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經濟產業鏈啟動建鏈
“廣州低空經濟20條”發布
18個重點項目在現場簽約
活力花城,智飛未來。
7月4日,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出了向“新”出發、向“空”圖強的動員令。
7月5日,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召開,邀請多位院士、專家,以及近300家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代表,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共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見,共話發展機遇。
會上,廣州正式啟動低空經濟產業鏈建鏈,“廣州低空經濟20條”“百億基金+百億授信”及相關應用場景同日發布,18個重點項目現場簽約……這套重磅“組合拳”,為廣州在低空經濟、全空間無人體系發展建設新賽道上“拼”出新質生產力,“拼”出發展高質量,“拼”出事業新高度。
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現場,廣州正式啟動低空經濟產業鏈建鏈。
1個主題 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
7月5日召開的大會,是全國首個高規格的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也是廣東首個地市級高規格的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這場大會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已成為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和前進方向。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廣州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與加強監管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在廣州南沙打造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
大會向全市吹響動員號角:主動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布局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通用航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重大項目,著力構建“海陸空天”一體化現代產業體系,奮力將廣州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天空之城、智駕之城。
2大看點 場內“學會”智力激蕩 場外“展會”琳瑯滿目
這場大會,既是一次智力激蕩的“學會”,也是一次琳瑯滿目的“展會”。
會場外,24家企業集中展示廣州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行汽車等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自動駕駛、無人船領域的先進成果,讓與會者一站縱覽“海陸空”。
尚未步入會場,記者遠遠就能看到來自億航、小鵬匯天、廣汽集團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列陣迎客。
“無人汽車”的形態不只有大家熟悉的小汽車——在現場,文遠知行的無人駕駛掃路機展示了自動巡航清掃能力;廣汽集團孵化的“祺跡”品牌則帶來首款智駕量產小巴,憑借其艙駕分離模式,這款15座的公交車還能靈活換上其他數智車艙、實現更多功能。
會場內,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舒振杰,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廣州大學空天遙感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晉年,作為低空經濟、全空間無人體系領域的頂級專家圍繞大會主題作報告,為與會人員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思考。
廣汽集團、億航智能、小鵬匯天、文遠知行、小馬智行、極飛、電子五所、珠實集團、合利創興……9位企業、科研機構代表從不同角度作發言交流,與現場近300家企業、機構共同謀劃推動低空經濟和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
3組成果 打出建鏈、施政、簽約重磅“組合拳”
“3、2、1!”隨著倒計時結束,廣州市低空經濟產業鏈宣告啟動建鏈。隨即,大會現場發布多項重磅政策。
