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近年來在法治建設道路上創舉迭出成效顯著
今年10月底,一場“法治秀”盛會在廣州市上演,現場發布了當選的20名杰出中青年法學家和法務專家名單……這次“法治秀”盛會,被外界稱為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法治建設成就的一個集中展示,其中評選杰出中青年法務專家在全國尚屬首次,而舉辦“法治秀”盛會,也開創了全國先河。
類似先行先試之舉,在廣州市的法治建設歷程中不勝枚舉。法治,已經成為廣州市的一大高頻詞匯。近年來,廣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大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總體進程,以先行者的勇氣,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設新成就,形成多項“廣州經驗”,并在全省全國推廣,法治廣州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法治精神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學立法筑牢法治根基
首開網絡立法聽證會先河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自1986年具備地方立法權至今30多年中,廣州地方立法無論在法規制度設計還是在立法工作機制建設上,始終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立法上創設一系列首開先河的制度機制,打造了地方立法的廣州品牌。
2017年8月,《廣州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規定》網上立法聽證會舉行,一連4天的聽證會創新方式,將網絡聽證和現場辯論相結合并全程直播,同時搭建公眾參與聽證的“無障礙”通道。統計數據顯示,聽證會頁面曝光量超過3.69億次,點擊量超過1508萬人次,總投票數212萬次。
作為網上立法聽證會的創始地,廣州市近年來已舉辦多場緊貼民生、社會密切關注的網上立法聽證會。在立法時,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千方百計了解民情、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得到人民群眾的積極回應,確保每一件法規都能夠較為客觀、廣泛地體現和反映民意。
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初,廣州市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共有79件,基本覆蓋了廣州市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其中,多件法規具有鮮明的先行性、先進性和地方特色。例如,《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是全國第一部對依法行政進行全面規范的地方性法規;《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被中央媒體作專題報道推介;《廣州市募捐條例》、《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的不少制度為其他省市乃至全國的立法所借鑒。
建成全國首個智慧立法管理系統
在堅持民主立法的同時,廣州市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著力提升立法質量。如今,全國首個智慧立法管理系統已在廣州建成,該系統集立法全流程在線操作和監控、法律法規的智能搜索和文本比對、立法資訊的實時推送、廣州市地方性法規的智能統計分析、公開征集意見等多種功能為一體。
在制定與人民群眾利益關系密切的法規時,廣州市開啟在國際互聯網著名門戶網站上進行立法民意調查之先河,至今已就十余件法規在大洋網、騰訊網、網易網上開展了立法民意調查。
在法規立項論證制度上,廣州市率先制定了地方性法規立項辦法,建立了可以立項、優先立項、不予立項和廢止法規的具體標準和條件,增強了立法項目的針對性。此外,廣州市還在全國率先開設立法官方微博、立法官方微信,提高公眾參與地方立法的便利性和實效性。由于建立了一套嚴格、規范的科學立法制度,確保了每一件法規都能最大限度地落實科學性的要求,實現了立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為保障廣州市地方性法規得到有效遵守與執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了監督地方性法規實施辦法,明確規定法規實施準備情況匯報、法規實施情況專項工作報告和法規實施突出問題匯報等多項制度。該辦法施行幾年來,對廣州市地方性法規的有效遵守與執行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
嚴格執法建設法治政府
制定全國首部地方依法行政“基本法”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廣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依托前沿城市改革實踐優勢,秉持法治理念深入推進體制創新,嚴格規范權力邊界和運行軌跡,廣州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持續穩居全國前列,六次榮獲中國法治政府獎或提名獎,是唯一連續六年地方法治政府評價穩居前五名的城市。
2017年5月1日,全國首部地方依法行政“基本法”——《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施行,該條例率先將法治政府建設的若干政策性要求上升為法規的義務和責任,改變了依法行政工作長期以來以文件推動、以政策落實的狀況,對行政決策的程序、行政執法的規范、依法行政的監督和保障機制等作了具體規定,為加快建成法治政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具體的路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廣州特色,打造了以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全面推動依法行政的“廣州樣本”。2018年,該條例榮獲“中國法治政府獎”。
在廣州市建設法治政府的歷程中,像這樣的“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先行先試例子不勝枚舉。這不僅讓廣州市榮獲了“法治政府建設典范城市”的榮譽稱號,也讓人民群眾最直接地感受到法治建設帶來的便利。
全國“首曬”行政執法數據
行政執法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廣州市作為全國首批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試點的城市之一,深入探索實踐、大膽先行先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成果,獲得國務院和司法部的肯定并向全國推廣,為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貢獻了“廣州智慧”。
繼全國“首曬”權力清單、“首曬”財政賬本之后,廣州市還成為全國“首曬”行政執法數據的城市。廣州市在全國率先制定《行政執法數據公開辦法》,形成了“9+1”全執法門類公開機制,確立了“統一時間、統一范圍、統一模板、統一平臺”的公開原則,實現了行政執法數據公開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2017年,廣州市在全國率先執行《行政執法數據公開辦法》,社會公眾通過閱讀公開數據,可以清楚了解到全市各級行政執法部門上一年度作出的各類行政執法行為的數量、涉及的金額、復議撤改率和訴訟敗訴率等全部情況,此項創新舉措引起全國關注和好評,獲得“改革創新榜”“提升營商環境十大創新案例”等多個媒體獎項,被寫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并向全國推廣。
