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走在前列 勇挑大梁 高質量發展 廣州亮點
人本廣州 共同富裕再邁步
  • 聽全文
  • 2021-09-07 09:44:56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為本質要求,闖出一條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之路

  時間是偉大的見證者,也是偉大的書寫者。

  實現共同富裕,歷經一代代人的不懈奮斗,正從理想逐步走入現實。

  發展才是社會主義,發展必須致力于共同富裕。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廣州始終以“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始終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不斷提高為民造福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用心用情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州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一條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的壯大之路

  一條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之路

  一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范例的建設之路 一條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提升之路 一條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的開放之路

  標定前行方位

  放眼世界,城鎮化被視作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城市日益成為人類生產生活的中心。

  然而,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城市在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會產生規模膨脹、交通擁堵、生態惡化、貧富差距加劇的負面效應,從而反過來抑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之一和省會城市,為什么能夠打破“城市化悖論”,走出一條引領時代新氣象的發展道路?

  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為本質要求,闖出一條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之路——這是廣州所遵循的理念、一直進行的實踐。隨著我國逐步進入城市型社會,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城鎮化不僅是物的城鎮化,更是人的城鎮化,“人”才是城鎮化的核心和本位。只有凝神聚力于實現人的價值,城鎮化才能行穩致遠;一座超大城市方能走向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歷史的羅盤,標定前行方位。

  歸根結底,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設與治理的方向。增強城市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符合客觀規律,但城市發展不能只考慮規模經濟效益,必須把城市發展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統籌起來。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符合客觀規律,但城市單體規模不能無限擴張。城市內外加強互聯互通符合客觀規律,但堅實的生態和安全屏障必不可少。

  在繼園東“工改租”項目,首批居民“拎包入住”就能享有一份智能化的社區生活體驗;在海珠區的洲頭咀公園,系統憑借跑道上識別桿所捕捉到的運動數據信息,就能為跑者實時提供一套科學的健身指導;廣州塔下,名家周末大舞臺以“高顏值”的城市景觀為背景,每周準時上演粵韻飛揚的連臺好戲……一切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廣州不斷把經濟發展成果轉化為民生福祉,努力使城市變得更美、百姓生活變得更好。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上,廣州蹄疾步穩開創發展新局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州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6.19%,相較于2010年的83.78%提升了2.41個百分點,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水平(80%)。踏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廣州的城市功能更加優化,城市吸引力不斷提升,勢必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闖出發展新路

  謀劃一座城市的發展,既要打開宏闊的視野,又要找準關鍵突破口。

  2020年,廣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萬元。回顧“十三五”時期,廣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與經濟增長速度基本同步。隨著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逐漸縮小,廣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農村居民,城鄉收入比從2016年的2.38:1縮小到了2020年的2.18:1。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廣州城鎮化的邏輯更強調均衡,更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更注重全面提升城市品質,能夠有效避免“重物輕人”的發展傾向。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推進共同富裕是為了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廣州牢牢把握“全民共富”的時代要求,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旨在不斷增進民生福祉。2020年,廣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53.04億元,民生支出占比約七成。其中,教育支出558.75億元,衛生健康支出300.84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47.79億元……民生保障書寫了幸福廣州的最美底色,不斷增長的民生投入背后是人民群眾沉甸甸的獲得感。

  金秋九月,執信中學天河校區紅墻碧瓦,一片清新的書院氛圍。這里是廣州新投入使用134所學校的一個縮影。這批新開辦學校將為全市提供學位約10萬個,包括計劃招生數新增近4萬個。自2017年試水集團化辦學以來,廣州已擁有基礎教育階段教育集團86個,其中包括市屬教育集團10個。隨著新型城鎮化推進和城市人口、產業結構變遷,集團化辦學不僅提升了薄弱學校辦學水平,縮小了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而且實現了全域優質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擴增,真正把“好學?!鞭k到了家門口,讓更多孩子“好上學”“上好學”。