隨著“低空經濟20條”發布,廣州高飛!《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五大方面20條措施,充分發揮廣州地理條件優越、應用場景豐富、產業體系完備的稟賦優勢,加快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百億級產業基金力撐廣州競逐新賽道!廣州產投與廣州開發區交投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廣州市低空經濟產業基金,這是廣州市第一只以低空經濟為主要投資方向的產業投資基金。
天河CBD將建樞紐型垂直起降場!現場發布的《廣州市低空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方案》明確,到2027年,廣州將建成“1+5+100”的地面起降設施,具體包括增城的1個跑道型通用機場,珠江新城、廣州南站等5個樞紐型垂直起降場以及覆蓋全市11個區的100個常態化使用起降點。
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政務巡檢、農林植保、應急救援、無人出租車、無人公交車、無人環衛清掃、無人重卡編隊、無人輕卡貨運、無人船……12個低空經濟及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場景發布,南沙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及低空經濟行動計劃和超級場景亮相,在廣州描畫出“海陸空”無縫銜接的應用圖景。
在簽約環節,18個重點項目和金融低空經濟“百億授信”專項現場簽約。23家在穗主要銀行機構組成支持低空經濟產業融資聯盟,為廣州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提供百億授信支持。
12個低空經濟及全空間無人體系應用場景發布——
無人船
游覽,水上作業,深海作業……無人船帶領人們領略水上風光,守護水域生態,探索水域新境。
無人輕卡貨運
自動裝載,智能避障,智能調度,智慧物流,正重塑城市運輸新脈絡。
無人重卡編隊
編隊協同,精準巡航,無人貨運啟動智能駕駛新紀元。
無人環衛清掃
高效作業,精準清潔,智能感知,精準導航,智能調度,實時監控,無人環衛清掃,開啟智能環衛新篇章。
無人公交車
優化路線,精準導航,舒適空間,乘客輕松。未來公交,為羊城添新彩。
應急救援
醫療緊急救援,快速反應、生命時速;突發事件救援,指揮有序、搜救及時;化學泄漏救援,精準采集、快速處置;城市消防救援,偵查火情、高效滅火……“空中奇兵”助力應急救援。
無人出租車
自主導航,精準避障,釋放雙手,自在出行。自動駕駛,正以科技革新出行,以智能定義未來。
農林植保
智能播種,高效作業;精準噴灑,提高產量;高效運輸,快速造林;森林義警,精準防火;精準監控,助力生長……“無人+”“低空+”厚植綠色底色。
政務巡檢
廣州鷹眼系統,造就管理城市智慧之眼;電力巡檢,守護城市能源動脈;交警巡檢,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地鐵巡檢,保障城市交通命脈。
物流配送
黃埔綜保區—至泰廣場直達配送,實現跨境電商更高效;美團居家快檢,保衛健康更便捷;醫療樣品智能配送,守護生命更及時。
低空文旅
俯瞰知識城九龍湖,感受湖光山色;到黃埔納米小鎮,領略嶺南風情;于白云御風飛行,在增城三江跳傘,無人機編隊表演點亮天際,在花都赤坭鎮低空經濟產業園,看立體智慧交通出行走進現實。
交通出行
南沙花園酒店載人試飛航線,體驗商務出行新速度;天德廣場—廣州塔載人試飛航線,體驗跨江通勤新模式……低空科技,正重新定義城市生活。
無人裝備“大點兵” 一眼看遍“海陸空”
自動巡航無人船潛入海洋,開展測繪建模,應急救援;無人機翱翔田間沃野,成為農作的得力幫手;無人駕駛車輛穿街過巷,科技感十足,成為廣州新質生產力的“科技名片”。
現場的無人駕駛汽車吸引眾多觀眾的目光。
7月5日下午,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大會舉行。會場外的24家企業集中展示廣州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行汽車等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自動駕駛、無人船領域的先進成果,集中展現了廣州“海陸空”無人裝備的科技“結晶”。
海 自主機器人6000米水下遨游,繪制海洋圖景
精度導航定位,海底自主避障,還能利用機身攝像頭等傳感設備實現海底“建模”……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展出的“探索6000”自主水下機器人,形狀如小型潛艇,是國內首套6000米級光學探測自主水下機器人。
“‘探索6000’停留在海底,利用照相機等傳感裝置,繪制出海底圖景。”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鑫宇介紹,“在勘測海底可燃冰,深海錳結核等資源的過程中,都有關鍵用處。”
“探索6000”突破了海底圖像大場景拼接及目標識別、近海底自主避障及高精度導航定位等多項關鍵技術,目前應用于深海水下考古、深海資源勘探和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
同時展出的“穿越-A300”雖然在作業深度上略有遜色,卻是在水下狹窄環境開展作業的“能手”,水務測繪、水下應急救援、水下設備檢修等工作都不在話下。
“在大橋橋墩、海底隧道、水壩等環境復雜的水下環境,有不少肉眼無法看清的地方,‘穿越-A300’就可以代替人眼做一個三維的重建,幫助結構工程師更好地了解橋梁大壩的使用壽命。”劉鑫宇說,“今年進入汛期之前,我們就在西江上游水電站做了一次大壩裂縫的排查,保障安全。”
