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三月“春耕”忙。剛剛過去的三月,廣州處處產業興旺生機蓬勃:飛行汽車首次在廣州CBD實現示范飛行,國內首條12英寸智能傳感器(MEMS)及特色工藝生產線——廣州增芯項目順利進入調試投產準備階段,廣州在黃埔區以外布局的首個加氫站在白云區投入運營……飛行汽車、集成電路、氫能等無不被視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也是廣州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新躍升的生動案例。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過去一年,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堅持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并舉,推動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并進,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現代服務業強市,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底盤和支撐牢牢筑穩做強。
數字化技術改造推進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一代技改,一代生產力,技改的躍遷就是生產力的躍遷。每一代技改都是以當時最先進的生產力為產業注入新動能,才使得制造業永葆青春活力。”工信部電子五所軟件與系統研究院院長楊曉明表示,當前新一輪技術改造的最突出特點就是以數字化技改作為主攻方向,動能轉換強、改造效益高、拉動投資大、影響范圍大、變革層次深。廣州市實施技術改造的優勢就在于產業基礎雄厚、創新資源豐富、企業意識突出、專項政策支持。
作為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廣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包含汽車、電子、石化三大支柱產業以及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等五大優勢產業在內的傳統產業規模龐大,是廣州產業體系當之無愧的“頂梁柱”和“壓艙石”。
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廣州創新實施“四化”平臺賦能企業提升專項行動,實施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等“首”政策推動重大創新產品示范應用,加速企業改造煥新、產業鏈轉型升級。
過去一年,廣州遴選“四化”賦能重點平臺122家,新增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4家,廣汽埃安入選全球唯一新能源汽車“燈塔工廠”,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0.5%。今年1~2月,全市工業投資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長基礎上實現增長4.1%,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4.3%。民間資本對實體經濟的投入加大,民間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5%,占全部工業投資的比重超過一半。
新興產業小苗變大樹
未來產業種子快開花
3月21日,隨著首注氫氣加注成功,首輛氫能重卡在云韜氫能加氫站出發。該加氫站不僅是白云區首座加氫站,還是廣州在黃埔區以外布局的首個加氫站,成為廣州完善氫能基礎建設的又一里程碑,推動著氫能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
“雙碳”背景下,氫能正成為當前全球產業創新和能源轉型的重大戰略方向,也是廣州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力方向之一。
“自2022年5月落戶廣州白云以來,我們在產線建設和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已完成了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電堆、雙極板等核心零部件的產線建設。”云韜氫能總經理楊強告訴記者,計劃今年繼續投入4.5億元,建設總部生產研發基地、建設電解水等產線,并繼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15~20家企業落戶。
過去一年,廣州的生物醫藥和智能制造裝備2個產業集群獲評全國優秀,億航智能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獲頒全球首張適航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0%以上。汽車產量連續五年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65萬輛、增長1.08倍。
就在今年1~2月,代表新質生產力的部分產品快速產出,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充電樁同比分別增長29.5%、31.1%和2.3倍,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模擬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產量增長70%以上。
藍圖繪就,前景可期。今年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再次強調要全力做實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一個實體經濟雄厚的新廣州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