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嶺南有風 以春為始
  • 聽全文
  • 2024-02-19 09:40:00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寫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之際

  早春的廣州,總會給人帶來特別的期待。

  當南風跨過天高水闊的獅子洋、伶仃洋海面,在珠江兩岸迅速擴散,生機便也隨之而來。嶺南大地,放眼望去,一股股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力量正在向上升騰。

  一元復始萬象開,風勁帆滿海天闊。

廣州一江兩岸風景

  回望過去,屢開風氣之先的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邁上新征程,廣州正始終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以實干為底色、奮斗為注腳,堅決扛起經濟大市真正挑大梁的責任擔當,“二次創業”再出發,只爭朝夕、久久為功,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奮力朝著中心型世界城市闊步邁進。

  (一)

  一元復始,旭日始旦。

  2023年1月28日大年初七,兔年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廣州市相繼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從春天出發,以時不我待之姿,吹響奮進高質量發展的動員號角。

  今年2月18日大年初九,龍年首個工作日,廣東省再次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19日,廣州市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向全社會釋放苦干實干、聚力前行的鮮明信號。

  廣州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是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切實肩負起在目標上走前列、責任上挑大梁、任務上作貢獻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明確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

  “硬道理”是本質、是方略,強調了科學論斷毋庸置疑的地位,傳遞出貫徹科學論斷的堅定決心。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再塑中國經濟的偉大創舉。這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只是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風起南粵,潮涌珠江天地闊。

  屢開風氣之先的廣州,在歷史上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邁上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廣州處于什么位勢?又該如何作為?

  殷殷囑托猶在耳邊,切切期盼催人奮進。

  回顧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廣州視察,在廣州與法國總統馬克龍進行非正式會晤,以廣州為例宣介中國式現代化,寄望廣州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這一新目標新定位立意高遠、字字千鈞,是廣州奮進新時代新征程的指路明燈,是激勵廣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總動員令,為新時代廣州不斷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注入強大動力、提供根本遵循。

  新時代以來,每到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都為廣東、廣州把脈定向、擘畫藍圖,高瞻遠矚地賦予廣東、廣州新的使命任務。特別是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下,國家重大戰略帶來的政策利好接踵而至,《南沙方案》、廣州實驗室、華南國家植物園、廣州期貨交易所等一系列重大利好相繼落地,為廣州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奮進力量。

繁忙的廣州港南沙港區(資料圖片)

  當歷史的機遇擺在面前,是飽含深情的認可和期待,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廣州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抓住這一機遇,高質量發展黃金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

  (二)

  30355.73億元,一個振奮人心的數字。

  2023年,廣州經濟在多重壓力下穩中求進,GDP突破3萬億元。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廣州經濟發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

  發展,是一步接著一步的奮斗。

  回望歷史,廣州經濟從43億到1萬億,用了33年;從1萬億到2萬億,用了8年;從2萬億到3萬億,僅用了5年,其中還包括3年疫情影響,成績來之不易、難能可貴。

  讀懂3萬億,必須讀懂3萬億背后的“含金量”,這不僅是數字上的重大突破,更是城市強大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

  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在踐行新發展理念邁向新征程的道路上,廣州處處活躍著創新和創造,處處呈現著日新月異的進步。

  2023年12月28日,在即將踏入2024年之際,一架億航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搭載乘客,從黃埔區九龍湖廣場起飛,繞湖飛行一圈后,穩穩降落,完成全球商業首飛,這家廣州企業在取得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適航證后,讓市民“打飛的”出行的科幻夢更進一步。

  而就在億航“無人飛的”首飛的當天上午,一輛昊鉑HT整車從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總裝車間下線,標志著廣汽埃安用時4年零8個月迎來了100萬輛的新里程碑,標志著廣汽埃安成為全球最快破百萬輛的汽車品牌。

  ……

  創新創造,為這座城市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過去一年,廣州牢牢把握創新第一動力,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聚力強化產業創新引領力,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后勁,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交出了一份“質”與“量”齊頭并進的高質量發展高分答卷。

