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兩年多來廣州牢記囑托勇擔使命
海闊多風浪。越是向遠方前行,越要方向明。
峰高無坦途。越是向高處攀登,越要路線清。
縱觀廣州改革發展的每一步、每一躍,都有清晰指引、強力引領。
將鏡頭倒回至兩年多前——2018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提出廣東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當時間來到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重要節點——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要求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
囑托殷殷,期許深深!
從2018年全國兩會到2020年全國兩會,兩年多來,聞雞起舞、日夜兼程。
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難題面前,爬坡過坎、克難攻堅。
廣州,牢記囑托、不負使命,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中勇當排頭兵!
敢闖敢試 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如何“建設”好這一系統工程?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這是做好廣州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寶和關鍵一招。廣州不斷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以更大決心、更大魄力將改革推向深入。
以系統方法打好“組合拳”。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快構建生態環境領域“1+1+N”責任體系,推動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改革試點,推進南沙南區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
經濟、農村、民主法治、社會治理、文化、民生、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廣州全面深化改革的“觸角”,伸向方方面面。去年,《廣州市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廣州市2019年創造型引領型改革項目》《廣州市2019年基層改革創新項目》共推出209項改革舉措、16項創造型引領型改革項目、22項基層改革創新項目。今年,在廣州深化改革的“路線圖”上,又有128項改革任務快馬加鞭。
聚焦“總抓手”全力攻堅。
1分鐘,這是達能從在復工備案系統上提交到南沙區批復的時間;2分鐘,這是廣州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獲得69萬元貸款的時間;在疫情影響的前4月,廣州依舊實現新增市場主體13萬戶;3月31日,全面加快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動員活動啟動,簽約開工項目總投資達5800億元……
疫情如鏡,照出了廣州優越的營商環境。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州的光榮使命。在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這是廣州肩負的重要政治任務。2018年以來,廣州先后實施營商環境1.0和2.0改革;2019年7月,制定《廣州市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行動方案》,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再提速”。2020年的第一天,廣州再度“加碼”,推動營商環境改革邁進3.0!
企業開辦時間從“4個工作日以內”壓縮至半天,獲得電力可以“零審批、零成本、零跑動”,成立全國首個“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廣州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估標準,對標先進城市和地區,不斷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一項項實質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力度大,魄力足,堪稱大刀闊斧。2019年底,中國社科院等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評分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榜首。
珠江新城高樓林立。
對先行者而言,改革在很多領域已進入“無人區”,每前進一步都不容易。廣州持續煥發敢闖敢試敢干的銳氣,強化改革思維,堅持問題導向,以“不進則退”的趕超意識和拼勁干勁,增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優勢,加快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創新驅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事關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廣州加快腳步,勇探新路。
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一戰略支撐。
粵芯12英寸晶圓項目讓廣州“缺芯”成為歷史,全球第一款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從廣州“走”出國門,廣州與中科院共建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錘落地,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快推進……
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業態蓬勃發展,創新人才紛至沓來。廣州正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跑道上跨越趕超。據《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廣州在全球創新集群百強中的排名連續3年大幅上升,2017年位于第63位,2018年位于第32位,2019年躍升至第21位。
腳踏實地夯實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現代經濟體系的底座和根基。經濟體系的現代化,首先是實體經濟的現代化。廣州實體經濟發展著眼長遠,穩健前行。
走進黃埔區的廣州市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眼前是一幅典型的智能工廠場景:AGV小車在鋪設有引導線的道路上勻速前進,將材料元器件運輸到特定機床,機器手臂將材料放置到生產單元中研磨,并將成品放回AGV小車上……
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起來了,傳統電子、汽車業借助智能制造實現了轉型升級;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與世界級制造企業集群交相輝映。2019年12月,《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頒布,提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目標,到2021年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以上。
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
晚上11時,科韻路的天河軟件園,依然燈火通明。即使是疫情后餐飲業還未完全復蘇,附近的夜宵排檔生意也明顯好過其他地方。正是這樣的十足干勁,廣州軟件業高速發展,2019廣州市軟件業務的累計增速達18.5%,收入排名全國第一。
近兩年來,包括軟件業在內的廣州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與質量雙提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電子商務、融資租賃、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做強做優,不斷為廣州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為廣州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廣州正奮力將這篇大文章寫好、寫出彩,交出更亮眼的答卷。
搶抓機遇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
開放帶來進步,開放成就廣州。開放包容,是廣州的城市基因;擴大開放,是推動新時代廣州發展的必由之路。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新”在哪里?