水下自動導航和陸地無人駕駛,區別在哪里?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代表肖金超表示,無人船要保持穩定地行駛,其設計上會面臨更復雜的環境因素考量。“比如要克服水流阻力和沖擊力,此外船不能‘剎車’,這對自動導航的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陸 自動駕駛走入生活,三端聯動護地鐵平安
“中國自動駕駛領域多項政策創新都是在廣州最先實行,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廣州新質生產力的一張名片。”在7月5日大會上,文遠知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韓旭說。
自動駕駛打開智慧生活圖景。2018年,文遠知行聯合廣州白云出租車集團推出第一臺“Robotaxi”,2022年文遠知行落地廣州國際生物島的自動駕駛新能源環衛創新試點服務。另外一家廣州本土自動駕駛企業同樣發展迅速:2018年小馬智行Robotaxi試運營在南沙批準落地。2022年,小馬智行獲得出租車經營許可,并在廣州南沙開啟收費運營。隨著廣州自動駕駛政策不斷推進,車內無安全員的“無人駕駛”車輛也已逐步融入廣州人的日常生活。
去年廣汽集團等企業共同出資1.25億元成立祺跡汽車,主要瞄準新能源輕型商用車賽道,將在未來三年內推出智駕小巴、超級LCV(輕型商用車)、輕卡等多款產品。
在大會現場,一輛支持L2輔助駕駛和L4自動駕駛的智駕量產小巴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這是祺跡汽車首款量產小巴。祺跡汽車采取艙駕分離的開發模式,車艙可定制,艙內空間百變。現場展示的L60是15座的公交版,可以演示各種新服務移動場景。數智車艙可實現辦公、休憩、休閑、娛樂等百變場景。
在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的展位前,一個外形黝黑的方形盒子其貌不揚。“不要小看它,這是‘地保盒子’,是地鐵的‘守護神’。”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羅海濤笑著說。
地保盒子搭配專用的攝像頭與無人機,形成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無人機巡檢系統,由攝像頭和無人機捕捉影像信號,傳送至地保盒子,作為系統的“中樞”和輔助決策的大腦對信息及時處理,三者聯動實現地鐵保護區違規作業目標快速識別、定位與自動預警,提升巡檢效率,降低巡檢成本。
空 無人機翱翔鄉野,播撒振興種子
“極飛主要在精準農業和無人化農業設備領域進行研究、開發和制造,不斷探索無人化技術應用在農業領域的可能性。”在大會會場內,廣州極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龔槚欽作主題分享。
會場外,兩架搭載極飛睿運系統的P150無人機亮相,展示低空經濟產業為農業生產者帶來的便利。
通過農業無人機播種、撒種已經成為智慧農業的“常規配置”。在廣州增城、黃埔等多個區,極飛無人機“深耕”已久。原來要9個工人3天時間才能完成農藥噴灑300畝荔枝園,這項工作現在僅需1名飛手加1名加藥工人3個小時就能完成。
龔檟欽透露,截至今年6月30日,極飛農業無人機累計提升作物產量1862萬噸,為農業生產節省燃油消耗6.3億升,節約農業用水超過5889萬噸,助力減少農業生產碳排放168萬噸。
“無人機噴灑帶來的好處,除了節省人力、低碳環保,還精準高效。”極飛展位負責人侯鑫娜介紹,自主研發的離心變量均勻噴灑技術,使得藥液霧化顆粒從60微米到400微米精準可調,藥液從而具備更強的穿透力,均勻覆蓋作物的葉背葉面。
運用無人機插秧、施肥,可以有效減少拖拉機等大型機械下地壓苗造成的土壤破壞和作物產量減少。依托成熟技術,極飛還不斷開拓農業養殖新場景。“在小龍蝦養殖等水產養殖的場景中,傳統養殖需人工劃船拋飼,熟手完成20畝水塘一次投飼需要至少30分鐘,使用無人機投飼則只需要3分鐘。”
在大吉沙島,無人駕駛收割機將稻谷倒入無人駕駛運糧車上。
能播種也能搬運,農業無人機也是“大力士”。搭載極飛睿運系統的無人機可以實現吊運和艙運,有效載重能高達65公斤,最大飛行高度為30米,最大運輸距離為2公里。可以輕松在山間或者大型運輸設備不太容易到達的地方,滿足農資搬運、秧盤搬運、苗木吊運等需求,大幅減輕人工作業負擔,降低運輸成本。
百億基金+百億授信
廣州“20條”力促低空經濟“高飛”
低空經濟,未來已來。競逐這條萬億級新賽道,廣州再出招。
繼今年5月印發《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2027年實現經濟規模約1500億元目標后,7月5日,《廣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重磅出爐。
《若干措施》提出20條措施,就支持總部企業、整機和配套項目落地、申請適航審定、開辟航線、開展業務等方面列明量化指標,說明獎補金額或比例,并啟動百億金融授信,配合此前組建的低空經濟百億基金,加快培育壯大低空經濟主體,推動完善低空基礎設施、低空科技創新環境和低空多場景應用,促進低空經濟及關聯產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總部企業、建設整機和配套項目均有獎補
在低空經濟備受關注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廣州是家底厚實的先行者。
