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金融貸“逐綠向實”
廣州綠色貸款在三季度末首次突破1萬億元,占全省綠色貸款余額的三分之一;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支持合作銀行累計發放普惠信用貸款超過1800億元;高新技術上市企業占比超過50%……近年來,廣州不斷提升廣州金融發展能級,探索創新,發揮金融“加速器”的強大推力作用,引導金融資源向重點領域傾斜,著力服務好“制造業立市”、科技創新、“百千萬工程”、綠美廣州等重點領域,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廣州全市金融業增加值2134.7億元,同比增長7.7%,高于全國、全省增速,居北上廣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截至去年11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7.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0%,前11個月廣州貸款余額平均增速居六大城市第一位。
逐綠而行
綠色貸款首次突破1萬億元
廣州逐綠而行,馳而不息。
去年,廣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0.4%;污水處理總規模達到每日814萬噸,居全國第二;完成全市巡游出租車和中心區公交車純電動化;入選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
在這背后,都離不開綠色金融的創新支持。去年年底,廣州綠色金融傳來了好消息: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廣州綠色貸款余額達到1.01萬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元,提前三個月完成年初定下的全年目標,占全省綠色貸款余額33.33%,占全市各項貸款比重13.43%;截至2023年11月末,廣州綠色債券余額3659億元,居省內各地市之首。綠色金融的高質量發展,為全市綠色產業和項目提供有力支撐。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人士表示,綠色金融是實現“雙碳”目標、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廣州以建設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契機,大力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促進金融資源在綠色低碳領域優化配置,為產業綠色升級提供豐富的融資渠道和充足的資金支持,助力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目前,廣州多項綠色金融指標均位居全國、全省前列,開創了多個國內“首個”“首單”:落地全國首單碳排放權質押跨境融資業務、全國首單綠色及可持續存款跨境聯動業務、全國首單“三綠”資產支持票據、全國首筆“氣候投融資+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向實而行
營造敢貸愿貸能貸的市場環境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經營主體因信用信息不夠完善、信息不對稱、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因素,普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
廣州市某建筑工程企業因缺乏抵押物、財務風險高、銀行對建筑業企業的信用評級較低等原因,一直難以從銀行獲得直接的貸款支持,存在較大的資金周轉壓力,經營存在困難。去年,該企業向廣州農商銀行申請流動資金貸款,銀行依托廣州市建立的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簡稱普惠機制),進一步增強敢貸、愿貸的信心,為客戶發了“金米小微貸”,成功幫助企業獲得一筆15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及時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近年來,廣州市通過建立財政支持的普惠機制,對合作銀行發放符合條件的普惠貸款風險損失按規定給予補償,以鼓勵銀行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信貸投放,營造敢貸愿貸能貸的市場環境。普惠機制運行三年多來,已先后遴選30家合作銀行機構,基本涵蓋廣州地區主要銀行。
截至2023年11月末,廣州普惠小微貸款余額8398億元,同比增長24.9%,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3.8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授信戶數46.1萬戶,同比增長13.8%。普惠機制下30家合作銀行累計投放普惠貸款1891.8億元、63.5萬筆,惠及小微市場主體18.1萬余戶。
據統計,目前30家合作銀行機構共推出了超過90款信用類普惠金融產品,并有針對性地結合普惠機制面向專精特新、鄉村振興等重點支持領域進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全市近一半的小巨人、專精特新、創新型小微企業在普惠機制覆蓋范圍內,惠及各類制造業小微企業3700余戶,涉及放款金額260多億元。近期,第一批合作保險機構共保體、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已正式接入普惠機制,將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更多的普惠金融產品和模式。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州金融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認真做好五篇大文章,朝著建設金融強市目標奮力邁進,助力廣州“二次創業”、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重要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