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逾萬居住人口 建產城融合示范區
珠江后航道將迎來新的高品質臨江一線片區。《荔灣區東沙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屆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地區規劃專業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獲得通過,規劃落實“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發展要求,增加居住與配套,提高地塊功能的復合性,打造“東沙國際商貿港、產城協同活力灣”。與此同時,片區內還將建設247米的總部新地標,珠江后航道西岸線整體形成150米~250米的一級地標體系,東沙片區和廣船片區形成兩個地標節點。
東沙片區規劃效果圖
增加超30萬㎡居住面積,集聚人口活力
項目地塊位于白鵝潭商務區的東南角,珠江后航道一線。規劃調整范圍北側為廣船片區、東塑村,南側為平洲水道,西側為廣鋼新城。健康方舟、廣州幸福灣已建,其余地塊尚未建設。
本次規劃延續醫藥港大健康產業生態圈發展建設,落實“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發展要求,打造東沙國際商貿港。規劃加強白鵝潭商務區的整體統籌優化功能布局、增加生活配套、提升空間品質、集聚人口活力,形成新型產城融合示范區,提升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商貿活力。
現行規劃方案中總建筑量255萬平方米,產居比達8:2。已竣工的健康方舟招商率約30%,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本次通過優化用地布局、平衡職住比例推動未開發用地盤活利用、提升片區人氣。
從規劃指標來看,現行控規用地性質為商業商務用地、行政辦公用地、科研用地等,總計容建筑面積60.33萬平方米,其中商業、行政、科研等建筑面積55.12萬平方米,公服及市政配套設施建筑面積為5.21萬平方米。規劃優化后用地性質調整為商住用地、居住用地、中小學用地等,規劃調整范圍總計容建筑面積58.30萬平方米(不含留用地),其中居住建筑面積32.46萬平方米,商業商務建筑面積19.42萬平方米,公服配套建筑面積為6.42萬平方米。
增加居住人口逾萬,補齊生活服務配套
與此同時,統籌推進片區更新改造,儲備用地與存量用地聯動,補充生活服務配套。按照現行控規,東沙片區教育設施存在缺口,現狀已建部分尤其缺少初中和高中。通過本次規劃優化地塊補足部分教育設施缺口,并通過征收東塑村農用地,落實南片區完全中學建設。全面配置多元化社區服務設施,包括醫療衛生設施文化體育設施等,增加片區配套服務,提高宜居性。
規劃優化后增加居住人口10488人,共計需要初中9班,小學19班,幼兒園14班。規劃小學24班(超配5班)、幼兒園18班(超配4班),富余班數可補充片區教育設施缺考慮區域統籌,結合東塑村現行控規高中增設15班初中(超配6班),由現行控規30班高中擴增為45班完全中學。
對標世界級港灣碼頭,打造大健康產業魅力灣區
東沙片區是廣州珠江后航道的重要節點,規劃對標世界級港灣碼頭,濱水一線以公共功能和開敞空間為主。
規劃提出,打造尺度宜人、功能復合、連續貫通的濱水功能服務帶。植入多樣活動功能、共享空間,提高濱水區活力。濱江預留20~140米開敞空間,形成連續貫通的濱江公共岸線。未來從廣船至東沙片區,將形成綿延4.6公里公共開放活力岸線。
與此同時,片區內還將建設一個伸出江面的港灣碼頭,在港口用地面積10624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5312平方米不變情況下,落實38米水系管理范圍線,對碼頭空間形態進行優化,優化可建設范圍。
未來,東沙片區將成為一個全時活力的大健康產業魅力灣區。從丫髻沙大橋上就能看到片區內247米高的總部地標,與廣船地塊央企總部地標一起,形成珠江后航道錯落有致的天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