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廣州持續深入開展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 大項目建設馬力全開
  • 聽全文
  • 2023-12-03 09:34:49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項目為王 產業第一 全城“上新”

  重大項目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無論是新落成的地標,如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堂、廣州美術館新館,還是新投產的龍頭產業項目,如廣汽埃安兩大智造中心、廣州國顯(維信諾)全柔 AMOLED 模組生產線項目,重大項目的每一次“上新”,都讓人感受到廣州這座老城市持續上升的“活力度”與“熱力值”。

  廣州煥新的背后,是年復一年的項目“攻城拔寨”行動。

  近年來,廣州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圍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把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作為落實國家、省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著力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實施和統籌調度,全力做好項目要素保障,持續深入開展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涵蓋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科創突破、大灣區建設、社會民生等各個領域的重大項目正熱火朝天地推進建設發展,形成了“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良性動態發展格局。

  大項目的建設,不僅讓市民有了新去處、產業新動能更足,也重構了城市的發展結構。今年,廣州更是馬力全開,全市統籌安排1722個市“攻城拔寨”項目,總投資約6.6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1億元,1-10月完成投資476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0.5%,超過時序進度7.2個百分點。

  當坐落在廣州南沙海濱的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開啟首秀迎接八方來客,共話世界經濟發展之時,一塊塊“舒卷自如”的柔性屏,正從增城的國顯(維信諾)全柔AMOLED模組生產線源源不斷地下線,并將“奔赴”到穿戴、車載、智能手機等豐富多元的應用領域……廣州重大項目帶來的“熱力”正在上升。

維信諾辦公大樓

  已投產大項目持續釋放投資效益

  從“完成時”的角度看重大項目,近年來,落戶在廣州的重大項目都在各自的賽道上持續發力。

  以產業項目為例,早兩年落戶的超視堺、維信諾等項目,產值增長越發“穩中有進”,成為拉動廣州經濟增長的重要企業。這兩年投產的項目,如華星光電t9等產能也正逐漸釋放,還有像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新能源車企,持續保持高位增長,在正向拉動廣州經濟方面始終走在前列。與此同時,國際會議場館的提質升級,無疑也將成為廣州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金字平臺”,而各類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則為廣州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然,一座城市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一兩個重大項目。而當項目集結成勢、新城崛起,或許更加讓人期待。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環境

  位于廣州南沙慶盛起步區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去年已經開學,二期將在明年2月動工。學校以發展融合學科為特色,注重基于項目和個體主導的探索式教育,致力于培養面向未來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坦言,他期待,港科大(廣州)之于廣州的作用,能像斯坦福之于硅谷的作用。倪明選說,從最初的定位看,港科大(廣州)落地南沙,正是希望它像硅谷的斯坦福一樣,培養高端人才,賦能廣州與南沙高質量發展。如今,這樣的愿景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成為現實。

  同時,四通八達的交通將港澳乃至整個大灣區都納入南沙的“1小時交通圈”。此外,例如按照“灣區特色、全國領先、國際一流”標準打造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等項目的入駐,都讓人們對南沙發展的期待值“拉滿”。

  高標準謀劃并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從“進行時”看重大項目,今年以來,廣州充分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堅持既利當前又惠長遠,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先進制造業項目建設,加大社會民生領域補短板項目建設力度,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

  在這個過程中,早謀劃、快建設、優結構、抓創新,成為四個關鍵詞。

  開局就是決戰,起跑就要加速。一個“早”字,道出了廣州謀劃重大項目的“秘訣”。廣州堅持“早謀劃、早儲備、早實施、早見效”,高標準謀劃并推動廣汽自主電池等一批投資體量大、支持力強的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掀起項目開工建設熱潮。今年,全市統籌安排市“攻城拔寨”項目1722個,總投資約6.6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61億元,1-10月完成投資476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90.5%,超時序進度7.2個百分點。

