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實現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為有力支撐,闖出一條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的開放之路
一個勇于開放的城市,必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
向海而生、因海而興,開放是廣州安身立命之所;放眼天下、擁抱世界,開放是廣州城市活力所系。時移世易,歷經滄海桑田,這座城市始終秉持開放心態與精神。開放精神已經融入血脈、寫入基因,成為廣州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魄力與魅力、品格與性格。
從歷史深處走來,向光明未來行去,踏上一條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之路,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深化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仍然是廣州不變的初心、不渝的追求。
一條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的壯大之路
一條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之路
一條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范例的建設之路
一條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提升之路
一條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的開放之路
展經典魅力
城,猶人也。一個人的迷人魅力來自閱歷、學識、氣質等,一座城市的經典魅力源自歷史、人文、地理等。
無論從哪個維度審視,千年商都廣州都是一座持久散發著經典魅力的寶藏城市。
這座城市的開放,獨樹一幟。發軔于秦漢、繁盛于唐宋、“一口通商”于明清,廣州是中國唯一一座從未向世界關閉過大門的城市。一部2200多年的廣州建城史,就是一部通商史、開放史。
這座城市的歷史,堪稱經典。是真英雄,敢立潮頭。縱觀全球,歷史超過兩千年、從未衰落、今天繁榮依舊的港口商業城市,唯有廣州。無論哪一次經濟全球化進程,它都從未缺席,并且總是隨形勢發展,與時代共進。
這座城市的擔當,令人刮目。新中國成立伊始,廣交會應運而生,為沖破西方封鎖殺出一條血路,成為新中國與全世界商貿往來的“連接器”。到今天,將于10月15日開幕的第130屆廣交會,線下參展商采購商人數預計約30萬。不知不覺間,廣交會已長成參天大樹。
這座城市的氣質,獨具神韻。因為開放,廣州孕育了中國最早、最成熟的商業精神;因為開放,廣州始終秉持機會共享、合作共贏、相互成就的精神;因為開放,廣州始終堅守包容、開放、多元、創新的價值。
開放基因成就獨特氣質,海絲文化散發迷人魅力,這就是廣州。
開放基因成就獨特氣質,海絲文化散發迷人魅力,這就是廣州
承前啟后,歷久彌新,城市氣質,一脈相承,讓廣州這座老城市散發經典魅力。
添開放動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在開放中成長,在奮斗中蝶變。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多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43.09億元提高到2020年的25019.11億元。廣州的改革開放成就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最輝煌的詩篇。
經典魅力散發恒久引力。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最活躍、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廣州有著不可小覷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以對世界500強企業集聚能力為例,以美國莫里斯公司1984年在廣州開發區設立卡夫食品有限公司為起點,跨國企業紛至沓來,寶潔、殼牌、本田、豐田、日立、LG、GE、思科、富士康、蘇黎世保險……目前,在穗投資世界500強企業309家,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3.4萬家。
引進來、走出去,改革開放的過程,也是一個雙向交互的過程。橫跨五大洲的跨國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匯聚而來,壯大了企業體魄,也帶動了廣州企業。8月2日,“廣州建筑”以1841億元(266.8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成功進入世界500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入圍榜單的建筑企業。至此,廣州共有5家企業上榜《財富》世界500強。
經典魅力激發開放動力。開放造就廣州經典魅力,經典魅力激發廣州開放動力。在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廣州當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全方位高水平開放。
面向大灣區,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引領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從“單打獨斗”到“強強聯手”,廣深“雙城”輻射帶動,制造的能量值遠遠“1+1>2”。2020年廣東超11萬億元的GDP中,超過5萬億元來自廣深“雙城”。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在“四個出新出彩”中煥發新活力,深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中輸出改革創新的成功經驗,“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是促進廣東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的主場,是創新機制體制、對接港澳規則的高地,更是廣東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廣州正聚焦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著力推進制度機制“軟聯通”、基礎設施“硬聯通”、科技創新“智聯通”、產業協同“鏈聯通”、交往交融“心聯通”。以交通基礎設施聯通為例,廣深之間已建成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等公路通道和廣深鐵路、廣深港高鐵、穗莞深城際等鐵路通道。其中廣深鐵路實現“公交化”運營,廣深港高鐵實現廣深30分鐘互達。
面向世界,以“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打造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乘勢而上,用足用好區位優勢。廣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實施新一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行動。數據顯示,廣州在2020年GaWC世界城市分級排名位居全球第34位,處于“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前列,彰顯廣州在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上具備先發優勢和巨大潛力。
鍥而不舍,續寫千年商都傳奇。廣州堅持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并重、新型消費和傳統消費并舉,實施“十大行動計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興盛的客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作基礎,有全國首個銷售額萬億級商圈、近600個專業批發市場、單體規模全球第一的廣交會、跨境電商與直播電商規模全國第一作支撐,廣州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信心滿滿、碩果累累。
以誠待客,拓展國際“朋友圈”。廣州堅持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提升城市對外交往功能,打造國際交往中心。不久前,廣州與德國伍珀塔爾市簽署加強交流合作備忘錄,這個恩格斯故鄉成為廣州友城。截至目前,廣州已與62個國家的94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廣州喜歡交朋友、善于交朋友。
開放,為廣州這座城市帶來了勃勃生機,帶來了聲聲贊譽。美國博古睿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多恩·中川如此點評廣州——一面是悠久的歷史和底蘊深厚的文化,另一面是快速發展起來的經濟和嶄新的城市面貌。
開放,是穩定器更是動力源。廣州開放的歷史、現在及未來,都已經或再次證明這一點。
迸時代活力
老城開新局,活力競迸發。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廣州正朝著建成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目標不斷前行,朝著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闊步邁進。
時代活力體現在哪里?
