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數”而上
通過5G改造,機車可以實現智能運作;佩戴VR設備,能夠享受身臨其境的虛擬體驗;借助智慧手段,工程交付周期大大縮短;依托無人設備,應急救援效率得到提升……從網絡覆蓋到數智蝶變,數字賦能實體的發展進程從未停歇;從5G賦能千行百業到人工智能重構各行各業,數字經濟核心技術迸發源源動力,數字經濟是把握未來的“先手棋”,已經接連“落子”的廣州乘“數”而上,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數字消費產業惠及全民,形成競爭新優勢,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動能新躍升。
產業數字化:實體經濟倍增效應不斷“上演”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越來越多的企業親身感受到數字經濟帶來的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并持續加大投入,全市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產業鏈改造的步伐正在加快。
機械臂
建成20多年的老廠京信通信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廠正乘著數字技術的“東風”不斷煥發新生:如今,工廠里很少看到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機械臂、自動化流水線和智能倉儲系統在高效運轉。這一切都得益于5G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工廠實現全面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數智”賦能產生的是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我們工廠經過三年的改造,現在成了5G全鏈接工廠,實現了收集各個環節的質量、生產、測試等數據,并按照一定模型進行計算,分析數據潛在價值,進而給予管理者有效的決策方案,讓管理更精準和精細化。”京信網絡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產品中心總經理方紹湖告訴記者,就拿分析數據潛在價值來說,因為有了MEC邊緣計算,上百萬條老化的數據導入云計算分析后,8小時內就可完成產品生產的老化環節,而此前至少需要48小時。
作為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廣州魯邦通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中心副總監肖鳳感同身受,“當時沒有想到,工廠經過數字化改造后,效果如此明顯,我們產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迭代升級以月為單位,與此同時,智能化的工廠支撐公司出貨量的高速增長,構建自身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以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參與國際競爭。”他表示。
拿起手機,進入公共文化云平臺,即可一鍵獲取全市范圍內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通過5G改造,機車可以實現智能運作;佩戴VR設備,能夠享受身臨其境的虛擬體驗;借助智慧手段,工程交付周期大大縮短……近年來,廣州持續聚焦5G等數字技術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以技術驅動行業、以創新促進發展,其中廣州移動聚焦5G+智慧文旅、5G+智慧交通、5G+智慧教育、5G+智慧工廠、5G+智慧應急等場景應用樹立5G“揚帆”標桿,為各領域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
數字化改造腳步不停。方紹湖表示,在未來,這樣的智慧工廠將成為工業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將有效支撐C to M模式,個性化定制商品時代的到來,“公司將持續進行數字化改造,計劃用公司無源物聯網產品升級成品倉,實現貨品自動盤點、自動出入庫。”他透露。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軟件與系統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謝克強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平臺供給方與制造業企業開展跨界合作,探索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數字化轉型模式。推動一批細分行業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降本提質增效、增加商業訂單、持續創造價值,促進產業鏈韌性提升和保障供應鏈安全。
數字產業化:人工智能巨頭選擇與廣州合作
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源泉。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引領未來的戰略性領域。
多個國內人工智能巨頭選擇與廣州合作,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廣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因此獲得賦能,企業和開發者得以繞過復雜底層技術研究,便捷經濟地實現行業應用落地。數據顯示,僅百度AI技術生態目前已累計服務覆蓋廣州企業7747家,重點服務433家、技術伙伴23家。
廣州為何能與數字巨頭攜手同行?因為在新一輪人工智能競爭“風口”上,廣州擁有一座產業前沿城市所應有的前瞻性與預見性。
