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行動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
近日,為配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結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廣州市商務局發布《廣州市餐飲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提出用12年時間,將廣州打造成傳統廣府粵菜與時尚國際餐飲薈萃、特色美食出眾與餐飲文化彰顯、引領全球美食風尚的世界美食之都。
《發展規劃》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為著力點,以大數據為支撐,全面梳理廣州餐飲業基礎。廣州為“中國美食之都”和“國際美食之都”,2023年底全市餐飲商事登記市場主體總數達24萬家,每萬人擁有餐廳近134家,網點密度居全國之首,餐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城覆蓋。餐飲結構方面,廣州形成以粵菜為先、海納百川、國際多元等特點。2023年底有粵式餐飲門店超10萬家,其中正餐類門店4.8萬家,粵式餐飲門店占廣州餐飲門店超40%,門店數全國第一;其他地方特色菜類正餐門店3.5萬家;國際美食類門店2.1萬家,且持續增長趨勢明顯。
《發展規劃》明晰發展現狀,研判發展趨勢,總結提煉出廣州餐飲業發展5大優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優勢、“食在廣州”品牌帶動優勢、粵菜大本營資源集聚優勢、關聯產業縱深發展優勢、規模龐大的城市流量優勢。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關于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發展規劃》圍繞經濟規模、市場主體、餐飲人才三大維度建立廣州餐飲高質量發展指標,設定10個細化指標,明確到2035年餐飲規模要翻一番。
《發展規劃》提出廣州餐飲六大高質量發展行動:一是“強文”行動,擦亮“食在廣州”品牌,弘揚粵式飲食文化,推廣飲茶文化,強化廣州的餐飲特色印記。二是“強鏈”行動,貫通餐飲全產業鏈,探索構建“鏈主企業+服務平臺+產業基金+鏈上企業”產業生態體系,強化科技金融賦能,提升預制菜流通能級,帶動廣州餐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是“強企”行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梳理認定一批餐飲老字號,推動傳統餐飲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廣州餐飲業發展動能;實施廣式點心拓展戰略,支持以點都德為代表的一批廣式點心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建立核心品類標準體系,形成“食在廣州”統一地理形象標識;挖掘廣州夜間餐飲消費市場潛力,鼓勵“餐飲+零售”雙輪驅動,打造企業第二增長曲線,創新培育餐飲消費新場景新模式。四是“強技”行動,推動“廚房革命”,強化廚師、餐飲專業人才培訓,持續開展星級“粵菜師傅”認定,提升餐飲服務品質。五是“引流”行動,通過“餐飲+”的方式,推動廣州餐飲多元融合發展,實現城市流量轉化為消費流量;以餐飲為橋梁和特色名片,展示廣州營商環境和宜居環境,吸引國內外企業投資廣州。六是“共建世界美食之都”行動,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餐飲創新創業平臺,強化人才培養合作、共創綠色餐飲良好環境等;探討香港“優質旅游服務計劃”、澳門“星級旅游服務認可計劃”走進廣州,結合國家鉆級酒家標準,在大灣區范圍內認定一批推薦餐廳,促進灣區交流合作。
根據目標,廣州將在五年內打造業態豐富、層次各異、亞洲一流的世界知名美食城市。到2035年,成為與紐約、東京、巴黎等世界標桿餐飲城市齊名的,傳統廣府粵菜與時尚國際餐飲薈萃、特色美食出眾與餐飲文化彰顯、引領全球美食風尚的卓越世界美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