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自古就通達四海,勇立潮頭。40多年前,改革之風從南方吹向全國,也打開了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的進程。邁入新征程,廣州如何“二次創業”再出發?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方能再造體制機制新優勢、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這就是廣州的答案。
南沙探路,再獲重磅加持
如果說廣州是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扇窗口,那么南沙就是窗口中的窗口、前沿中的前沿。
2022年,南沙迎來了全新的歷史機遇,《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印發,提出要將南沙建設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南沙意見》)發布,南沙再獲重磅加持。
“在試點謀劃中,我們著力發揮南沙獨特的改革創新優勢,將南沙作為相關領域大膽探索、先行突破的功能載體,以期形成一批首創性改革創新經驗,為全國層面重點領域改革帶來新的局面。”在近日舉行的《南沙意見》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肖渭明如是說。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為大灣區、廣東省乃至全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開辟出一條先行道路,不僅是南沙面向未來的使命,也是當下的火熱實踐——
依托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南沙正加快構建“買全球、賣全球”的跨境貿易通道,“跨境電商出口退貨‘一站式’監管新模式”入選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2023年跨境電商業務進出口值全國綜合排名第一;啟用全國首個跨境公共分撥中心,每天可節省4小時調撥時效,將進口“夜包裹”的倉內發貨提前一天,破解了“夜包裹”處理時效低的難題,入選商務部外貿新業態優秀實踐案例;在全國率先打造數字經濟公共基礎設施全球溯源中心,積極探索數字基礎制度建設,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
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
營商環境,從1.0到6.0
近年來,廣州接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并出臺了《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從一張張成績單上看,廣州營商環境改革成效十分亮眼: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前列,連續兩年全部18個指標獲評全國標桿,“電子政務”“納稅”“獲得電力”等5個指標代表中國向世界介紹經驗,連續4年在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居第一檔。
從1.0到6.0,廣州的營商環境改革從指標突破到系統性綜合改革,從關注企業“全生命周期”升級到“全要素環境”。2024年,廣州更進一步,明確樹立“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理念,提出做實新一輪“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舉措,把企業的獲得感作為最大的營商環境。
一鍵秒申請、三天退到賬,廣州市稅務局在全省率先試點推出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速退易”智能退稅服務,2萬戶納稅人超7億元退稅享受智能審批,速度快5倍以上。這背后體現的就是廣州“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的思路:瞄準企業痛點、難點問題,以更加精準解渴的產業政策,不斷營造招商、穩商的良好氛圍,推動形成一批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以人為本,“小切口”服務“大民生”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去年12月21日,來自廣州市的《社區設計師推動老城市煥發新活力》項目從2000多個推薦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獲評全國20個年度市域改革案例之一,充分體現了廣州改革的“人民觀”。
在海珠區,社區設計師走進55個長者飯堂進行需求調查,讓老人能“吃出晚年的幸福味道”;在白云區,開展“冰棒挑戰”活動,讓350名兒童參與記錄購買冰棒的行走路徑和逗留空間,找到貼近兒童真實需求的空間改造節點;在黃埔區,從“1米視角”關注兒童通行空間環境和設施,讓兒童有了“美麗上學路”。
2022年,廣州社區設計師隊伍只有507名專職社區規劃師;2023年,已擴大至6000多名規劃資源志愿者、2000多名高校師生、超過50名規劃設計大師、上萬名居民參與。他們深入全市11個區177個鎮(街)的城鄉社區,聚焦口袋公園、公廁、變電站及老城背街小巷等市民關切的小項目、微空間,開展示范項目設計513個,推動解決社區問題362項,審查社區項目300多個,惠及人口600萬以上,賦予老街坊以新生活、老城市以新活力。
這就是改革,它事關全局、事關發展、事關民心所向、事關長治久安。改革風勁奮楫先,當前的廣州,正處在動力轉換期、優勢再造期、新一輪大發展的醞釀期,也必將以“敢為天下先”的擔當,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讓社會經濟發展獲得更長遠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