  一組數據可窺斑見豹:2023年,廣州“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躍升到全球第八位,4個項目入選國家顛覆性技術專項,居全國第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1.3萬家和2.1萬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實現翻倍增長,入選全球獨角獸企業22家、增量全國城市第一。

  廣州,正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筑競爭新優勢,廣州經濟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中不斷發展壯大。

  時間的書頁次第掀開,發展的篇章不斷更新。

  新的發展階段、新的使命任務和新的發展環境對經濟質的提升和量的增長提出了更高、更為緊迫的要求,只有以質取勝、不斷塑造新的競爭優勢,才能支撐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真正扛起“經濟大市勇挑大梁”使命擔當。

  (三)

  改革開放,一把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鑰匙。

  40多年前,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廣州開啟了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騰飛之路。40多年的發展,廣州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和火車頭。邁入新征程,當曾經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消失,面對創新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等挑戰,如何“二次創業”再出發,成為廣州面臨的一道新課題。

  唯有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善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方能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這是廣州堅定的答案。

  曾經,許多外資企業都把廣州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站,中國家庭使用的第一瓶海飛絲、第一支佳潔士、第一塊舒膚佳,都來自廣州。

  如今,廣州制造的“洋貨”早已不再只是尋常可見的日用品。

  樂金顯示,從在廣州布局首個大型海外模組工廠,到落地全球最大尺寸和最先進的8.5代OLED生產線,如今,全球近一半的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產自廣州。

  現代汽車,選擇將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工廠落地廣州,也打造出中國首家大型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專門工廠。

  實打實的數字,忠實地記錄著廣州開放的決心,見證著廣州開放的成色:2023年全市新設外資企業超過6500家,同比增長近1倍;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已達345家。

  外商投資的“量質齊升”,見證了廣州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正加速積蓄。

  南沙將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改革開放中為粵港澳大灣區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

  過去廣州依靠改革開放,在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超大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現在我們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高質量發展中躲不過、繞不開的矛盾,更要用改革的辦法破難題、激活力。

  如今,當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廣州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廣州以大灣區建設為帶動牽引改革開放,大力推動南沙開發開放,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對標自貿港實施更多制度型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

  如今,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成為廣州深化改革開放的總牽引、強抓手,廣州牢固樹立“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營商環境理念,謀劃推出新一輪“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硬舉措,努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企業發展高地。

  改革開放之所以重要,正是源于那些看似難以逾越的障礙,一旦通過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化解,將會產生長遠的發展動力,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當前的廣州,正處在動力轉換期、優勢再造期、新一輪大發展的醞釀期,也必將以改革開放的決心和勇氣,蹚過更多的深水區,啃下難啃的硬骨頭,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新局面。

  (四)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也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還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準。

  我國幅員遼闊,城鄉及區域間的資源特征稟賦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廣東是經濟大省,同樣也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區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廣東,強調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殷切期望廣東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

  為徹底解決好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省委部署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這是事關廣東長遠發展必須打贏的持久戰。而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省會城市,在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去年以來,廣州堅持以“頭號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強區促鎮帶村打造區域增長新極點,聚焦鄉村全面振興打造共同富裕新典范,聚焦幫扶合作打造雙向奔赴新亮點,“百千萬工程”實現良好開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

  立足市內,廣州強化區域經濟發展,實施“一區一策”“一鎮(街)一策”。穩步推進總投資1.6萬億元、216個區域經濟重大項目建設,增城從化2個區以及7個鎮、57個村入選全省首批典型縣鎮村。強化鎮街聯城帶村,突出建強中心鎮、專業鎮、特色鎮,大力開展市域內結對互促縱向幫扶、金融支持“百千萬工程”等工作,推動所有鎮街基本實現政務服務自助終端、頤康中心、長者飯堂等全覆蓋,從化區太平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一子飛出,滿盤皆活。