  如何保障“快建設”?廣州充分發揮市推進重大項目穩投資工作領導小組和市重大項目并聯審批要素保障專班作用,推動重點項目加快前期工作,力促新項目盡快開工,督促在建項目加快施工進度,千方百計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快速增長。1-10月,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0.7%。南中珠城際、南沙明珠灣區跨江通道工程、軌道交通八號線北延段及支線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開工,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廣州鐵路樞紐新建白云(棠溪)站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廣州國際性綜合性交通樞紐功能進一步強化,城市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優化產業結構、創新體制機制,成為城市擴大有效投資的新命題。對此,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戰略,工業投資持續高位增長,引進建設汽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現代高端裝備等一批優質產業項目,推動工業投資提質增效。1-10月全市工業投資增長21%,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6.2%,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3.2%。希音灣區供應鏈總部、紫粵晶圓等重點項目簽約落地,粵芯三期等項目加速推進。同時,廣州還不斷拓寬投融資渠道,探索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多渠道補充重大項目資金,保障好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從而為推動廣州走在全國、全省高質量發展前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

  廣州南沙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以“木棉花開、鴻翔海絲”為設計理念,兼具“世界眼光、中國氣派、嶺南特色”,將中國美學與現代化建筑設計完美融合,呈現令人動容的“中國式浪漫”。

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項目

  今后這里將主要承擔國際金融論壇(IFF)年度會議及絲路國家國際性會議和學術成果發布,著眼于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打造成為集會議會展、商貿展示、酒店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國際會議中心。

  同時,明珠灣起步區將依托國際金融論壇的影響力和產業資源,更好實現資源集聚,帶動周邊區域產業發展,以“灣區之心、世界窗口”為愿景,打造“大灣區金融商務全面合作先行示范區”。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新建全自動化碼頭,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全自動化碼頭,并具備同時作業4艘大船和16艘駁船的能力,有效提升“水水中轉”的效率。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

  作為新一代智慧港口,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化碼頭信息系統,并創造了多項紀錄:全球最大的平行布局全自動化碼頭,全球首創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這一切都為自動化碼頭技術推廣貢獻了“廣州方案”。

  目前,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不斷提升,南沙國際通用碼頭建設即將動工,南沙五期碼頭正在著手布局中,一系列重點項目的推進也將助力廣州港成長為融通全球的“門戶樞紐”。

  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

  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依托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的科研優勢以及飛行起降動力學大裝置內輪胎高加速試驗臺、輪胎道面環境試驗臺、飛機起落架擺振試驗臺等裝置,重點研究輪胎、起落架和飛行器等有關靜力學、動力學、摩擦磨損等相關的基礎科學問題,助力我國航空航天、輪式裝備、立體交通等高端制造業逐漸向國際最高水平和最強創新能力邁進,實現輪胎產業全周期國有化生產。

廣州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

  項目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一期項目總建筑面積4.38萬平方米,由飛行起降動力學大裝置、硬核科技中心、展示中心三個建筑單體組成。項目二期工程定位為航空輪胎大科學科研中心成果轉化帶,按計劃,項目二期預計2025年4月完工。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廣納院)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于2019年9月發起成立,定位為國際一流的納米技術轉化基地,聚焦科技創新鏈4—6級,打造完整的1—9級科技創新鏈。

建設中的廣納院

  目前廣納院已引進近30個納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培育、孵化出一批納米產業領域高科技創新企業。未來,廣納院繼續圍繞戰略性技術領域和重大產業,面向國家和大灣區重點產業發展需求,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戰略技術、前沿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2023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依托廣納院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國家納米智造產業創新中心。該中心是納米產業領域目前唯一的國家級產業創新中心。

  廣州科技教育城

  今年秋季學期,包括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在內的4所院校,正式進駐廣州科技教育城(簡稱廣州科教城)。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作為首批進駐院校已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學。如今,廣州科教城進駐院校已有6所。

  廣州科教城致力于打造成一處南方職教的“高地”,一個“大國工匠”的搖籃。項目選址廣州市增城區朱村街,占地10.79平方公里,建設內容包括12所職業院校、實訓鑒定中心、圖書館、醫院、公園、中小學、消防站、交通及市政配套設施等。

