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開廣州地圖,山、河、海依次排開。在這片嶺南大地上,山連水,水繞山,海無界,情相融。兩千多年的古城歷史沉淀出了厚重的文化記憶,見證了一座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繁盛不衰。
“廣”通四海間,融會在此“州”。廣州花團錦簇,美景迭出,自古就讓人心儀,至今仍引人向往。如今,廣州多彩的文旅畫卷徐徐鋪開,在文旅融合加速度推進下,11區文旅體驗各不相同、各有精彩、各展芳華,并以熱情之姿,迎接國內外游客,以奮斗之態,譜寫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藍天白云下,珠江兩岸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廣府源地 活力越秀
越秀區作為廣州建城2200多年的城市中心,是“千年商都核心、廣府文化源地”。這里有古老宏偉的南越王宮、古今繁華的北京路步行街、尋蹤仙氣的五仙古觀、古韻魅力的廣州海絲史跡、紅色浪漫的百年文德樓、科創新穎的元宇宙非遺街區。
在強化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品牌”過程中,越秀結合片區旅游資源特色以及節慶民俗特點,成功打造了“西湖花市”“廣府廟會”“蘭緣盛薈”“海絲文旅周”四大文旅活動。2020年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2024年上榜“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報告2024”中國市轄區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區第6位。
古越傳承、今秀多姿。越秀將打造“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徑,力推一方東山創意園、廣州海洋館、云山天地和海絲文旅等重點項目,將“三脈”基因融入城區發展,持續深挖文旅消費潛力,邂逅越秀風華,續寫文旅新章。
閃耀名片 奇妙海珠
登小蠻腰一塔傾城,游海珠島一眼千年。
海珠區是一個珠江環繞的島區,廣州塔以600米的傲人高度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三觀光塔之位,即將開業的廣州塔南廣場將成為文商旅融合的新地標。海珠濕地是世界特大城市中心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央濕地。中山大學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校園內擁有眾多文物保護建筑。廣州市文化館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文化館,廣州美術館作為全國唯一身兼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重點美術館的藝術機構,讓人們充分感受文化與藝術的交融……眾多互聯網大廠在琶洲聚集,海珠有軌電車沿江穿行,太古倉碼頭、珠江琶醍與珠江夜景相伴,閃耀活力夜經濟。
在“珠江王子”號游船嘆早茶飽覽珠江兩岸美景,游海珠濕地賞嶺南水鄉自然風光,登上小蠻腰俯瞰云端上的廣州城。暢游海珠,嘆最潮廣式生活,賞最靚都市風光。
魅力西關 新彩荔灣
荔灣區是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區、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核心區和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也是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及省級粵劇粵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粵劇藝術博物館。
近年來,荔灣區成功創建永慶坊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恩寧路、逢源大街——荔灣湖歷史文化街區入選住建部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是廣州唯一入選的街區。嶺南文化新地標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在荔灣建成啟用。今年春節,煙花匯演時隔12年在白鵝潭震撼回歸,水上花市、“三月三北帝誕”“五月五龍船鼓”“生菜會”“華光祖師誕”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深受市民游客喜愛,“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美食名片享譽全球。
未來,荔灣將以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為契機,深入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塑造“最廣州”“最嶺南”“國際范”的旅游城市形象。
全域融合 璀璨天河
這里是國際文化交流互動的平臺,這里是智慧創意呈現的基地,這里是都市時尚潮流的舞臺,這里是世界文化名城廣州CBD的所在地……天河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構建“一軸引領、兩帶聯動、六大組團、全域融合”的文商旅融合新發展格局。
“一部手機游天河”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從線上化點成珠,11條City walk漫游線路在線下串珠成鏈。華南國家植物園、正佳廣場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真誠“寵客”,“購物到天河”“食宿到天河”“娛樂到天河”魅力“圈粉”。年均1.5萬場次各類營業性演出及體育賽事,吸引觀眾超1000萬人次,天河乞巧、天河龍舟非遺嘉年華“火爆出圈”。
天河將進一步謀定旅游發展新路徑,融會貫通國際化街區(港澳社區)、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羊城夜市先行區建設,集中力量打造“獵德現代化都市旅游區”。做優做強“首演”“首站”“首映”“首展”首選地,持續深化文商旅體融合,激發城區新活力。
云山珠水 暢游白云
白云區因“羊城第一秀”白云山而得名,“兩山兩湖一江一河”艷麗多姿。龍歸南村孖祠堂、貪泉傳說、三元里抗英、粵劇蘭桂……千年文脈,綿延不絕。
區內交通得天獨厚,“四大樞紐”迎來送往八方賓客。近年來,白云區全力打造“云·暢游”旅游品牌,推動白云旅游高質量發展,以云山珠水環構建“2+5+X”總體空間布局,聚焦文化白云、創意白云、山水白云、暢玩白云、健康白云“五個白云”,打造均禾都市文旅核心區、白云新城國際文旅核心區等七大重點片區以及人文灣區——國際消費文旅集聚區,并引進了廣州正佳帽峰灣旅游文化景區、廣東南湖游樂園改造二期、鳳凰云谷、北斗星空等文旅項目。作為廣州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白云區也是廣州市“最青春”的區。目前,各重點文旅項目正穩步推進,云山珠水將煥新顏。
位于白云山風景名勝區西麓的云溪植物園。
古韻新輝 創新黃埔
近年來,黃埔區始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創新驅動之策,繪就旅游發展新藍圖,旅游市場載體量質齊優、特色品牌活動出圈、“旅游+”業態激發消費潛能。
