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報告(2023)》3月27日發布
3月27日,《廣州城市創新指數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院”)、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
如何將科技創新“變量”向高質量發展“增量”轉化?《報告》以五大維度20個指標來“量化”描畫廣州科技創新進程?!秷蟾妗凤@示,廣州近年創新發展水平提升明顯,5大維度指標表現亮眼,呈現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顯示出廣州不斷強化其科研城市實力,并持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的趨勢。
據戰略院技術預測與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玄兆輝介紹,《報告》對指標體系從原有“創新資源、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4個維度修訂成“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5個維度,并增加“高被引科學家數”等指標。
過去7年廣州科技創新整體水平明顯提升
玄兆輝介紹,過去7年,該所持續監測廣州科技創新能力變化,從其研究與觀察來看,廣州的科技創新全鏈條發展不斷加速,科技創新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具體表現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強化、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技術發明量質齊升、產業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創新人才加速聚集、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2023年《報告》描畫的是2022年廣州科技創新“圖譜”,廣州在5個維度上均有創新指標表現亮眼??茖W發現維度,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數量指標發展快速,2023年廣州13所高校的13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居全國第四;技術發明維度,每萬常住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從2020年的38.07件增加至2022年的62.85件,實現了快速提升;產業發展維度,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指標增長較快,高新技術企業強勢引領產業發展,2023年占企業總量千分之六的高新技術企業,貢獻了全市20%的企業所得稅、40%的企業利潤總額;人才支撐維度,廣州“筑巢引鳳”匯聚高層次人才,高被引科學家數指標表現尤其亮眼,每萬從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指標增長快速;生態優化維度,廣州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減免額從2020年的500多億元提高至2022年的900多億元,幾乎翻了一番。
“各指標的增長表明廣州科創發展步伐越邁越快。”玄兆輝說。“這與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大灣區核心引擎的獨特優勢分不開。”他介紹,廣州是全國唯一一個聚集國家實驗室、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國家級重大平臺的城市。
科學發現
反映的是區域的基礎研究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
包括4個二級指標:
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內部支出
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數量
每萬名研究人員高被引論文數
省級科學技術獎
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的12.2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2年該指標得分為109.37分,年均增長4.68分。近年來,廣州持續加大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優化實施市校(院)企基礎研究聯合資助計劃,完善基礎研究人才梯隊支持體系。2022年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內部支出達到120.97億元,基礎研究經費占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重為12.2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57%);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數量增長快速,居全國前列;省級科學技術獎達到143項,同比增長6.72%。廣州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極大推動了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區域創新潛力進一步提升。
技術發明
反映的是區域創造新產品或新技術的能力。
包括4個二級指標: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與營業收入之比
每萬常住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
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數量
技術合同成交額
每萬常住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2.85件,同比增26.94%
2022年該指標得分為125.67分,年均增長12.84分,發展增速較快。近年來,廣州加速壯大戰略科技力量矩陣,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科研成果應用示范及產業化。2022年,實驗室、創新中心、技術中心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2821家,其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比增長245家,創歷史新高;廣州每萬常住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2.85件,同比增長26.94%,增幅在20個指標中居第三;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645.54億元,同比增長9.63%。廣州高水平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技術發明水平持續提升,科技成功轉移轉化效果顯著。
產業發展
反映的是區域產業的發展情況。
包括4個二級指標: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高新區營業收入占GDP比重
高新區發展持續向好,營業收入占GDP比重達52.17%
2022年該指標得分為103.68分,年均增長1.84分。近年來,廣州完善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布局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2022年,廣州“四上”高新技術企業以占“四上”企業1/7的比重,提供了“四上”企業近3成從業人員崗位,貢獻了“四上”企業近1/6的增加值;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挑起廣州高質量發展“大梁”,增加值占比持續提升;高新區發展持續向好,營業收入占GDP比重高達52.17%??萍紕撔乱I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產業發展不斷提質增效。
人才支撐
反映的是區域的創新人力資源投入強度。
包括4個二級指標:
每萬從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
高被引科學家數
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數量
每萬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數量
高被引科學家58人,同比增長41.46%
2022年該指標得分為121.57分,年均增長10.79分,發展取得一定成效。近年來,廣州深入實施“廣聚英才”人才工程,大力引培高精尖人才,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2022年,廣州每萬從業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為163.55人年/萬人,同比增長24.89%;高被引科學家58人,同比增長41.46%,增幅在20個指標中居第一;每萬常住人口在校研究生數為86.26人,同比增長11.37%,人才儲備進一步強化。廣州出臺各類引才聚才政策,人才集聚效應成效明顯,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生態優化
反映的是區域創新活動所依賴的生態系統情況。
包括4個二級指標:
R&D經費內部支出占GDP的比重
孵化育成體系建設
年末累計境內外上市企業數
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減免額
R&D經費內部支出占GDP比重3.43%,創十年來最大增幅
2022年該指標得分為134.39分,年均增長17.19分,改善最為顯著。近年來,廣州不斷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暢通“科技-產業-金融”循環體系,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2022年,R&D經費內部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3.43%,創新近十年來最大增幅,是全國唯一實現連續9年穩定增長的一線城市,較上年提高0.31個百分點;創新創業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省、市獲獎企業總數迅速增長,年末累計境內外上市企業持續增長;精準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所得稅減免額約為2020年的1.8倍,同比增幅在20個指標中居第二。廣州生態環境優化取得顯著成效,全面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潛能,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