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體育故事會講情懷謀未來
2025粵港澳第十五屆全運會將在大灣區三地舉行,這是全運會歷史上的第一次,以體育為媒介,以賽事為橋梁,在深度融合中謀求體育事業乃至社會經濟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日前,“迎2024新年·盼2025全運”廣州體育故事會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作為廣州體育事業的“開年大餐”,此次故事會有滋有味、有血有肉,頗受關注。
廣州體育未來可期
在本次故事會上,幾位來自廣州市體育局的“體育人”,圍繞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體育大賽等幾大板塊展開了講述,內容精彩紛呈,對廣州體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進行了梳理總結和展望,令人回味。
廣州市體育局副局長方旭東。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競賽部副部長、廣州市體育局副局長方旭東表示,廣州體育的昨天非常精彩,今天和明天值得期待,我們廣州體育人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方旭東總結道:廣州體育的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去年迎來建校50周年的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艱苦奮斗不懈努力,培養出10位奧運冠軍、37位世界冠軍。
廣州體育的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去年迎來第十年的廣州馬拉松,報名人數突破14萬;全市體育彩票銷售突破80億;全年群眾體育品牌活動超過170項100萬人次參與。
廣州體育的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2023年12月29日,千架無人機化身為田徑運動員,先后跨越1987年六運會、2001年九運會、2010年亞運會等大型綜合性體育盛事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廣州吹響了勇立潮頭的大灣區沖刺備戰十五運會的號角,吹響了全運會在中國體育向新高度攀升的號角,更吹響了廣州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號角。
天河體育中心再出發
“1987年11月20日,就在這個場地,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六運會隆重開幕。”天河體育中心黨委副書記李勤鄭重地拿著一張開幕式工作人員證和一張觀眾門票講述這段非凡歷程。
廣州曾舉辦1987年六運會、2001年九運會、2010年亞運會,對城市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戰略性、關鍵性、歷史性推動作用。天河體育中心因六運而生、因九運而興、因亞運而盛,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大型綜合體育設施。36年來,在天河體育中心舉辦了近4000場賽事活動,約1.8億人次市民入場鍛煉,5萬多個孩子接受業余體育培訓,2萬多名運動員進行市隊項目訓練,向上輸送了近300名優秀運動員。如今的“天體”,躋身全國十大體育公園,是廣州街坊心目中的“城市客廳”“體育殿堂”。
越秀山體育中心續寫輝煌
“回望紅色來時路,逐夢越體新征程。”越秀山體育中心主任羅鵬深情回憶了越秀山體育場的前世今生,希望繼承優秀傳統續寫輝煌。
“站在廣州新中軸線上,我想圍繞‘新’字為大家講述老中軸線上越秀山體育場的‘新’故事。”羅鵬說,越秀山體育場是越秀山體育中心的四個場館之一,74年前,在廣州市市長葉劍英的號召下,一萬多義務勞動大軍鼓足干勁,用短短6個月建成一個新的人民體育場。隨即,慶祝廣州解放一周年的第一屆市運動會在這里舉辦,廣州體育翻開新的一頁。這片場地隨之成為南派足球福地,球迷們熟悉的容志行等南粵名宿在這里成名。
1979年,首屆“省港杯”在越秀山打響,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對香港地區的體育交流項目,越秀山體育場見證了廣東改革開放邁出新一步。
羅鵬表示,第十五屆全運會帶來了新機遇,越秀山體育場、飛碟中心都將建成延展新功能屬性、更好滿足人民體育需求的現代化場館,為老場館注入新活力,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合作中作出新貢獻,為廣州體育高質量發展續寫新故事。
大學城體育中心再迎盛典
如果說廣州是一個古老而現代的城市,那么廣州大學城則是這座城市青春的代名詞,10所高校、20萬大學生組成了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這里有一座年輕的體育場,那就是建成于2007年,規模位居廣州地區第三的體育場館群——大學城體育中心。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黨總支書記竇麗方表示,作為廣州市體育局下屬最年輕的體育場館,大學城體育中心建有備受年輕人關注和喜愛的體育場以及攀巖場、自行車館、滑板場等極限場館,具備舉辦國際國內大型賽事活動的硬件基礎、專業團隊和豐富經驗。
2025年全運會U16女子足球和攀巖比賽將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舉行,大學城人歡欣鼓舞、勇擔重任,這座正值青春的體育場館將迸發青春激情、續寫體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