  “人的發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所以,共同富裕必然是全面富裕。不只是生活的富裕富足,也包括精神的自信自強,還包括環境的宜居宜業、社會的和諧和睦、公共服務的普及普惠。換言之,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破除制約人的全面發展的各種因素,方能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廣州遵循“民困我解、民需我幫、民求我應”的工作思路,從“實事小切口”入手,實現“民生大變化”,切實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煩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為的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多樣化、多層次和多方面需求,充分保障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走進越秀區黃花崗街水蔭路34號大院,舊樓增設電梯工程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展開。18臺電梯同時在建,宣告全市首批推行連片加裝電梯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通過“同商百姓事 共建幸福梯”行動,老百姓“家門口的關鍵一米”被打通了,居民們享受到了加裝電梯的“批發價”。在江高鎮大石崗村,101種基本藥物和80種中醫診療項目被納入“一元錢看病”服務之內。簽約村民足不出村,無須預約、掛號,甚至不用帶身份證、醫保卡,就可以享受低價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廣州持續推動民生資源“下沉”,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以改革創新實現服務供給精細化,把一件件民生實事辦好辦實。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廣州心懷人民生活幸福的“國之大者”,瞄準“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住有宜居、出有暢行、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弱有眾扶、急有速應”的目標,以“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為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重要評判標準,正在探索一條把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的發展之路。

  共創美好未來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而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前提是調動各方共同建設、共同治理。當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全社會創造出更加豐富的社會發展成果,邁向共同富裕的腳步便會更加鏗鏘有力。

  時間不等人,歷史不等人。

  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數量達1867.66萬人。與2010年相比,這一數據增長了597.58萬人。地區經濟越發達,人口增量增速越明顯——廣州的發展印證了這一規律。大城市要有大城市的樣子,大城市要有大城市的作為。能否服務和管理好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既考驗著一座超大城市社會治理的水準,也檢驗著其參與全球競爭的基礎和實力。廣州必須立足現實條件,為探索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提供方案。

  城市的主體是人民。只要得到人民支持,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廣州打造“有事好商量”民生實事協商平臺,開展“焦點式協商”“智庫式協商”“鏈條式協商”。借助村(居)民議事廳全覆蓋,以“民主商議,一事一議”創新基層群眾議事協商模式,實現城市社區定期收集議題、定期召開議事會,將協商活動向村民小組、樓宇延伸。特別在重點民生領域,廣州以議事協商方式激發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匯聚民聲民智,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比丝谝幠}嫶?、人口集聚加快,考驗著城市治理的基層單元。為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全面啟動鎮街體制改革,持續向基層放權賦能,安排緊鑼密鼓,措施環環相扣。以南沙區珠江街為例,“六部一隊四中心”順暢運轉起來了,那些曾讓基層干部“看得見卻管不著”的難題被破解了。居民辦理民生保障事務得以 “只跑一次”“只跑一個部門”;應急處置效率大大提升,突發事件及時處理,個案事件獨立處置,復雜事件聯動協作處置。廣州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治理體制,聚焦社會焦點、群眾痛點、基層難點,保證了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當共建的水平越高,共享的條件越充分,共同富裕的基礎也就越堅實。

  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驅動創新。廣州以改革創新為引擎,打造一個中心指揮社會治理,建成一個平臺匯聚基礎數據,編織一張網格排查問題隱患,搭建一條熱線回應民意民需,建立一支隊伍常態聯勤執法,不斷提升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為了打造市民身邊的“辦事大廳”,廣州全面推動“穗好辦”線上線下服務升級,促使基層政務服務“少填、少帶、少跑、少報、快辦”,為辦事群眾提升政務服務的“速度”和“溫度”。接下來,廣州將依托“一網統管”“全城統管”的“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進一步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治理。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隨著城市社會結構、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的深刻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迫切要求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不斷提升黨的城市工作水平。廣州把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為強化系統治理的根本,推廣“支部建在網絡上”“支部建在樓宇里”“支部建在項目上”,優化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社會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改變基本公共服務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群之間的不均衡現狀,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既要遵循規律、積極有為,又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循序漸進地破解發展問題。對廣州來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件實事接著一件實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定能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為本質要求,闖出一條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之路,交出一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廣州答卷。

  “發展之路”這樣闖出

  ●努力實現住有宜居、出有暢行、病有良醫

  ●努力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

  ●努力實現老有頤養、弱有眾扶、急有速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

  ●今年秋季,全市新投入使用學校134所,可提供學位約10萬個

  ●已實現市屬優質基礎教育資源11個區全面覆蓋

  ●廣州地區現有醫院295家,國家臨床重點???7個,復旦版全國百強綜合醫院9家

  ●增城區已建成14個頤康中心,轄區內92.31%的頤康中心已投入運營

  ●“十三五”期間,廣州累計增加公辦基礎教育學校327所,共提供學位32.34萬個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