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廣州“新春第一會”傳遞出的新信號
珠江潮涌,春意破曉。
2月6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的余音未落,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接力”開幕。
今年的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以“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題,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廣州對產業發展的一次深刻思考與戰略布局。
這是一場體現“速度”的高效行動,廣州以驚人的速度與時間賽跑,推動項目落地生根。
這是一場洋溢“溫度”的暖心盛會,廣州用溫暖的關懷和精準的舉措,為企業排憂解難。
這是一場彰顯“高度”的戰略謀劃,廣州以清晰的思路和堅定的決心,勇攀產業發展的高峰。
讓我們一同透過速度、溫度、高度三個維度,感受2025年廣州“新春第一會”上,這座城市展現出的堅定步伐和蓬勃生機。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
速度
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落幕僅24小時,廣州便在新春第一會的“起跑槍聲”中接過“接力棒”,以一場總投資超千億元的簽約儀式、一次直抵企業一線的“新春奔赴”,拉開了新年“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大幕。從會場內項目簽約的落筆,到企業一線解難題的懇談,廣州開始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今年年初,廣州圍繞“6+4”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提出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擘畫了廣州產業發展的“規劃圖”。
從“規劃圖”到“施工圖”,需要多久?廣州用行動的回答是:不到30天。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海洲說:“今年春節前,市委、市政府就出臺了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意見。”步履堅定,速度驚人,廣州在與時間賽跑中,跑出了政策制定的“第一棒”。
如果說政策是發令槍,那么項目落地便是沖刺的腳印。
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一組數字令人心潮澎湃:1010億元、52個項目、20個產業領域。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新型儲能……這些簽約中,戰略先導產業占比接近三成,新興支柱產業項目占比突破三成,為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聚勢聚能,為新興支柱產業、戰略先導產業、未來產業發展謀新謀遠。項目簽約落筆的瞬間,“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藍圖,正在悄然從圖紙上的藍圖到產線上的轟鳴。
政策迅速出臺,項目迅速落地,而從“會場”到“現場”,廣州更是跑出服務落地“加速度”。當簽約的掌聲尚未散去,另一場加速跑已然開啟。
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一結束,廣州即舉行2025年企業家交流活動。當天下午,廣州市主要領導馬不停蹄,深入在穗企業、科研機構一線,聽取企業機構建議,推動服務對接,支持在穗企業機構高質量發展。從外企、民企,從科技創新平臺,廣州以“馬上就辦”的作風,現場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用溫暖的關懷和貼心的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這種“廣州速度”不僅焐熱了企業家的心,更激發了全市上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溫度
企業興則產業興。營造一個讓企業家感受到暖意的營商環境,是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
實際上,每年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企業都是主角。在現場座上賓中,既有中央駐粵企業、省屬市屬國企代表,也有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代表;既有大型企業代表,也有中小企業代表。他們享有同樣的禮遇,也表達出同等分量的信心和決心——現場立下“軍令狀”,與廣州同繪高質量發展“實景圖”。
這是一段雙向奔赴的過程。回顧每一年的高質量發展大會,都對營商環境建設作出新部署、提出新目標:前年,錨定大會提出的“三個一萬億”,廣州推動改革貫穿抓項目、興產業、促招商全過程,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發展之“進”。去年,大會拉開“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序幕,廣州首提推動“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全力建設全國產業生態最好、政務服務最優、綜合成本最低的營商環境高地。
在今年大會上,營商環境同樣是發言中的高頻詞——
“構建面向不同行業、產業鏈、鏈主企業的區別化營商環境新優勢。”市發展改革委再作精細化謀劃,未來的營商環境不僅有“產業版”還將有“行業版”。
“以服務為宗旨,營造‘企業有感’支持環境,主動靠前暖企惠企。”市工信局著眼于民營和中小企業,持續打造“中小企業圓桌會”“企業會客廳”品牌。
“我們要去到看得見炮火、聽得到炮聲、聞得到硝煙的一線并肩戰斗,通過‘扎營’‘蹲點’‘沉底’,推動服務向一線下沉、問題在一線解決、辦法在一線形成,鍛造營商環境廣州品牌。”市商務局更在現場向廣大在穗、來穗企業發出呼告,“我們對所有在穗、來穗企業承諾‘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請你們放心去投、放膽去闖、放手去干、放情逐夢。”
大會釋放的昂揚斗志,也為企業開年起步注入信心動力。在一品紅集團董事長李捍雄看來,連續三年參加的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已經成為引領廣東、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風向標。佳都科技集團執行總裁陳嬌也感受到大會吹來的“東風”,“2025年將是AI大模型產業化、商業化得到大發展的一年。”
新的征途,政企同行。在大會結束后隨即舉行的2025年企業家交流活動上,市領導表示,新的一年,廣州將始終與企業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當好企業的同路人、合伙人、貼心人。
高度
一個現代化新廣州是怎樣的?在“新春第一會”的描繪中,它的經濟更強、產業更優、能級更高。通往“新廣州”之路,必定是一段高攀之旅。
2024年,是廣州蓄勢蓄能、頂壓奮進的一年,財政稅收保持正增長,新增就業超過34萬人,發展有質量、經濟有韌性、社會有活力。
2025年,是極不尋常、極為關鍵的“大考之年”。“十四五”決戰收官、“十五五”謀篇布局,廣州如何真正扛起經濟大市挑大梁的責任擔當?這對產業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越高、難度越大,思路越要清晰。“12218”,正是在此背景下謀劃出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藍圖,是廣州加速動力轉換、優勢再造,實現新一輪大發展的“數字密碼”。
產業能級決定著城市的發展高度。坐擁12個千億級戰略性產業集群、9個千億級服務行業;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備;工業投資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營收突破1萬億……這些數字都是廣州深厚產業“家底”的最佳注腳,是筑起“12218”的“筋”與“骨”。
居高如何再望遠?廣州清晰地認識到,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廣州的戰略之舉、關鍵之為,也是一場競速賽、耐力賽、接力賽。
措施要實,才能破解痛點。“聚焦每個細分產業,出臺對應的規劃、政策、分工文件,籌備相應的園區、科技、人才、資金、智庫資源。”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的每個工作要點,都是現場企業家最關注的發展卡點。
思路要新,才能爭先進位。“豐富改革‘工具箱’,擴大開放‘朋友圈’,點燃創新‘動力源’,在賦能產業向‘質’躍升上做表率。”黃埔區在“12218”的新征程上再做“探路先鋒”。
在市的層面,廣州提出四個重大舉措:大力實施“廣州數智創新計劃”,推動傳統產業向成名成品升級、新興產業向星火燎原放大;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全面開展“市場牽引場景開放行動”,讓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在廣州首試首用、迭代升級;精心打造“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形成產業集群成鏈、園區提質增效的升騰景象。
“在全球產業版圖重塑中勇攀高峰,加快實現蓄勢蓄能后的出新出彩!”會上,這句響亮的號召正激勵全市上下同心同欲、干字當頭,全力拼出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新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