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去年高校在校學生超160萬人 廣州穩居“全國大學生第一城”
  • 聽全文
  • 2024-06-15 09:25:55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各地近期陸續披露最新統計公報,我國2023年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揭曉。廣州以約164萬的在校大學生總量,繼續占據榜首。走在廣州街頭,平均每11人中就會有1位在校大學生,一線城市的人才儲備與供給能力可見一斑。穩坐“全國大學生第城”的密碼是什么?如何能將這些人才流量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量?

  每11個人中就有一位在校大學生

  《2023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廣州在學研究生17.29萬人,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146.86萬人,在校大學生合計164.15萬人,位居全國第一。

  此處所說的“在校大學生”,包含在學研究生和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2023年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還顯示,2023年末廣州常住人口1882.70萬人。這也意味著,廣州大約每11個人中,就有一位在校大學生。

  是什么讓廣州脫穎而出,坐上“全國大學生第一城”的寶座?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至去年6月15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72所(不含港澳臺)。從全國范圍來看,高校數量超過100所的省份有江蘇(168所)、河南(168所)、廣東(162所)、山東(156所)、四川(137所)、湖南(137所)、湖北(132所)、河北(128所)、安徽(121所)、遼寧(114所)、浙江(109所)、江西(108所)。廣東高校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從城市來看,北京擁有的高校數量最多,共92所。廣州緊隨其后,高校數量共84所。可以說,高校數量眾多,讓廣州可以每年源源不斷地吸引天南海北的年輕學子。

  對高等教育的建設,廣州從來都是“大手筆”。近百年前,廣州在五山規劃建起了最早的“大學城”。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在此“開枝散葉”;20年前,廣州又在番禺小谷圍島建起一座嶄新的大學城,并迎來首批高校進駐;10年前,廣州大學城二期又在小谷圍島對面建起來,暨南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分別進駐;此后,鐘落潭高教園區建成,9所高校實現組團發展;今年,位于廣州增城的廣州科技教育城將實現所建職業院校全面入駐,這里將打造出一處南方職教的“高地”。

  近年來新建或籌建多所高校(校區)

  不僅高校數量多,廣州的高校還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雄厚的辦學實力。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已建校超過百年,中山大學今年即將迎來建校百年,華南農業大學也將迎來建校115周年。

  在廣州地區,目前,有7所“雙一流”高校,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這些“雙一流”高校在全國擁有極大的吸引力,每年都吸引著全國的優秀學子。與此同時,廣州地區高校有世界一流建設學科20個。

  近年來,通過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群建設、“沖補強”提升計劃及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廣州市屬高校辦學水平明顯提升。

  在開放辦學領域,廣州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22年,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獲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并開學,實現了廣州市內地與港澳地區高校合作舉辦的獨立法人合作辦學機構零的突破。目前,港科大(廣州)二期正在推進。

  除了港科大(廣州),近年來,廣州在發展高等教育方面,還新建或籌建了多所高校(校區)。2023年7月,華工廣州國際校區全面交付。這是全國唯一一個全部“新工科”學院的校區,將打造成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在地國際化先行示范區、廣州高等教育的新標桿,為粵港澳大灣區培養新工科領軍人才。此外,廣州交通大學、黃埔大學等高校也正在籌建。暨南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也在積極拓展辦學空間和規模。

  正是因為高校數量多、辦學實力雄厚,廣東學子不用出省,就可以在“家門口”接受優質的教育。再加上廣東的經濟地位能為畢業生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許多廣東學子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都優先考慮在粵高校,而來高校林立的廣州求學,自然成為這些學子的首選。

  高職教育辦學實力走強

  植根豐沃的產業土壤,廣州的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廣州現有“雙高計劃”建設高校9所,位居全國第二。《2023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東部地區50所人才培養、服務貢獻、產教融合卓越高等職業學校中,廣州分別有4所、9所、4所,數量位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充分彰顯了自身的辦學實力。

  近幾年,廣州的高等職業院校逐步完善符合職業教育辦學規律和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考試招生制度,通過中高職貫通、專本協同培養、自主招生、現代學徒制等,為有意愿夠條件的學生提供多種升學發展路徑,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橫向融通。吸引力不斷增強的結果是,招生“入口”人氣不俗。近三年的錄取數據表明,優質院校的報考熱度穩定在高位,大量專業在夏季高考中錄取分數線超過本科控制線。

  值得一提的是,職業本科的設立更打破了職業教育的“天花板”,標志著我國“中職—專科高職—本科高職”縱向貫通的職業教育體系已經確立,畢業生在考公、考編等方面和普通本科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并大量進入制造類及相關產業領域,為緩解實體經濟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短缺作出積極貢獻。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這類畢業生項目開發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較快適應崗位需求,是助力企業發展的“即戰力”。

  最近,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成功設立備受關注,加上全國首批試點的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廣州也有2所職業本科,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強大助推器。同時,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也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成功設立“廣州職業技術大學”。三所學校的首批本科專業都與廣州新一輪重點產業發展密切掛鉤,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學科專業設置精準對接區域重點產業

  在讀大學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的同時,對于如何留住人才,廣州一直在思考。“破題”的關鍵抓手,是真正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的融合發展,確保學生真正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為此,廣州結合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動態優化調整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大力加強交叉學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為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輸送高層次人才。

  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廣東共有39所高校新增了88個備案本科專業,2所高校共新增4個審批本科專業,共計新增92個本科專業。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地區高校占比過半。如中山大學新增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飛行技術專業,華南農業大學新增了生物質能源與材料專業,廣州大學新增智能建造專業,廣東工業大學新增了新能源汽車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新增了密碼科學與技術、智能感知工程專業等。

  在新增的4個審批本科專業中,華南理工大學新增了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專業、智能海洋裝備專業,這兩個專業均為2024年批準列入目錄的新專業,華南理工大學也成為國內首個申請設置該專業的高校。

  實際上,近年來,廣州不斷優化學科專業布點,健全高校學科專業體系,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總的來說,專業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更趨理性。

  穩坐“全國大學生第一城”,廣州如何將高層次高素質人才轉變為支撐城市發展的強勁動力?這一問題備受關注。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廣州市新型智庫基地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羅明忠教授認為,要吸引更多高質量的人才,廣州可以下功夫構建更友好、優美、適宜的人才生態環境。具體而言,“友好”主要指創業就業方面要鼓勵創新、允許失敗,“優美”是指面向人才的辦事簡便高效以及生活學習環境的舒服愜意,“適宜”是指“人崗匹配”,讓人有預期,充滿希望。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