——體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發展的戰略支點,是城市競爭的兵家必爭之地,誰搶先一步,誰就贏得先機。近年來,廣州把戰略性新興產業視為經濟工作的“首要工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新興支柱產業,重倉布局、重點發展。2020年,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約30%,到2025年,比重將達到35%。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落地、百濟神州廣州生物藥生產基地獲批商業化生產、廣州黃埔區和百度Apollo聯手打造的自動駕駛的MaaS平臺上線、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運營……一個又一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息息相關的項目鏗鏘落地,廣州實現由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體現在科技創新軸中。城市中軸線,勾勒出城市的經脈氣象;科技創新軸,挺起廣州的科創脊梁。廣州舉全市之力規劃建設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科學城為極點,鏈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天河智慧城、廣州大學城、白云湖數字科技城等關鍵節點的科技創新軸。以中新知識城為例,一年來,簽約動工投試產項目29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億元,同比增長37%。
——體現在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上。高度發達的樞紐門戶,一直以來是廣州引以為傲的“城市名片”。綜合交通樞紐如同血脈,澎湃著廣州這座超大城市的活力。廣州是全球“頂流”城市——白云國際機場2020年旅客吞吐量4376.8萬人次,全球第一;廣州南站客流量居全國鐵路樞紐站場第一;地鐵運營總里程522公里,里程全國第三、世界前十;廣州港去年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由全球第六、第七位提升到第四、第五位。
——體現在營商環境中。“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營商環境改革始終是廣州改革工作的“頭號工程”。廣州刀刃向內、大刀闊斧,先后實施完成營商環境1.0、2.0、3.0改革,從“簡政放權”到“重點領域營商環境攻堅”,再到“實施跨部門革命性流程再造”,實現了營商環境改革“三級跳”。今年5月,廣州正式宣告開啟營商環境4.0改革,從“國家試點、灣區示范、指標攻堅、涉企服務、數字賦能、智慧監管”六大方面謀篇布局,提出260項改革任務,將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2020年10月,廣州獲評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9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部分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廣州入選。
——體現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中。全新的起點、全新的機遇、全新的未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日前相繼發布,為新發展階段的粵港澳大灣區擘畫美好藍圖。廣州胸懷“國之大者”,強化政治責任、大局觀念、機遇意識,舉全市之力主動對接、主動支持、主動服務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攜手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百尺竿頭更思進,策馬揚鞭自奮蹄。
一條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的開放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不負韶華、只爭朝夕,迎難而上、砥礪前行。
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廣州要利用開放優勢,致力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大都市,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勇抓機遇,大有作為。廣州要抓住重大機遇,把自身發展置于粵港澳大灣區中,認識自身比較優勢,將其轉化為活力之源,朝著更遠大目標邁進。
中流擊水,乘勢而上。廣州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增長引擎,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城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城市,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對標一流,優無止境。廣州要以營商環境改革為總抓手,打造一批具有廣州特色、在全國全省有一定影響力和顯示度的改革品牌和改革亮點,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制度支撐。
煥發經典魅力,激發現代活力,必須把握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和平發展的歷史性交匯這一重要時代特征,認清歷史方位、保持戰略定力,建設國際一流城市、全球活力都市,塑造廣州在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過程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廣州力量”。
“開放之路”這樣闖出——
●全力支持“兩個合作區”建設
●建設“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堅持以縱深推進“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引領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加快建設國際交往中心
●琶洲廣交會四期項目建成后,廣交會展館總建筑面積將達168萬平方米
●廣交會三度登云,為廣大參展企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2020年,廣州向港澳青年提供的公務員崗位占廣東所有崗位的1/5
●2021年,廣東省對于定向港澳招錄公務員已無特別規定和程序
●今年,廣州有5家企業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