數字化時代,城市、企業要走上數字化發展軌道,總要解決種種問題。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就是首個以“大灣區”字號注冊的企業化運作的一站式科技企業服務平臺,基于數字化能力,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生態,賦能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
作為一站式的數字化創新平臺,如今,大灣區中心以文心大模型為技術底座,打造科技成果轉化AI智能對接系統平臺,通過大模型技術將上下游企業畫像進行智能匹配,打造“AI智能匹配+技術經理人攝合”模式,精準派單,推動成果庫與需求庫等資源整合,高效助力企業及院所精準對接。“我們搭建了產業數字大腦平臺,通過云存儲、云計算技術整合產業數據,基于NLP自然語言處理及深度學習大模型算法搭建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和配置有效服務政府、服務科技企業。”大灣區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數字化創新服務中心,在廣州的其他行業,例如娛樂、廣告、游戲、設計等領域,AI同樣彰顯出最新“實力”。新山水數字科技是山水比德旗下專注于元宇宙、AI數字科技業務的平臺公司,其“山水志數字世界”元宇宙平臺已上線各大平臺,開放給全球用戶注冊體驗。在該元宇宙平臺中,把文心大模型接入元宇宙NPC,將實體產業與虛擬世界相結合,推動實體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用AI技術促進非遺文化傳承。這意味著AI技術生態融入廣州,為廣州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的“縮影”。
抓住“風口”是源于這個城市對前沿數字技術的前瞻與預判。廣州近年來先后印發了《廣州市關于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2020—2022年)》《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提出以“鏈長制”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戰略舉措——開展“十百千”戰略,建設10個人工智能產業園、100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示范、1000家左右人工智能企業,形成百花齊放、相互賦能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有了硬核技術讓企業發展空間更廣闊。“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我們自主研發數字文本采集、智能聲像識別、多模態數據挖掘等核心技術,打造了獨特的柔性數字化范式,將同一套技術運用于教育、農業、建工這三個外界看起來不搭邊的行業,未來還可復制于更多的領域中。”云蝶科技副總裁陳天博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面向未來,廣州大學科學研究院院長李進建議,廣州可以充分利用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資源,進一步盤活、做實科研成果轉換,進一步推動依托產業加快部署高校教育科研創新發展,進一步依托產業加快產業急需的高質量人才培養,進一步面向產業痛點需求、灣區需要加快高端智囊獻計獻策,構建高質量“數字賦能實體”產學研協同發展生態體系。
數智能力放大消費券“乘數效應”
“我抽中了消費券,在新年前可以買買買,犒勞下自己。”廣州市民陸女士在去年多輪的消費券活動中,都成了幸運兒,讓她在去年下半年為自己為家人添置了不少新東西。
線上線下消費融合提速,即時零售、線上品牌特賣、數字支付、直播帶貨、派發消費券等數字化手段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與“氛圍感”,廣州政企合力打造消費優惠矩陣,進一步激活城市的消費潛力。2023年1-11月,廣州消費品市場增長加快,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萬億元,達10147.97億元,同比增長6.7%。
位于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的唯品會,近年憑借敏捷、高效的數字化能力,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2023年,唯品會攜手廣州市、廣州荔灣區、廣州南沙區等共同開展多元化的消費券促消費活動,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加快消費券的發放效率,放大消費券“乘數效應”。比如去年6月,南沙區與唯品會合作開展的數字消費券活動,南沙區知名珠寶品牌六福珠寶在活動中派發了最高達“滿2500元減500元”的品牌優惠券。平臺數據顯示,南沙消費券活動上線48小時內,該品牌在唯品會平臺的銷量同比增長逾15倍,黃金轉運珠銷量占比最高。
“在本次活動中,平臺給我們提供了多維度的數據參考,比如根據用戶消費偏好設置的大額券一上線就秒光,有力促進了銷售轉化,放大消費券杠桿效應,幫助我們打開增量市場。”上述品牌相關負責人如此談道。
“先領券再消費”成為消費新風尚。“我們基于場景SAAS的消費大數據平臺,主要為政府、金融機構、場景方等提供業務端、場景端和用戶端的創新數字化解決方案。”趣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吳煒表示,近期平臺幫某商場做了一個聯合會員,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打通該商場的會員體系,與云閃付連接,會員積分可兌換云閃付的商家優惠,促使消費者前往傳統商超消費。“目前數字化權益券包主要在餐飲板塊,后面我們將在其他消費場景去拓展。”吳煒說。
據了解,新春將至,有平臺將于1月15日陸續推出“新春年貨節”“春節不打烊”等活動,聯合超過5000家知名品牌讓利、爆款年貨1折起等等,激發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