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精品 嶺南風情時代氣息
11月21日晚,話劇《春園·1923》作為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終評入圍作品,在廣東藝術劇院精彩上演,這也是該劇在廣州舉行的第五輪公演,現場座無虛席。演出尾聲,全體演員和觀眾齊聲高唱《國際歌》,劇場內激昂、振奮的氣氛被推到最高點……
近年來,“廣州出品”先后榮獲多項國家、省級重要獎項。這些兼具時代氣質和嶺南風情的精品力作譜寫著廣州文藝新氣象,展現出廣州文藝創作的澎湃活力。
生動展現時代的精神氣象
優秀的文藝作品與時代同頻共振,生動展現著時代的精神氣象,引發觀眾的共情、共鳴。
廣州芭蕾舞劇院原創力作《旗幟》于今年7月成功問鼎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該劇以1927年廣州起義為背景,以“多維空間、情感真實、呼應時代”的理念,呈現了一部英雄史詩。
話劇《春園·1923》,巧妙地以三個時空的故事進行串聯,帶領觀眾在舞臺上回望中共三大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自今年6月首次亮相以來,該劇已在廣州五度公演,累計演出28場,吸引超過3萬觀眾走進劇院。
廣州話劇藝術中心、海軍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聯合制作的《鋼鐵戰士》于12月上旬上演。該劇致敬“八六”海戰英雄麥賢得,展現英雄的精神信仰,讓英雄的理想信念詮釋新時代的內涵。
作為廣州藝術季2023的閉幕演出,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雜技劇《天鵝》引發觀眾無限敬意。該劇融合了戲劇、雜技、芭蕾等多種藝術形式,貫穿著“肩上芭蕾”從無到有、融“技”于“藝”的創作歷程,向世界傳達著中國人的奮斗、堅持、超越。
深挖嶺南文化“富礦”
這些獨具嶺南韻味、中國氣派的文藝精品,注重深挖嶺南文化“富礦”。
世界級非遺粵劇,是嶺南的文化瑰寶。今年5月,廣州粵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嘉宜憑借在粵劇《文成公主》中的出色表現,成功摘得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該院的第11朵“梅花”。
7月15日、16日,作為第十四屆全國舞蹈展演劇目,舞劇《龍·舟》在鄂爾多斯精彩上演,收獲現場專家和觀眾一致好評?!叭珖璧刚寡荨笔侨珖璧杆囆g領域規格最高、影響最大、水準最高的盛會?!洱垺ぶ邸贰镀胶镌隆啡脒x全國舞蹈展演,得以向更多觀眾展示廣州原創舞蹈作品、展現嶺南文化的時代風貌。
創新讓作品驚艷
這些作品之所以讓人驚艷,創新是一個重要因素。
9月底,廣州話劇藝術中心“一年一名著”上新——廣話版《日出》在傳承中創新,給人以別樣的空間審美體驗。
廣州芭蕾舞劇院原創芭蕾舞劇《白蛇傳》7月亮相舞臺。該劇全國巡演備受歡迎,并成功入選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于11月27日、28日在杭州展演,是全國唯一以舞劇類型入選的作品。
廣州歌舞劇院的小舞劇《英歌》近日首次公演。該劇以潮陽英歌為創作靈感,將傳統英歌進行舞臺化、戲劇化創作,在廣東省第八屆嶺南舞蹈大賽奪得多個獎項。
與時俱進,因勢而新,文藝工作者不斷探索創新。第十一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揭曉,廣州作家協會陳崇正、盧欣等6名會員的作品獲獎;2023年“珠江文學”作品征集自3月啟動,包括一線名家在內的眾多文學工作者踴躍投稿,已收到投稿近2000部,預計年底將完成評審;“理想之光——廣州紅色歲月美術展”自2023年1月啟動以來,共有400多名美術家申報選題并提交作品初稿,最后評出100幅優秀作品參加展出,11月29日展覽開幕。這一切的背后,是廣州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和人才培養機制,為廣州文藝繁榮提供了豐厚土壤。
文化惠民 喜聞樂見融入生活
群舞《龍·騰》氣宇軒昂,街舞和龍船結合跳出奮勇之姿;群舞《笠·夏》婀娜俏麗,少女、斗笠與水袖共舞出嶺南萬物生長的詩情畫意;表演唱《我在灣里》深情款款,歌唱粵港澳大灣區的奮斗和幸?!?1月舉辦的2023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音樂舞蹈)決賽上,廣州參賽作品收獲5金、7銀、4銅共計16個獎項,獲獎總數和金獎數均為全省第一!佳作頻出的背后,是廣州群文創作的繁榮。近年來,廣州錨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目標,堅守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厚植群眾文藝土壤,以高品質的文化供給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群舞《龍·騰》,在2023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音樂舞蹈)決賽上榮獲舞蹈類金獎
抓精品、促創作,群文佳作頻出
今年11月7日,2023年全國廣場舞大會成果展示——廣場舞之夜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來自廣州的《英歌魂》作為本次入選的25支優秀廣場舞團隊之一參加此次盛會。《英歌魂》創造性地將英歌和街舞完美融合,傳統與現代相碰撞,榮獲“優秀團隊”稱號。
同樣在11月,廣州群文作品收獲累累碩果——在代表全省群眾文藝創作最高水平的2023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音樂舞蹈)閉幕晚會上,廣州參賽作品收獲16個獎項,獲獎總數和金獎數均為全省第一。本次“花會”中,《我在灣里》《讓我牽起你的手》《粵樂悠悠》《阿媽靚湯》等來自廣州的作品,展現了廣州群眾文藝創作扎根時代、心懷人民、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近年來,廣州的群文工作者抓精品、促創作,用豐富的藝術形式講百姓身邊事、唱群眾心里話、演人民生活情,創作了大批既有底蘊又有高度的優秀作品,在國家及省級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包括連續兩屆獲得群星獎,連續四年全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總分名列榜首。
積極推進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廣州市文化館作為國家一級文化館,新館于2023年初向群眾開放,很快成為文化和旅游的網紅打卡地。新館開放僅251天,累計入館人數突破百萬大關——截至2023年11月24日,入館人次達到100.2萬,組織活動超過2800場次。市民游客熱情高漲,觀賞館內園林建筑、了解非遺知識、感受文化館蘊含著的嶺南生態特色和文化底蘊。
位于城市新中軸線南段的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是又一個城市文化地標,11月30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它是全球首個五個立面均采用光伏技術的公共建筑。超過33000件的恢宏館藏,功能多樣的服務設計,足以讓人駐足停留,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未來,隨著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廣州文藝市民中心、廣州博物館新館等更多文化地標和普惠性文化設施在城中涌現,廣州的城市文化景觀必將擁有更加細膩的肌理,更加豐富的面貌。
