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同比增長超兩成
2月25日,廣州市召開2025年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暨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記者從會議中獲悉,去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同比增長超過兩成,今年廣州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探索生育補貼制度,推動全市100%街鎮建有普惠托育機構、全市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今年市衛生健康十大重點工程、十大民生實事中,還包括“AI+醫療健康”、就醫體驗優化、基層藥品種類增加等高關注度內容。
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陳斌表示,今年市衛生健康委將以高質量推進兩個國家示范項目為抓手,推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改革任務走實走深;以完善兒科、精神衛生、中醫藥三大服務網絡為切入點,聚力增強重點專科服務供給;以扎實推進2025年衛生健康十大民生實事和十大重點工程為著力點,全面提升衛生健康服務品質。
越秀區光塔街普惠托育園里,專業育兒師正在和幼兒玩耍。
普惠托育服務拓面 探索生育補貼制度
記者從會議中獲悉,廣州市去年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8.38萬,同比增長22.82%。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表示,今年將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鞏固各部門齊抓共管、綜合施策工作格局;探索生育補貼制度,持續優化全鏈條生育支持措施。記者查閱發現,“探索生育補貼制度”的提法是近年來在廣州市衛生健康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
面臨出生人口回升的形勢,嬰幼兒照護服務、兒科醫療服務等相關工作又將如何部署?記者發現,今年市衛生健康十大民生實事中,就有兩件與兒童健康成長直接相關。
廣州市在去年成功申報“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是全省唯一入選城市;全市177條街(鎮)已有150條完成普惠托育園選址,其中57條街道的普惠托育園已開園運營;全年新增托位2.7萬。而今年市衛生健康委將“羊城托育普惠拓面行動”列為衛生健康十大民生實事之首,將建成1個市級、11個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推進“一街(鎮)一普惠”模式,年底前每個街(鎮)至少擁有1家公建民營的普惠托育機構。到2025年底,全市總托位數將達到12萬個。
“兒童醫療服務提質行動”同屬今年市衛生健康十大民生實事之一。廣州市將推動全市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9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提供兒科診療服務,不少于30家醫院(每個區至少一家)增設兒科假日門診。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增加項目 基層醫衛機構聯動藥品種類擴展
“AI+醫療健康”賦能工程成為今年廣州市衛生健康工作十大重點工程之首。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將建設廣州地區衛生健康專網和健康云,推進市衛生健康行業數據空間支撐平臺建設。
在居民日常就診中,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今年將拓寬“廣州健康通”支付渠道,推出“一站式”AI就醫助理,提供智能導診、健康檔案等服務,首選25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上線運行,提供就醫全流程智慧服務。
“無陪護病房”試點方面,記者了解到,市衛生健康委已計劃今年在全市三級公立醫院中開展免陪照護服務病房試點,每區試點將不少于1家醫院,打造高素質護理員隊伍,提升醫療護理服務水平。
今年市衛生健康十大重點工程、十大民生實事中,還有多處涉及就醫體驗改善內容,包括推進實施醫院病房改造提升行動,將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二、三人間病房占比提高至74%以上;優化工作流程,縮短門診患者檢查檢驗結果等候時間,優化候診就診功能,實現線上取號和實時候診提示。
今年,廣州市衛生健康委還將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提質工程”“基層藥品聯動保障行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包會新增40項以上醫保基金購買項目,包括檢查、檢驗、中醫等,供簽約居民“點單”選擇。
依托各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廣州今年規范擴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聯動藥品種類,以增強慢性病、常見病患者用藥可及性,并將試點開展一類門診特定病種外配處方流轉服務,開具慢性病的藥品種類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