新,體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5月8日,廣州舉行首批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簽約及揭牌活動,這些項目涵蓋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帶動作用大的重點領域。這是廣州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強化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制度規范的軟聯通、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還是共同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廣州都發揮著核心引擎作用,不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挺進。
新,體現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碩果累累。廣州作為國內最開放、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兩年來,廣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取得豐碩成果。以廣州港為例,2019年凈增的8條集裝箱外貿班輪航線中,6條為“一帶一路”方向航線。目前,廣州港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通往非洲、地中海和亞洲地區的重要樞紐港。
新,體現在廣深“雙城聯動”熠熠生輝。一個千年商都,一個經濟特區,廣州和深圳,這對相距僅100公里左右的超級城市“雙子星”,在“雙區驅動”“雙城聯動”中發揮著乘數效應。目前,廣州與深圳已從專門工作、綠色通道、政策協調、督查督辦、信息反饋、對口指導、資源共享等7個方面建立起特事特辦機制。“雙城聯動、比翼雙飛”,蓄勢待發、前景可期。
新,體現在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廣州港與珠江西岸港口整合取得實質進展,南沙港區四期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2019年白云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人次,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18號線連接中山……廣州深入實施“樞紐+”戰略,魄力更足,決心更大,加速向全球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進發。而交通樞紐不斷升級,為廣州深化開放、提升城市能級、在綜合城市功能上出新出彩提供了生動注腳。
廣州因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廣州永不停步,久久為功。
黨建引領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遠的進行時。而美好生活,須臾離不開共建共治共享。
到2019年底,廣州已連續三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對廣州人來說,生活的“幸福密碼”就藏在城市面貌的更新、人居環境的改善、民生實事的落實、創新活力的激發之中。
“整”出新面貌。綿延4.3公里的獵德涌與城市新中軸線平行,緩緩流經珠江新城。只見淺草伴水、榕影畫堤、古祠醉影,兩岸一片鬧中取靜的秀麗風光。這里成了廣州實施舊村改造、碧道建設示范的一個縮影。2019年,廣州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總體進度推進151%,釋放用地空間29.8平方公里,預計可新增就業崗位約7.4萬個,惠及了大約198萬戶家庭、665萬市民。如此成效,舉眾人之力,功不可沒。
“治”出新氣象。在廣州,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區的大網,讓黑臭水體無處容身。網格化治水因“格”制宜、一格一策,各個擊破,立竿見影。今年初,經第三方復核評估,目前廣州市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黑臭。在廣州,治理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打硬仗。PM2.5連續三年穩定達標,讓廣州成為全國九大中心城市中空氣質量最優的那一個。
經過生態修復和濕地環境再造,海珠濕地已成為全國濕地公園中一顆璀璨明珠。它給市民帶來綠意、清涼和寧靜。
“管”出新水平。近年來,廣州著力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持續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切實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優勢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一條條黑臭河涌經過整治重煥新生,其背后離不開各級黨組織的孜孜努力;違建治理勢如破竹,黨建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便有了根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便有了最持久的動力。
時間是常量,也是奮進者的變量。
從2018年全國兩會到2020年全國兩會,在廣州這片土地上,無數的改變在發生,更大的合力在匯聚,嶄新的動能在奔涌。
又是一年“兩會時間”,又是一個新的坐標、新的起點。“雙統籌”任務復雜艱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鼓催征,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使命在肩……
廣州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引領,向更高處攀登,向更遠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