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累計17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5、15、13、125、1852,這是一組溫暖人心的數字,它們分別是截至今年7月,廣州全國道德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省道德模范、市道德模范、市級以上身邊好人的數量。此外還不得不提兩個數字,1和174——鐘南山獲代表國家最高榮譽的“共和國勛章”;廣州累計174人入選“中國好人”榜,人數居全省各市首位。
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正是這批生活工作在平凡位置上的不平凡市民,用他們層出不窮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每天壯大著“文明廣州”的道德力量。
8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84歲的鐘南山“共和國勛章”,以表彰他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進程中做出的杰出貢獻。有關這一表彰的報道迅速在中國的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上獲得了數以億計的點贊和評論,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廣州醫科大學呼吸內科教授被網友們親切稱作“中國人民的鐘南山”。
道德是城市的文化內核,模范是城市的精神坐標。近年來,廣州廣泛開展“道德模范”“廣州好人”“最美家庭”“最美的哥的姐”等典型選樹和“廣州榜樣”發布活動,涌現出一大批事跡突出、品德高尚、群眾認可、示范引領作用強的先進典型。去年,廣州地區3人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他們分別為廣東省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副局長黃桂祥、原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王磊和廣東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部長吳漢杰。
廣州市通過建立市、區(市直單位)、街鎮、社區(鄉村)四級好人推薦制度,出臺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評審工作實施辦法,常態化開展先進典型的發現和培育工作,宣傳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弘揚社會良好風尚,促進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還建立廣州榜樣發布廳,舉辦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開展“道德模范巡演巡講”,讓道德模范形象廣為人知,成為市民熟知的“明星”。
目前,廣州已建立33個好人工作室,服務對象以未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士、癌癥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為主。如“徐克成關愛健康工作室”定期開展專家義診、健康講座、愛心救助活動;“尚丙輝關愛外來人員工作室”幫助解決外來農民工、街頭流浪乞討人員生活問題等。
廣州新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不斷涌現,好人隊伍不斷壯大,道德力量轉化為羊城市民向往文明的追求,推動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截至今年8月,全市有
全國道德模范 5人
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15人次
省道德模范 13人
市道德模范 125人
市級以上身邊好人 1852人,其中
“中國好人”174人
“廣東好人”152人
“廣州好人”1526人
榮膺“中國好人”人數居全省各市首位
鐘南山、何鏡堂、丁磊等一批先進典型入圍全國“最美奮斗者”
道德“明星”在身邊
敬業奉獻:為摘掉“乙肝大國”奔波的白衣戰士
駱抗先當選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
駱抗先
中國曾是“乙肝大國”,但我們身邊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畢生奮戰在乙肝一線,以摘掉“乙肝大國”的帽子為己任。他就是我國乙肝泰斗、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駱抗先。
“我沒有那么偉大。但你問我是不是個好醫生,我肯定是。”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一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名醫駱抗先認為,自己大半輩子只是做著心中“分內”之事。從醫60多年來,他救治了數十萬乙肝患者,無一糾紛,墊付藥費和資助旅費不過常事。行內還流傳著佳話,為照顧遠道而來的病患,這位“駱爺爺”不限號。
每天上班早到1小時、晚走1小時,這是駱抗先幾十年工作形成的習慣。凌晨2時許他就起床讀文獻、寫文章,在家書房伏案工作到早上6時,再打著手電筒出門上班。“我的號不要限,病人大老遠來,帶著痛苦來,不能讓他們帶著痛苦回去。”慕名找駱抗先看病的患者來自全國各地。為了不讓他們白跑一趟,他每次都要看完全部掛號病人。
誠實守信:一諾千金的樸實勞動者
黃式水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黃式水
14年前,從江西上饒初來廣州務工的黃式水急性胃穿孔,幸得增城區人民醫院的及時救治,渡過難關。當時30歲的他,初來廣州積蓄不多,欠下一筆2900多元的醫療費,留下一句“我會回來還錢的”便離開醫院。14年后,勤勞樸實的黃式水堅守承諾,務農打工攢夠醫療費后,輾轉千里,如數歸還欠款。
一句“我是回來還錢的”感動社會,黃式水誠實守信、一諾千金的行為引來各方點贊,成為誠實守信的典型代表。人們評價說,他因善良與厚道,成就了高貴的自我。他卻說:“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卻在廣州感受到家的溫暖。”
孝老愛親:四位患癌老人身邊的巾幗強人
吳漢杰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吳漢杰
廣東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部長吳漢杰在24歲那年成為一名警嫂。此后10多年,她在工作生活中傳遞好家風,悉心照料先后患癌的父親母親、公公婆婆,支持丈夫赴海地執行維和任務,無怨無悔。
這位家中的好女兒、好妻子、好媳婦、好母親,在職場上則是交通運輸部專家庫專家,高級工程師、甲級造價師、高級政工師,基建項目少有的“女強人”。不同的人生角色,吳漢杰切換自如、出色。
助人為樂:反哺鄉梓的南粵新鄉賢
黃桂祥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黃桂祥
20年來,廣東省稅務局第三分局副局長黃桂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鄉親們找到了一條產業支撐、可持續發展的脫貧致富路子,被譽為“南粵新鄉賢”。
從1999年開始,他選擇偏僻落后的韶關市曲江區羅坑鎮林屋村嘗試扶貧,先后栽種茶花、杜仲、肉桂等山林作物,并通過引薦技術員,指導村民改種易生快長的春桃、板栗和其他果樹500多畝,3年后喜獲豐收,全村平均每戶增收近萬元。
他還因地制宜,引導羅坑鎮利用連片的山林發展生態茶葉。近年,羅坑鎮茶葉生產收入已占全鎮GDP的5成多,茶農收入人均超過2萬元,是六七年前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