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城之治,硬核支撐高能級
城市定位
第130屆廣交會剛剛落下帷幕。這是廣交會舉行以來首次線上線下融合舉辦,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率先恢復的最大規模線下展會。一座城市的影響力、輻射力、顯示度,靠的就是城市的綜合功能。本屆廣交會的成功舉辦,就是廣州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的生動縮影,為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注入了強大動能。
第130屆廣交會參展商正在進行直播。
三年來,廣州始終牢記諄諄囑托、堅決扛起使命擔當,大力弘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城市能級、經濟規模、創新帶動力、要素集聚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力明顯提升,經濟中心、樞紐門戶、科技創新、文化引領、綜合服務、社會融合等功能不斷取得新突破,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全國全省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高定位”指引,擔當作為更有信心
城市定位是城市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決定著城市發展方向和未來。
經過兩千多年的積累和沉淀,廣州已經發展成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2200萬、流動人口超過1000萬、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5萬億元的超大城市,并被國家賦予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特殊定位,為廣州增強綜合城市功能提供重大歷史機遇。
殷殷囑托,重如千鈞。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期間,對廣州提出的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重要指示要求,為廣州新時代改革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定位既已明確,奮斗信心更強更足。三年來,廣州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奮力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持續釋放出老城市的新活力。
2019年1月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指出,要堅定不移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著力建設科技創新強市、先進制造業強市,提升門戶樞紐能級,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建設幸福廣州、平安廣州、美麗廣州,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同年10月,廣州市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行動方案明確,廣州力爭到2022年,城市能級、經濟規模、創新帶動力、要素集聚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力明顯提升,經濟中心、樞紐門戶、科技創新、文化引領、綜合服務、社會融合等功能取得新突破,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提升綜合城市功能是新一輪城市競爭中取勝的關鍵,近年來,廣州相繼出臺系列政策措施,久久為功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不斷增強城市發展核心競爭力。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優勢,不僅統籌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而且在服務國家疫情防控大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暑假結束,返校學生參加核酸檢測。
當前,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階段,全球城市體系將面臨破舊立新再平衡發展的新變化,廣州正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錨定戰略定位、充分發揮優勢、主動擔當作為,緊緊把握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這一目標任務,加快推動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硬實力”支撐,擔當作為更有底氣
城市要強,綜合城市功能必須強,增強綜合城市功能離不開經濟、科技、基礎設施等硬實力支撐。
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
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源動力,提升經濟中心功能是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的重要內容。廣州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城市前列,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2.5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更是同比增長13.7%。特別是在國際局勢日趨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廣州經濟總體持續穩定復蘇,產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質量效益不斷改善。
經濟要強,產業必須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現代產業體系的加快構建。近年來,廣州堅持以數字經濟賦能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以高端專業服務業引領帶動現代服務業強市建設,以營商環境改革和重大平臺建設激發發展內生動能,逐步構建起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都市型現代農業為補充的現代產業體系,產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科技創新已然成為提升綜合城市功能最強勁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廣州以釘釘子精神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實現歷史性突破。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廣州“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15位,“穗深港創新集群”創新指數居全球第二。目前,廣州正全力構建“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以“一區三城”為主陣地構建科技創新軸,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創新主體培育,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奮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強市。
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生產線。
樞紐是城市發展的血脈,也是提升綜合城市功能的重要砝碼。作為全國三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廣州堅持以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空港旅客吞吐量、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穩居世界前列;以國際信息樞紐建設拓展城市數字化發展空間,加快數字新基建項目建設,不斷拓寬應用場景,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以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拓展國際交往“朋友圈”,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330家,成功舉辦從都國際論壇、“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中國法治國際論壇等高端國際會議,與近百個國際城市建立友好關系,并首次當選世界大都市協會新一屆主席城市,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獲得國際高度認可;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拓展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引領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也是綜合城市功能最直接的體現。當前,廣州正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支持增城創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從化創建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共建大灣區“菜籃子”生產流通服務體系,建設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種業中心,奮力在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范和表率。
“軟實力”賦能,擔當作為更有動能
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
一座能夠被記住、被尊重、被向往的城市,一定有其獨特精神、品格和魅力,唯此才能擁有持久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輻射引領力,這既要靠經濟、科技、基礎設施等硬實力支撐,也要靠文化、環境、治理能力等軟實力賦能。近年來,廣州堅持“軟硬兼濟”,以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同步提升、相互促進,推動實現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構筑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綜合實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文化興則城市興。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離不開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的提升,近年來,廣州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全力提升文化引領功能,推動全市文化建設邁上了新臺階,奮力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范例。
如今,廣州的城市文化魅力日益彰顯,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永慶坊等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建成開放,多部文藝作品獲荷花獎、金雞獎。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完善,廣州圖書館躋身“世界最繁忙圖書館”,廣州大劇院躋身世界十大歌劇院。城市文明程度日益提升,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排名逐年進步,連續4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文化產業實力日益壯大,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從2017年2148家增至2020年超2800家,增幅超30%,網絡直播行業全國第一。城市國際影響力也日益增強,成功承辦系列國際會議,積極打造世界讀懂中國的城市窗口。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在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過程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廣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就業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推動民生福祉穩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連續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新路子”探索,擔當作為更有奔頭
城市軟實力,既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務、居民幸福感等非物質要素之上,更來源于廣州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治理、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廣州堅持全周期管理意識,全面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統籌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把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快完善黨領導的“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努力走出一條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生態環境是城市發展的根基和底色,也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標識。近年來,廣州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擺在突出位置,探索形成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13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147條納入國家監管平臺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空氣質量在國家中心城市中最優,PM2.5濃度連續四年穩定達標,廣州入選全國首個世界銀行可持續發展城市降溫試點。探索土壤環境管理模式,率先實行“凈土開發”管理。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完成5座熱力電廠二期建設,到2022年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面破解垃圾圍城難題。推進白云山、麓湖、越秀山“還綠于民、還景于民”成效顯著。持續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美麗廣州,為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堅實支撐。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唯有奮斗者能乘勢而上,唯有擔當者能破浪前行。廣州,一座千年商都、國家中心城市,將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不斷提升綜合城市功能,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全國全省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廣州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2.5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7%。
2020年,廣州“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15位,“穗深港創新集群”創新指數居全球第二。
2020年,廣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從2017年2148家增至超2800家,增幅超30%。
廣州2021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跨境電商進口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
廣州以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拓展國際交往“朋友圈”,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3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