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廣州的“幸福密碼”
對一座城市而言,“幸福感”或許是市民對它最大的肯定與褒獎。12月21日,“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結果發布,廣州再獲殊榮。這是廣州繼2010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四次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后,第五次得到這個極具分量的稱號。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幸福密碼”。在廣州,幸福是山水環抱的詩意生態,是樓宇林立的都市繁華,是綿延2200多年的文化底蘊,更是每一個熨帖的民生細節。
中大北門牌坊附近的珠江邊,市民們在享受冬日里的溫暖時刻
美食是廣州人的慰藉。冬日里,廚師正在制作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肉煲
“幸福密碼”之一:千年文脈孕育的堅定文化自信
“我們想,廣州的幸福是千年文脈孕育的堅定文化自信。”在同日舉行的2022中國幸福論壇上,廣州市的代表——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張雅潔向與會者解讀廣州的“幸福之道”。
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近現代中國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嶺南文化中心地,有著2200多年文脈綿亙,貫通古今,連接中外。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海神廟、黃埔古港述說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況,騎樓老街、粵劇粵語表達著嶺南文化的開放與包容,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民運動講習所傳承著英雄城市的紅色精神。
從千年古道北京路到城市會客廳花城廣場,從五層樓到廣州塔,走過城市的古老與繁華,也走過千年的城市堅守與發展,這是一場穿越古今的時光之旅,也深刻彰顯開放包容改革進取的城市文化血脈品格,更是講述老城市新活力的故事的最好篇章。
12月19日,廣州陽光明媚,在湛藍天空下,廣州塔一帶的廣州全景長卷圖更顯廣州國際化大都市的氣勢
如今,廣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文沁閣落成開放,廣州文化館新館、美術館、粵劇院新館高水平運營;廣州文交會項目合作金額達1016億元,成為輻射灣區、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會展平臺;世博會國家館、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設計者何鏡堂,第24屆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設計者曹雪均在廣州創造出這些“名作”;《中國醫生》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作品,更多大師名家從廣州走向世界。廣州還向世界深刻解讀中國模式、中國方案,連續三年舉辦“讀懂中國”國家會議。
最近,廣州通過了《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五年行動計劃(2022-2026年)》,深入實施文化強市建設“八大行動”,努力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在文化的浸潤中生活,在潤物無聲中品味幸福。
“幸福密碼”之二: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根基
“我們想,廣州的幸福是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根基。”張雅潔指出,就在12月21日,廣州接連收到兩個“喜訊”:在國務院公布的全國6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中,廣州榜上有名;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建項目二期(廣汽豐田第五生產線)投產儀式同日舉行,年產能規模達到20萬臺。
廣汽豐田新能源產能擴建項目二期正式投產
廣州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以實體經濟為本,重點發力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完善,在高質量發展中跑出好成績。廣州不僅是先進制造業強市,也是現代服務業強市。
企業強,廣州制造才能強。為此,廣州堅持強化市場主體提質增量,深入開展“暖企”行動,強化產業生態圈建設,深入實施“鏈長制”,獲批國家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建設試點城市。如今的廣州,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產業版圖正漸次展開。
廣州還聚焦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2+3”服務業格局,建成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新增7家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使廣州每個平臺、每塊土地都發揮最大效益。
物質基礎打得更牢,幸福廣州的底氣更足。
“幸福密碼”之三: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我們想,廣州的幸福是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張雅潔說,廣州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身邊事,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州人的幸福,成就在城市顏值的蝶變中。近年,廣州科學有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率先出臺《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114個城市更新項目、121個老舊小區“繡花功夫”微改造,讓城市“顏值”更有品質。
