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近年廣州大力推動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覆蓋軌道交通、港口能源物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綠色建筑等產業領域。目前,建成或在建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3個,包括國家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服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港口能源物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國家碳計量中心(廣東);建成或在建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4個,包括廣東省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服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港口能源物流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廣東省綠色建筑產業計量測試中心。7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建立,充分體現了廣州市產業計量服務的先進性,同時為各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充分的計量保障。
接下來,廣州將繼續發揮國家級、省級中心的支撐和輻射作用,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基礎,聚焦全國相關產業發展的計量測試需求,搭建全國性計量公共服務平臺,加強關鍵計量測試技術、測量方法研究和裝備研制,為產業發展提供“三全一前”的計量測試技術保障,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貢獻廣州力量。
活動中,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分享了近年來“綠電計量”的應用成果。2023年,廣州參與綠電交易用戶達3780戶,綠電交易電量達7.19億千瓦時,環境溢價電費278.3萬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閆楚良在專題講座上指出,要加快推進計量強基工程,筑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計量基礎。“聚焦國家、地方重點產業和產業鏈,聚力解決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計量‘瓶頸’問題,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精密測量技術,探索建立新型計量監管模式和思路。”他還指出,要推動航空裝備計量數字化、體系化發展,健全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計量評價體系,為航空裝備發展提供一體化計量測試技術支撐。研究智能基礎設施計量測試技術,形成各領域通用的人工智能計量體系框架、接口與方法、標準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