  放眼全國全省,不同區域的資源稟賦和承載功能不同,政策實施和要素配置必然有所差異。廣州正深入推進東西部協作貴州畢節、安順、黔南和援藏援疆工作,加強與福建龍巖、黑龍江齊齊哈爾對口合作,深化與梅州、湛江、清遠幫扶協作及與肇慶對口產業協作,與龍巖對口合作有關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去年以來,廣州與龍巖新簽約合作產業項目30個、總投資超400億元,與新疆洽談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總投資超200億元,并不斷為廣梅產業園、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肇慶等引進產業項目,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

  從東西部協作到對口支援,再到對口合作,有的身處烏蒙山腹地,有的遠在昆侖山下,有的位于雪域之巔,盡管相隔千里,卻能攜手奔赴山海之約,共繪美好時代畫卷。

  (五)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了誰?依靠誰?

  答案只有人民。

  “孩子上學更近了!”廣州市南武中學附屬學校于2023新學年開辦,家住附近的“三孩”家長陸女士心頭一塊大石落地,無需擔心“入學高峰年”會影響孩子入學了。如今,她的“三娃”每天步行不到10分鐘就可到校。

  在開春涌動的春運大潮中,一列列返崗專列準時抵達,一批批異地務工人員陸續出站,“20多個同事一起坐專列,就像在公司上班一樣,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希望新的一年能掙更多的錢,公司越來越好,我們也越來越好!”返崗務工者的眼中滿是期待;花12元,就能在家門口吃到營養均衡美味的兩葷一素一湯,“長者食堂”正在慢慢變成“社區食堂”,服務更多快遞員、保安和街坊們……

  民生小事,“國之大者”。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和根本目的,都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數據顯示,2023年,廣州市民生領域財政支出占比達七成,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8.72萬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8%和6.3%,城鎮新增就業超過33萬人,頤康中心(站)實現村居全覆蓋,基本養老服務人人可及。成功創建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組建安居集團,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7.65萬套。完成舊樓加裝電梯1668臺,累計建成數量保持全國第一……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這是一如既往的堅定誓言,始終不變的人民情懷。

  數字記錄發展成就,也刻錄民生冷暖。

  一直以來,廣州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一項項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正不斷讓2200萬廣州市民百姓真切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幸福的質感。2024年,廣州還將繼續安排356.6億元支持增進民生福祉。

  朗朗晴空、徐徐清風,民生之要、百姓之盼。

  廣州在高質量發展中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把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緊密結合起來,讓每一個在廣州奮斗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包容與溫度。

  (六)

  關鍵之年當有關鍵之為,開局之時當有開局之勢。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跨過“3萬億”關口的廣州,將迎來更廣闊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肩負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使命擔當,要有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的高瞻遠矚;要有立足灣區、面向世界的廣闊眼界;要有立足人民、服務全國全省大局的胸襟擔當,以滿弦開弓之勢,龍騰虎躍之勁,快馬加鞭之姿,邁出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

  新征程期待新愿景。

  面向2049,廣州立下“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宏愿,從更長遠的時間坐標、更廣闊的空間視野、更人本的價值認知,為未來之廣州立下“奠基石”,必將迎來城市能級、輻射帶動能力、對外開放水平的全面提升。

  新征程呼喚新使命。

  面向2035,廣州提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這意味著,廣州要胸懷“國之大者”,以大戰略譜寫新篇章;向“實”向“新”圖強,大產業挺起強脊梁;拓展經濟縱深,大平臺承載大發展。聚企聚商,大環境孕育大未來。如果這個目標還有個更清晰的指向,那就是到2035年,廣州將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以“二次創業”奮進姿態,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新征程必有新作為。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大干十二年”的開局之年。春播一粒粟,秋收萬擔糧。在高質量發展的號角聲下,廣州正以一刻也不能耽誤、一步也不能停歇的奮斗姿態,擂響二次創業的金鼓,奏響勇立潮頭的強音,共同奮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光明未來。

  時間是奮進者前行的刻度。廣州正著力構建“三脈、三軸、三核”城市格局,世界期待下一個廣州故事,歷史期待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回答。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