億航智能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是全球唯一獲得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標準適航證三大“通行證”的載人eVTOL。7月4日,小鵬匯天宣布將在廣州開發區設立全球首個利用現代化流水線進行大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廣汽集團飛行汽車GOVE首創飛行艙和智能底盤可分離設計,年內將“上線”復合翼飛行汽車。
如何支持全市包括69家核心企業在內的300多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若干措施》第一部分聚焦“培育壯大低空經濟企業主體”,從支持低空經濟總部企業,鼓勵整機研發、制造運營和檢驗檢測項目落地,鼓勵重點產業配套項目,加大力度培育低空領域優質企業四個方面展開。
在支持總部企業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對于研發制造類企業,上一年度營業收入達到1億元以上等相應條件可認定為總部企業,每家企業每年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并給予總部企業人才戶籍、人才綠卡、人才公寓、子女入園入學、辦稅綠色通道、政務服務、粵港粵澳通行等各方面保障。
在鼓勵項目建設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對在本市建設的載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飛行汽車、通航飛行器、非載人無人機等飛行器整機研發、制造、運營及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5億—100億元(不含)的項目,市財政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予以扶持;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00億元及以上的重大項目,市財政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予以扶持(不含省級、區級扶持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若干措施》明確支持措施要將整機研發制造和產業配套相結合,在廣州大力培育低空關鍵設備、核心零部件、材料研制企業,支持主控芯片、動力系統、飛控系統、通信導航監視系統、機體、航電系統、關鍵材料,以及無人機反制等制造項目。對固定資產投資額5億—100億元(不含)的項目,市財政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予以扶持;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00億元及以上的重大項目,市財政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予以扶持(不含省級、區級扶持資金)。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加快培育一批新型低空經濟產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產業鏈領航的優質企業,并給予“首臺(套)”相關財政資金獎勵。
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建設低空基礎設施
發展低空經濟,既要“造得出”,也要“飛得起”。廣州將如何在地面建站、到空中“修路”,并建強數字基座?
此前,《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低空基礎設施方面,建設廣州第一個跑道型通用機場,新建5個以上樞紐型垂直起降場、100個以上常態化使用起降點,到2027年低空基礎設施投資規模超100億元。
《若干措施》明確了四個支持方向:
1.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規劃建設適應低空飛行器航線需要的樞紐型起降場、垂直起降點、無人機試飛場地、自動值守機庫、無人機起降機柜等。
2.鼓勵企業參與建設低空智聯網,以及航空器起降、備降、停放保障基地和公共測試場地等,為項目審批開通綠色通道。
3.支持有條件的軌道交通站場、碼頭、公交站場、高速公路服務區參與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改造。
4.符合條件的項目支持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超長期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工具,并列入市重點項目綠色通道。
投入千萬級獎補,支持企業申請適航審定
在民航領域有一句話,叫做“民機發展,適航先行”。適航審定,即對民用航空器產品和零件品質以及安全可用性的審定,是民機進入市場的前提。簡而言之,飛機研發出來不能直接上天,要經過各個方面的適航認證才能真正上天。
全球唯一獲得載人eVTOL“三大證”的億航智能,為低空經濟同行申請適航審定提供了經驗。《若干措施》的第三部分聚焦“加大低空科技創新力度”,明確將以千萬級獎補支持企業申請適航審定。
