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稻花香里說豐年
  • 聽全文
  • 2024-01-26 09:45:34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1月25日,記者走進廣州市從化區生態優質絲苗米產業園,曾經收獲的稻田上,冬種的油菜花格外鮮艷,好一幅田園風光畫。“從化香米”金秋時節的豐收之景剛過去不久,稻谷的芬芳仿佛還縈繞在田間地頭,在陽光下隨著陣陣微風拂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隨著 “百千萬工程”的實施,在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山下村的土地上,“從化香米”產業園生動踐行著農文旅高質量發展,一幅幅富美的鄉村“豐”景圖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豐收:小種子見證“大文章”

  “你看,這些從化香米外表顆粒飽滿圓潤”, 廣州市從化區生態優質絲苗米產業園工作人員拿起一些從化香米的樣本,向大家展示著,他還叫大家嘗試聞一下,“這些香米聞起來更是谷香四溢,特別是稻本香1號種子,含有40種以上天然香味物質。”在堆放大米的倉庫,大家隔著袋子,依舊能夠聞到大米的清香。

  據介紹,廣州市從化區生態優質絲苗米產業園坐落于從化區江埔街山下村,由和稻豐公司建設和運營,是集生產示范、科研創新、休閑旅游、研學教培等功能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打造“從化香米”為核心產業,培育出“稻本香”“夏日香粒”“微笑稻谷”等高端香米品牌,榮獲廣東國際名米(秈米)金獎、廣東絲苗米品牌示范基地、2023年度“廣東省生態農場”稱號等多個榮譽獎項。

  “一粒米能從田頭香到餐桌,關鍵在于種子。”在產業園里的研發人員告訴記者,“種子選好了,生產就有了保證。”

  從化香米既是生態米,又是科技米。它的稻種優勢充足,父本和母本皆為優質香稻,由被譽為廣州母親河的流溪河純凈山泉水澆灌而生,日照時間不低于1182.5小時,生長土壤富含硒、鋅等營養礦物質,最大限度保護了大米的天然品質,米鮮自然香。同時,香米飽含科技因子。

從化香米收獲季

  為解決研產銷過程中的技術難題,企業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成立“從化香米研究院”,聘請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院士作為總顧問、華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教授為研究院院長,帶著科研成果走向田間地頭,化身“技術保姆”,從品種選育、高效種植到倉儲加工等,全程為水稻保駕護航。園區有關負責人說,每一粒從化香米都可以說是華南農業大學“監制出品”。

  豐美:無人自動化生產控制

  “現在的自動化生產線一小時能夠生產35噸從化香米。”生產線工作人員正在操作相關設備,他說,過去工廠需要很多人工操作,現在稻米生產已經無人自動化生產控制。

  記者發現,智能機械臂正在流水線上不停地“搬運”打好包裝的大米。

  工作人員介紹,產業園內有全國領先的全自動化智能控制稻谷處理加工系統。目前園區從稻谷檢測、接收、烘干、低溫倉儲、碾米加工、低溫包裝及稻殼處理加工等,全產業鏈可以實現“谷物不落地”無人自動化生產控制,以科技成就健康與美味。

從化香米

  如今,園區全年種植面積達3萬畝,稻谷產量約1.5萬噸,為充實粵港澳大灣區“米袋子”作出貢獻。

  “稻”可道,非常“稻”。為了講好從化香米故事,園區成立絲苗米文化科普展示中心,包括2400平方米的科技館及科普長廊。記者走進展示中心,發現這里有科普展廳、科普活動室、科普咨詢中心、科普e站觸摸大屏等,順手打開觸摸大屏,上面展示著絲苗米文化和鄉村振興的成果。

  據介紹,這個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州市科普小鎮、廣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的核心區,全年接待學生研學教培超過1萬人次,形成了良好的科普氛圍。

  園區還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以“稻田景區”的模式運營,聘請全國知名的專業文旅設計公司對整個園區進行規劃設計,盤活周邊山水林田湖草資源,結合園區2公里的小海河岸線及稻田風光,建立從化香米產業園體育農耕文化旅游景區,疊加發展農旅體驗觀光、香米研學游學、鄉村休閑度假、體育健康產業等新業態,逐步打造稻田公園、米倉綜合體、香米大田種植示范區、農業科技及體育藝術綜合培訓大樓等鄉村旅游特色節點,使園區發展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形成開放性、綜合型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區。

  豐裕:引領一條共富之路

  “我是土生土長的山下村農民,對農村和農業有很深的感情。我一直都夢想著回到家鄉,帶動父老鄉親增收致富。”和稻豐公司董事長朱永紅感慨地說。

  產業園所在的山下村,這個幾年前還偏安一隅、默默無聞、基礎設施落后的村落,正是依托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共富之路。

  秉承著這樣一份扎根故鄉的情懷、鄉村振興的責任、農業創新的匠心,在江埔街推動下,產業園與農民建立起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通過“公司+基地+農戶”聯結方式,從農戶手中流轉承包土地,并聘請農戶擔任田間管理員,成功解決農戶家門口再就業問題。這種“流轉+聘用”的模式,從產業園山下村核心區,輻射擴大至從化區鰲頭、呂田等7個鎮街,直接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戶、12000多名農民用勤勞雙手實現“金滿倉”,戶均增收超過30%。

  2023年以來,江埔街山下村借助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強勁東風,進一步成立強村公司,有效盤活運營村里閑置資源,并與和稻豐公司建立村企協作關系,培訓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農村電商能手等專業人才,搭建更多聯農帶農富農平臺,2023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30.7%。

  村里消費旺,農民腰包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退伍軍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新創業,投身到鄉村民宿、農家樂餐廳、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以及農村電商等產業項目中。街道通過“百千萬工程”,加快推動以絲苗米產業園為核心的流溪稻香新鄉村示范帶提質增效,全力升級打造“共富稻田”,助力城鄉融合區域高質量發展。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