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產量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
智能網聯汽車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等新質生產力有機融合的代表,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5年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與此同時,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廣東智能汽車產業的創新實踐與未來規劃再次成為熱議焦點。廣東依托產業集群優勢與政策支持,正加速向智能化、網聯化轉型,已逐漸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重要產業高地。
乘客試乘無人自動駕駛車輛。
廣東提速:“車路云一體化”廣深獲批應用試點
作為全國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大省,廣東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全國領先,擁有涵蓋整車生產企業、自動駕駛科技公司、傳感器等關鍵配套供應商、創新平臺機構、網聯技術服務方、第三方行業組織等完整的產業鏈,發展勢頭強勁。廣東匯聚了眾多智能網聯汽車頭部企業,如比亞迪、小鵬汽車、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
2024年,廣東汽車營業收入12812.73億元,利潤總額318.06億元。汽車產量達570.74萬輛,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61.78萬輛,約占全國1/4。廣州、深圳還獲批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廣汽乘用車、比亞迪2個聯合體入選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也成為廣東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提出,廣東將支持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擴量提質,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水平,完善充換電、車網協同等基礎設施,推進廣州、深圳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深入實施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
作為國內探索自動駕駛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18年,廣州市就開始布局智能網聯汽車,先后出臺了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和示范運營相關的政策和標準,逐步開放城市道路。截至目前,廣州已開放1298條測試道路,單向里程約2500公里,覆蓋天河、海珠、荔灣、白云等8個區,開放示范運營區域達3240平方公里,全國排名第一。
在示范運營的開展方面,廣州既有商業化示范應用,也有交通行業示范運營,先后有3家民營自動駕駛企業在全國率先獲發網約車(文遠知行)、巡游出租車(小馬智行、沃芽科技)、貨運車(小馬智行)經營許可,已開展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約車、小巴、貨車等不同車輛類型商業化運營。南沙區、花都區、黃埔區獲批開展混行試點,共6款車型、64輛自動駕駛車輛開展常態化示范運營。
此外,廣州還在大力打造應用場景,廣州公交集團聯合文遠知行在黃埔區生物島(全國首個5G自動駕駛應用示范島)、海珠區琶洲等地陸續投入50輛自動駕駛巴士,先后開通廣州塔、生物島等6條自動駕駛便民線路。
敢領風氣之先,也讓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全球領先,廣州已完成10400臺PC5通信和北斗定位車載終端安裝,成為國內首個車聯網車載終端應用突破1萬輛的城市。
代表委員“金點子”
開展停車場無人駕駛低速泊車及取車試運營
廣東坐擁廣汽集團等傳統汽車制造龍頭企業。當下,智能化已成為驅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今年兩會,來自廣東的代表們也紛紛提出自己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的“金點子”。
“發展智能化汽車產品是我們目前的核心任務。AI技術正在重構汽車的智能化體驗,AI已從‘輔助工具’演變為‘決策中樞’,推動汽車從‘移動工具’向‘智能終端’轉型。”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表示,近年來,廣汽集團持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通過戰略合作、智能制造升級、新興領域布局及組織架構優化,加速推進智能化轉型,為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馮興亞介紹,從2024年開始,廣汽陸續推出昊鉑GT、昊鉑HT、AION V、AION RT四款具備高速和城區NDA功能的高階智駕車型,今年還打造了高端產品系列“傳祺向往”,將推出傳祺向往S7等高階智駕車型。同時,廣汽通過投資和孵化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汽車制造經驗和產業鏈資源。這種“傳統車企+科技初創”的合作模式,不僅加速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還為其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廣汽集團在智駕方面的目標是2025年保持產品智駕體驗和智駕技術國內領先,2027年進入全球智駕第一陣營。”馮興亞說。
小鵬汽車同樣也開啟了以AI為核心的發展周期,定位成為面向全球的AI汽車公司。據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介紹,目前,小鵬汽車已構建起全棧自研的AI體系,并將一系列自研創新成果應用于量產實踐,在大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車、AI機器人以及飛行汽車五大領域均有布局。
“目前我國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落地還處于起步階段。”何小鵬表示,我國雖在自動駕駛認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還需逐步推進。今年兩會,他十分關注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推廣話題。
根據工信部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L2級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已達到55.7%。何小鵬表示,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停車場等低速環境已成為自動駕駛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消費者對L2級離車泊入泊出功能的接受度和滿意度較高。“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如果能在安全保障下優先推出面向公眾的低速無人駕駛停取車認證,將產生領先于歐美自動駕駛的國際影響力。”
何小鵬認為,在汽車軟硬件具備以及云端可安全監管的情況下,可允許開展停車場無人駕駛低速泊車和取車的能力評估和試運營。“基于無人化的泊車功能,不僅能夠為駕駛者帶來極大便利,提升停車效率,風險相對可控,更可以為下一階段自動駕駛的逐步開放做準備,給社會公眾以適應和認同的過程,實現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混行的軟著陸,并且通過審核備案和批量推送的探索,不斷優化相關標準,積累管理經驗。”何小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