據統計,自建立行政執法數據公開制度以來,廣州市執法數量實現連年增長。2017年,廣州市行政處罰總數量增長了24%,行政檢查總數量增長了84%;2018年,執法重心由市向區下沉后,基層行政執法部門執法數量更是增幅顯著;同時,全市行政訴訟一審敗訴率持續下降,行政執法數據公開制度在倒逼行政執法部門積極作為、嚴格履職方面成效明顯。
公正司法守衛公平正義
躋身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廣州政法機關牢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廣東省委政法委發布的群眾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報告中,廣州市法院、檢察院工作滿意度在全省均名列第一。
為維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更加公平高效地審理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跨國民商事糾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和法制保障,廣州法院在全國法院系統首開先河,成立涉“一帶一路”建設案件專業合議庭。2017年10月,我國首個專門審理涉“一帶一路”建設案件專業合議庭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掛牌成立。該專業合議庭由審判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過硬的資深法官組成,凡案件主體、標的、內容具有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因素的,都由該庭統一審理。
2018年9月揭牌成立的全國第三家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是廣州智慧法院建設的集大成者,為世界探索互聯網治理方式貢獻出中國智慧、廣東方案與廣州經驗。
開通全國第一家“110”報警服務臺、率先構建“六位一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率先組建打擊電信網絡新型犯罪專業隊……廣州公安機關的全國“第一”“率先”“首創”紀錄不勝枚舉,開創“平安廣州”“法治廣州”新局面。如今,廣州市已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今年5月,廣州市人民檢察院上線覆蓋全市的“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信息庫”,旨在把有侵害未成年人的前科人員擋在門外,截至今年10月初,該系統共錄入信息近600條,查詢近2萬人次。
目前,廣州市已建成市、區、鎮(街)、村(居)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2897個并實現城鄉全覆蓋,全市形成“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的公共法律服務圈,滿足了人民群眾一站式、綜合性的法律服務需求。
全民守法倡導社會新風
分類普法精準普法
法治建設,全民守法不可或缺。為實現“全民守法”的良好局面,廣州市積極推動法治宣傳與大眾媒體、現代信息技術、法治文化建設同步。
2018年7月,600多名各界人士云集廣州國際媒體港,參加廣州市委政法委主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2018廣州法治秀”,同時,網上有708萬觀眾觀看了本次活動直播,共同參與、見證廣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十大案(事)例的評選發布。據悉,此次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十大案(事)例評選,首開全國先河。
為增強青少年學生學法守法意識,廣州市落實學校法治教育“四落實”(落實教材、課程、師資和經費)制度,將道德與法治課成績納入考試總成績,按20%計入學生的學年思品課/政治課總成績,基本形成從小學到中學的漸進、科學、合理的法治教育體系。自2016年以來,廣州市在校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率為零。
為加大來穗人員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廣州市將來穗人員法治宣傳與積分制入戶、入學、出租屋整治、入戶走訪等來穗人員日常服務管理相結合,通過手機短信、網站、微信、移動傳媒等平臺向來穗人員精準推送相關政策法規,舉辦“融合服務周”等專題活動100多場,面向來穗候鳥兒童舉辦有獎法律知識問答、禁毒教育宣講、法治夏令營等活動,廣州市各街(鎮)來穗人員和出租屋服務管理中心普法工作覆蓋率達到95%。
法治建設,永不停步。廣州市將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總結提煉出具有廣州特色的新理念、新舉措、新經驗,推動法治廣州建設往深里走往實里抓,奮力譜寫新時代廣州法治建設新篇章。
近年來廣州
法治建設大事記
2017年
廣州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試點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城市。
全國首“曬”行政執法數據,出臺全國首部行政執法數據公開規定,全市各級執法部門“統一時間、統一范圍、統一模板、統一平臺”公示上一年全部行政執法數據。
全面推行律師調查令制度,在全國首次采取市司法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律師協會三方模式建立全市調查令制度,律師申請調查令成功率達99.8%。
廣州市榮獲“法治政府建設典范城市”稱號。
2018年
廣州市行政執法監督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了對市政府各執法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的全過程監督、全過程電子記錄和實時統計分析。
成立廣州互聯網法院,實現“跨時空”異地審理,提供“一鍵調解”“一鍵調證”“一鍵審理”“一鍵守護”“一鍵送達”訴訟全流程線上服務,當事人可以足不出戶完成訴訟。
出臺《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廣州仲裁事業發展的決定》,支持廣州打造國際仲裁中心。
《廣州市依法行政條例》項目榮獲“中國法治政府獎”。
廣州市委政法委主辦“2018廣州法治秀”,評選并發布廣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十大案(事)例。
2019年
出臺《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支持和促進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為推動廣州檢察公益訴訟更好開展,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新水平提供制度支撐。
表決通過《廣州市母乳喂養促進條例》,該條例是全國首部促進母乳喂養的地方性法規,規定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干涉和歧視母親進行母乳喂養;政府應設立母嬰室和哺乳室建設補助資金。
舉行第二屆廣州法治秀,現場發布第三屆“廣州地區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和首屆“廣州地區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務專家”評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