危險,有的甚至會對穿戴有救生衣、救生圈的人造成威脅。
×只要不主動下水嬉戲,就不會有危險。
√很多溺水事件的當事人并非主動下水戲水,而是在岸邊工作、娛樂(釣魚等)、撿拾物品甚至是路過時失足落水。
×手拉手就能救上來溺水者。
√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較高。結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多人落水,導致群死群傷。
×只要會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因缺乏救援經驗,熱心群眾貿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慘劇時有發生。非受過專業訓練或者經驗豐富者,切忌下水救人,應盡量使用長桿、漂浮物等工具實施救援。
×從新聞來看,溺水救援成功率很高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從落水到溺亡只需要2-5分鐘。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實施有效救援,要么正好附近有長桿、漂浮物等有效工具,要么附近有較強游泳及施救能力的施救者,具備這幾種條件的概率并不大。
防溺水“六不”原則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在無成人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4.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