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國文明城市(省會、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四
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通報全國文明城市復查結果,廣州再度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在全國文明城市(省會、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四。從2018年的全國第九、2019年的全國第六,到今年的全國第四,廣州連續三年受到中央文明辦的通報表揚。
中央文明辦:在全國具有示范作用的先進典型
中央文明辦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弘揚共筑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涌現出一批工作基礎扎實、創建成效突出、群眾滿意認可、在全國具有示范作用的先進典型。為全面展示文明城市創建豐碩成果,示范帶動各地推進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央文明委今年評選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并對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進行復查。
廣州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2020年8月以來,中央文明辦按照城市自主申報、省級擇優推薦、中央部委審核、媒體集中公示、組織綜合測評、確定入選城市等評選辦法和程序,嚴謹規范組織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工作,嚴格依據參評城市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測評總成績排名,提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報中央文明委領導同志批準。同時,中央文明辦按照城市自查、省級審核、中央把關、組織測評等復查辦法和程序,認真做好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復查工作,嚴格依據全國文明城市復查測評成績,提出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報中央文明委領導同志批準。
一年更上一個臺階 連續三年通報表揚
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正式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復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廣州名列“復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之中,蟬聯全國文明城市。
此次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共有133個,復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一共有151個。
中央文明辦還對復查測評成績排名靠前的33個全國文明城市(區)通報表揚。其中獲通報表揚的排名前十的省會、副省級城市依次為:山東省濟南市、浙江省寧波市、江蘇省南京市、廣東省廣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山東省青島市、福建省廈門市、湖北省武漢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廣東省深圳市。廣州名列全國第四。
從2018年的全國第九、2019年的全國第六,到今年的全國第四,廣州一年更上一個臺階,已連續三年受到中央文明辦的通報表揚。
記者獲悉,這是廣州市再度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廣東今年一共有3個城市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包括地級市肇慶市和德慶縣、仁化縣兩個縣。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東莞、珠海、惠州、四會市、龍門縣、博羅縣則順利通過復查,確認保留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稱號。
廣州經驗:構建“三個一”創文格局
“三個一”創文格局 “一把手”責任體系:
成立廣州地區文明城市創建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全面加強對創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
“一盤棋”良好態勢:
各區各有關部門迅速響應,成立創建工作專班,補齊短板弱項。
“一攬子”工作格局:
市創建辦組建指揮部;組織材料審核專班;組織40個實地考察小組;啟動約談機制。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廣州地區有大量中央駐穗單位、省屬單位,是大家工作生活的共同家園。這是城市地位的體現,是省會城市特有的優勢和魅力所在,也為廣州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一道分量極重的附加題——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領域寬,涉及部門多,創建文明城市也絕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己之力。
廣州意識到,文明城市建設要走在前列,就必須通過建立常態化的組織協調機制,取得中央和省的單位的支持,協調區域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建設,實現全域創建、文明創建全覆蓋。同時,文明城市建設涉及機關、企業、行業、社區等多個主體的積極參與,涉及對全體市民的廣泛動員,必須建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制度支撐,確保省市區街(鎮)村(社區)五級、政企、行業(協會)等多方有效聯動、及時響應,并建立“上下聯動、點面對接、軍民共建”的區域性創建工作運作機制,實現“點”“線”“面”聯動建設文明城市的組織保證。
由省直單位、中央和省駐穗單位、駐穗部隊、市直單位、企業、行業協會等73個單位組成的廣州地區文明城市創建領導小組于去年成立,標志著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邁上了一個新高點。
“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貴單位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下,廣州地區文明創建工作必將邁上新臺階,為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今年創文期間,一封封落款為廣州地區文明城市創建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感謝信》寄抵多個部屬、省屬高校,醫院以及中央駐穗單位,致以來自廣州人民的誠摯謝意。
新格局如何開創新氣象?再度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省會、副省級城市“全國第四”,就是一張最具說服力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