持續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品牌
近年,廣州持續打造廣州藝術季、“羊城之夏”廣州市民文化季、“粵韻飛揚——名家周末大舞臺” 等文化惠民工程品牌。其中“羊城之夏”每年推出上千場主題活動,惠及市民400余萬人次。此外,全市文化館 (站)年均開展各類活動惠及2600多萬人(次)。每年組織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全年累計放映13728場。
如今,廣州正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文化藝術惠民服務矩陣,創新文化場館運營管理方式,打造公共服務智慧網絡體系。今年,廣州啟動“廣州市公共文化共同體”項目,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轉型升級,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廣州經驗”。
文化產業 活力迸發蓬勃向前
“豬豬俠!我的棒棒糖在哪里?”11月17日至19日,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在廣州舉行,豬豬俠國漫迷在詠聲動畫科技館展廳內進行MR動漫互動體驗,直呼“好玩”“驚喜”。作為本土動漫企業,詠聲動漫近年來在文化科技提升、動漫文化內容及產品品質提升方面重點發力。像詠聲這樣的文化企業,廣州還有不少。
2023年前三季度,廣州文化產業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全市規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3327家,同比增加102家;實現營業收入4040.81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比全國平均增速高7個百分點。
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廣州是中國動漫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全國動漫產業強市。近年來,廣州市堅持把動漫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涌現出漫友、詠聲、奧飛等龍頭企業和“豬豬俠”“百變校巴”等高品質動漫IP。
廣州近年來不斷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文化科技企業,以數字科技賦能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業態。以數字賦能、創意驅動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廣州正在飛速前進的方向。目前,廣州已制定落實《廣州市關于推進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年安排2700萬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扶持一批“數字文化產業項目”。同時,培育壯大新業態市場主體,虎牙直播市場占有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酷狗音樂用戶超過4億,規模居全國首位,游藝裝備占全球20%份額。
文化產業園區融入城市文化底蘊
文化產業園區正在成為廣州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廣州印發實施《廣州市文化產業園區百園提質行動計劃(2022-2024年)》,所有園區落實“五個一”(園區運營機構、專業服務團隊、完整管理制度、公共服務平臺、產業統計機制),推動產業融合、數字賦能等“六項行動”,提升文化產業園區核心競爭力。
目前廣州全市文化產業園區已建設運營702家。各園區呈現出了豐富的文化屬性,產業層面涵蓋影視文化、音樂藝術、非遺文化、動漫科技、文創開發、鄉村振興、時尚產業等多種類型。
文化產業園區是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今年10月,廣州發布《廣州市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示范空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為促進文化高質量聚集發展的新一輪工作拉開序幕。
有影響力的展會成重要城市名片
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六大行動”、文化廣電旅游“十百千萬億”工程……在重大項目的帶動下,廣州不斷壯大文旅產業規模,并借助打造有影響力的展會,進一步擴大聲量。
今年12月4日~7日,第二十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在廣州舉行,共吸引來自156個國家和地區的7280部作品報名參評參展,創歷史新高。本次征集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來自境外的作品有6480部,占總報名數量的89%,這充分體現出紀錄片節的市場吸引力。
此外,2023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2023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年會均于近期在廣州舉辦。
近年來,廣州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扎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文化產業壯大行動,文化市場主體實力不斷壯大。截至今年,廣州文交會已成功舉辦6屆,突出交易功能,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成為繼廣交會、金交會、科交會、留交會之后又一項重要的廣州城市名片。2023年廣州文交會總展覽面積超5萬平方米,參展企業超100家,參與文交會各板塊活動的機關團體及企事業單位近1000家。
文旅產業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1.54億人次,同比增長52%,實現文旅消費總額約2200億元,同比增長47%。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廣州為全國最熱門的出行目的地,接待市民游客近1759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超105%,其中接待外地來穗游客近920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超107%,實現文旅消費總額超131億元,較2022年增長112%。
演藝電影
2023年以來,我市演藝市場強勁復蘇,大中型演出數量全國第一,來穗舉辦演唱會的演出藝人數量全國第一,演藝市場繁榮帶動文旅消費回歸。
此外,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2023年12月18日,廣州市2023年電影票房達15.99億元,放映場次285.42萬場。其中,2023年春節檔票房1.22億元,位居全省首位。國慶檔票房7279.14萬元,放映場次8.09萬場。
動漫產業
2023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動漫游戲展——CICF×AGF廣州動漫游戲盛典在琶洲開展,展區面積達6.5萬平方米,全國數百家動漫游戲企業踴躍參展,總共展示動漫游戲相關衍生品上千種,入場觀眾數超過16.2萬人次,帶動消費額超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