《若干措施》提出,對在本市從事研發和生產制造并開展適航審定的企業,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TC)和生產許可證(PC)的,對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50公斤的大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市財政一次性資助1500萬元;大型載物無人駕駛航空器,按型號市財政一次性資助150萬元。政策有效期內,每家企業資助不超過1500萬元。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支持核心技術研發、支持打造高端創新載體和創新聯盟、鼓勵開展低空經濟標準規范制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措施,貫通科技創新全鏈條。
記者留意到,《若干措施》將標準規章和科技成果轉化相貫通,支持鼓勵企業參與低空方面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規章制訂,構建低空經濟和全空間無人體系標準。發揮科技資金引導作用,鼓勵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科技成果轉化。
開設載人無人駕駛航線,單條最高補助100萬元
低空在天上,經濟在地上。
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商業繁榮、消費力強勁的廣州,為萬億級低空經濟提供了強大的市場支撐,這是廣州在先進制造業外的另一個突出優勢。
以此為底氣,廣州提出“成為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運營城市”目標。據《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到2027年,廣州低空經濟跨境飛行、商務定制、短途客運、文旅消費、物流運輸、應急醫療、會展服務等關鍵運營服務領域,將向著300億元的市場規模進發。
《若干措施》的第四部分聚焦“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提出支持開設相關載人應用場景航線、開設貨運應用場景航線,鼓勵開展低空服務業務。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應用,開展低空航空旅游、航空運動業務等。
開設航線方面,鼓勵企業提供市內交通類、城際交通類低空飛行器載人飛行服務。對于開通并取得主管部門審批,起終點至少一個在廣州市并實施常態化運營的載人無人駕駛應用場景航線,單條航線年度最高補助100萬元,單個企業年度補助不超過200萬元。
開設貨運航線也將獲得支持。《若干政策》明確支持拓展低空貨物多式聯運創新場景,推動低空應急及醫療救援體系、無人機+智慧物流場景落地。對于開通并取得主管部門審批,起終點至少一個在廣州市并實施常態化運營的低空貨運應用場景航線,單條航線年度最高補助50萬元,每個企業年度補助不超過200萬元。《若干措施》同時支持航空運營企業開發低空旅游和航空運動項目。對于使用起飛重量超過150公斤的大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年度飛行服務2000架次以上用于旅游、體育的示范項目進行補助,單條航線年度最高補助50萬元,每個企業年度補助不超過200萬元。
低空服務方面,鼓勵民辦機構積極開展無人機駕駛員、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等低空經濟領域相關工種的培訓。
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方面,發揮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引導作用,支持拓展無人駕駛航空器在警航、城管巡查、執法取證、醫療救助、森林滅火、城市消防、應急救災、國土測繪、交通指揮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啟動百億金融授信,兩個“百億”共助低空經濟“高飛”
繼組建低空經濟百億基金后,《若干措施》明確,廣州將啟動百億金融授信,引導政府各類產業基金設立低空經濟子基金,兩個“百億”將共同助力廣州低空經濟“飛得更高”。
除了加強低空經濟融資支持,第五部分“加強相關要素保障”還提出加強低空人才保障、加強低空制造業用地保障、鼓勵開發低空經濟保險、加強低空經濟服務保障等。
人才保障方面,鼓勵本市有條件的高校積極開設低空相關專業、培養和輸送行業人才,并加大對國內外低空領域高端人才和團隊引進力度,培育低空經濟重點方向高級技工人才。
用地保障方面,規劃建設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并評選示范園區。
保險開發方面,支持保險機構開發適用于低空航空器以及運載標的的專門險種,建立低空保險快速理賠服務綠色通道。鼓勵相關企業、社會組織聯合設立低空安全保障基金,因低空飛行器遭受人身、財產損失不能及時賠付的,由低空安全保障基金預先支付保障。
服務保障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建設低空飛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飛行任務申請協助、飛行空域和飛行計劃協調審批、航空氣象、應急救援、動態監控等服務,實現低空飛行器活動“一網受理、一網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