  目前,廣州科教城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明年,廣州科教城將實現12所職業院校全面入駐。各職業院校通過入駐廣州科教城,辦學用地規模增長243%,將大大提高辦學效益。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位于廣州市南沙區慶盛樞紐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印發實施以來成立的首個內地和香港合作舉辦的大學。

  港科大(廣州)以發展融合學科為特色,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建設成為內地與香港教育融合發展的典范、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為己任,致力于培養面向未來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學校占地面積約1669畝,分為兩期建設,已落成的一期總建筑面積為63.6萬平方米。從長遠目標看,二期建成后,港科大(廣州)將容納超過12000名師生。校園二期將充分考慮學生和教職員工在學習、工作、研究、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計劃于2024年2月動工,于2026年5月交付。

  廣州國顯科技有限公司(維信諾)第6代柔性 AMOLED 模組生產線項目

  2019年9月6日,廣州國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集聚了廣州市、增城區的優質資源和維信諾的核心技術,建設廣州首條全柔AMOLED模組生產線,產線聚焦于中小尺寸全柔AMOLED模組,涵蓋智能手機、穿戴和車載等應用領域,同時具備高擴展技術空間。

  該生產線于2020年初正式啟動,同年11月8日工藝設備搬入,12月20日正式點亮, 2021年春節前實現首款產品交付,實現了“當年動工、當年建成、當年點亮”的目標,再現了“廣州速度”“增城速度”。該項目規劃年產能約5500萬片模組,目前產能仍在持續爬坡;按設計產能,項目可充分應對未來柔性面板產能轉化為高端智能終端產品的需求,達產后可拉動百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南沙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

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

  2023年6月7日12時10分,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升空,將搭載的26顆試驗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這枚火箭產自位于廣州南沙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今年年初,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中科宇航打造的國際一流系列化運載火箭產業基地投產,年產可達30發固體運載火箭,承載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探天”雄心壯志。

  截至2023年11月,中科宇航已連續2次成功發射,共將32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衛星總重量近2噸,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正式邁入航班化發射服務階段。同時,中科宇航正在研制力箭二號中型液體運載火箭,進一步書寫我國商業運載火箭航班化發射新篇章。

  白云(棠溪)站

  廣州白云站于2020年10月開始動工,總建筑面積約45.3萬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積14.45萬平方米,站場規模11臺24線。建成開通后,廣州白云站將承接廣州站和廣州東站的大部分普速客車,是廣州站和廣州東站未來更新改造的前置條件。車站站場規模為11臺24線,以普鐵為主,高鐵和城際為輔,將引入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廣湛高鐵等鐵路線路。此外,白云站配套引入近期2條和遠期4條共6條地鐵線,是涵蓋鐵路和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車站,將成為亞洲最大的TOD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建設中的廣州白云站

  據施工方中鐵建工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白云站項目已經完成大面積的裝飾裝修工程,目前進入最后的裝飾裝修階段,按計劃于年底前具備開通條件。

  新塘站

  新塘站作為新建廣汕高鐵的重點建設項目,已于9月26日正式投入運營。新塘站以普鐵、城際為主,高鐵為輔,南側與穗莞深城際鐵路的新塘南站毗鄰,換乘只需5分鐘。據廣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塘站開通運營兩個多月來,已發送旅客14萬人次。

新塘站

  新塘站是廣汕高鐵的廣州起點站,未來還將聯通廣州東站、廣州站,銜接貴廣、南廣、廣珠、深茂鐵路及京廣通道,溝通珠三角核心地區,并輻射粵西、西南地區。該項目的建設填補了廣州樞紐東線鐵路的空白,連接了京九、京廣、沿海大通道,是珠三角城際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塘站還將是多條地鐵線路的交會點,預留了5條地鐵線路,其中13號線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16號線預留站臺已經完成,尚未投入運營。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