依托寶能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核心區域,黃埔區積極探索“旅游+演藝+商業+住宿”產品線路,在廣州市范圍內率先試點開展“文旅體一證通”行政審批改革工作。2024年以來,黃埔區營業性演出宗數、演出場次同比增長1.5倍、9.48倍。同時,黃埔區還積極培育“旅游+婚慶”甜蜜經濟,打造4條廣州特色婚慶旅游線路,天鹿湖森林公園被評為“廣州十佳婚慶旅游景點”之一。
黃埔區將深入挖掘黃埔軍校、南海神廟等優質旅游資源,不斷優化旅游產業體系,繼續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完善旅游公共服務,加強旅游宣傳推廣,協同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設旅游強國的創新示范區。
冰雪南國 花漾花都
近年來,花都區充分發揮白云國際機場大樞紐優勢,堅持大交通、大文旅、大商貿融合發展,聚焦“漫游風、賞花地、南國雪、潮玩夜”構建多元化旅游供給體系,構筑城鄉融合、航旅合作、區域聯動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花都區先后引進了廣州融創文旅城、中旅·阿那亞九龍湖、唯品會塱頭村鄉村振興項目、美華航空航天科普基地等重大文旅項目,培育了南國熱雪、塱夏荷集、山湖聚會等文旅消費新場景以及“田美新里”“星耀兩龍”“空港薈”“潮涌巴江”潮玩夜市新體驗。
花都非遺釘金繡走上國際服裝展、非遺交流展等世界舞臺,“冰雪”“跳繩”熱辣滾燙,還打造了粵港澳大灣區滑雪精英挑戰賽等賽事活動IP。
接下來,花都區將深入推進會、商、文、旅、體、展等業態融合發展,構建環王子山—九龍湖—白云機場—融創文旅城—廣州北站文商旅融合型產業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城鄉融合旅游示范區。
熱辣滾燙 精彩番禺
近年來,番禺區全面深化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形成景區量多質優、旅游片區集聚發展、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的良好發展態勢,榮登2024年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第九名,位居廣東省首位。
番禺區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充分發揮旅游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動長隆集團塑造“開放式主題樂園+頂級商業購物中心”新IP,聯動廣州南站、萬博片區,聚力把長隆萬博片區打造成世界潮、中國范、嶺南味的世界級消費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以文商旅融合為抓手,唱響“珠水金聲 粵韻樂鄉”文化品牌,擦亮“沙灣非遺古鎮”名片,串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大嶺村等特色資源,培育12條“禺字號”精品線路。
西坊大院鄉愁博覽館揭幕。
下一步,番禺區將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融合發展,加快長隆華潤文商旅超級綜合體、長隆三期、廣州足球公園等文旅項目建設,助力廣州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跨越山海 漫享南沙
“山城田江海”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南沙是廣州最靠近海的地方。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南沙區也被聯合國譽為“最適宜居住城區”之一,形成了東部濱海旅游、南部生態旅游、北部文化旅游、中部休閑旅游四大特色旅游板塊。
近年來,南沙區立足培育旅游品牌、優化旅游業態、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推動“旅游+”融合等方面推動產業發展,形成了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媽祖文化旅游節、南沙十八羅漢山櫻花節、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文旅特色品牌活動和重大體育賽事成為游客朋友圈爆款。隨著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開航,愛達·地中海號也將在南沙常態化運營。
今后,南沙將立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促進旅游業與千行百業相互賦能。
詩意山水 悠閑從化
近年來,從化區全面實施“農文旅+”融合發展,培育一批旅游融合業態高質量載體。重點推進天人山水健康產業園、五指山生態森林溫泉旅游度假區項目、越秀風行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灣區國際數智視聽服務谷等重大項目。利用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國縣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等創建優勢,實現文旅體深度融合和相互賦能。
同時,從都國際論壇、世界生態設計大會影響力持續提升,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在從化建成開館,舉辦了內地首場世界級速度馬術比賽,并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
從化區將把握環“兩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契機,大力發展溫泉森林康養產業,建設百千萬新鄉村示范帶,充分利用2026年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舉行常規賽契機,依托從化國際賽車場等新興平臺,加快“體育+旅游”新消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休閑旅游目的地。
悠悠假日 趣玩增城
增城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廣州東部中心“現代活力核”成形起勢,正奮力打造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綜合門戶。“假日到增城”品牌引領下,增城區推出四張名片,打造荔枝文化旅游季、何仙姑文化旅游季、環南昆山——羅浮山CityLife運動旅游季等活動。
創建“增小閑”名片:小閑,串起來成大境界,靜心品得真性情。超600公里綠道,近200公里碧道,32個自然保護地,勾勒出一幅絕美畫卷。擦亮“影夢成增”名片:“影視+文旅”雙向奔赴,共譜綺麗篇章。繪就“文藝增城”名片:文可化人,藝可通心,以詩歌、音樂、楹聯等形式,弘揚仙姑文化、掛綠文化、甘泉文化等。打造“跟著賽事來增城旅行”名片:賽事健身與旅游度假結合,在運動中發現詩和遠方。
捷報頻傳、屢獲殊榮,增城區獲得中國文旅先鋒獎、中國休閑旅游目的地典型案例、中國十佳騎行路線和旅游精品線路,省交旅融合典型案例。A級景區、度假區和休閑街區數量全省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