“過去的永慶坊,路上都是老路,我去詹天佑小學上學的路上也見不到路燈;如今的永慶坊卻變得煥然一新,不僅保留了過去的老城特色,還能享受到咖啡等各類網紅打卡點。”每年寒假,家住荔灣的廣州女孩小麥最愛去的地方就是永慶坊。
“老城煥發新活力”不僅僅發生在永慶坊。沿著街邊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座椅、一幅幅別出心裁的藝術作品,讓有著悠久歷史的廣州三元里村“煥然一新”……廣州探索讓藝術“加入”廣州社區微改造的過程,白云區社區設計師工作辦公室聯合市規劃院白云分院,以白云區三元里為主會場舉辦“理想城市藝術季”,通過一系列的藝術介入的社區微改造活動,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廣州人的幸福,還繪就在智慧城市的畫卷上。近年,廣州致力于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穗好辦”獲評全國“黨政信息化最佳實踐案例”,“穗智管”獲評全國“黨政信息化最佳實踐標桿案例”,完成中心城區“三維數字底圖”構建,建成5G基站7.63萬座,“新城建”建設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廣州人的幸福,更蘊藏在民生建設的愿景里。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廣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及軌道交通三期規劃調整獲批,南沙國際通用碼頭建設穩步推進,通達四海的交通網絡鋪展壯闊的幸福畫卷。
“幸福密碼”之四:面向世界共建共享的城市戰略布局
“我們想,廣州的幸福是面向世界共建共享的城市戰略布局。”張雅潔表示,作為一座高度開放的國際化超大型城市,廣州海納百川、兼容并蓄、服務全國、面向世界。
且舉兩個小例子,都與疫情防控相關:其一,廣州有一位青年志愿者,懂七種語言,且切換自如,向外國友人提供疫情防控相關服務;其二,在廣州疫情防控一線出現一群“洋志愿者”,專門為外籍人士提供翻譯、咨詢等服務。種種細節,讓國際友人在廣州總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認同感。
當前,廣州正深化南沙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持續提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200億元規模的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落地運營,琶洲港澳客運口岸開放獲國務院批復。全力推進南沙開發開放,一批重大政策落地,一批重大平臺落戶揭牌,一批重大平臺建成投產。廣深“雙城”聯動、廣佛全域同城化、廣清一體化等城市間區域合作深入推進,蓄積廣州都市圈發展新勢能。
同時,廣州著眼于推進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加快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深入推進營商環境5.0改革,“一鏈一策”“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8個指標獲評全國標桿,51項國家改革試點及26項省改革試點扎實推進,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此外,廣州持續提升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實施“外事+”行動,完善“走出去”工程,持續推進友城“百城+”計劃,國際友城增至101個,友好城區增至48對,外國駐穗總領館增至67家,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幸福密碼”之五: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科學精神
“我們想,廣州的幸福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科學精神。”張雅潔指出,就人民關注的疫情形勢,12月9日,鐘南山院士團隊應邀在廣州舉行媒體見面會,在整整100分鐘的見面會上回應媒體24個提問,科學判斷鏗鏘有力,句句表態擲地有聲,讓人們有了“定心丸”。
三年來,廣州以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效應對了病毒變異和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為防控策略優化、推進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贏得了戰略主動,為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大局扛起了責任、展現了擔當。
廣州堅持不斷優化科學機制,因時因勢動態優化完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因時因事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始終秉持科學務實、公開坦誠的態度,及時回應群眾關切,三年來召開546場新聞發布會。
廣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每當人民群眾對疫情感到焦慮彷徨之際,鐘南山院士總會及時發聲,用科學發聲驅散人們心中的陰霾,為抗擊疫情凝聚共識。一批批醫術精湛、敢于擔當的醫護人員、一個個舍身忘我、熱情奉獻的一線工作人員,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廣州堅持有備無患的厚實底氣,增設市區兩級應急醫療救治指揮中心、實施發熱門診接診兒童健康保護能力等“四項倍增計劃”,率先在全國推出《新冠病毒疫情個人防護與健康教育手冊》,加強健康教育普及,推動各項優化完善措施穩健有序落地,讓每位廣州市民做好個人健康“第一責任人”。
廣州深知,大考未到哨響交卷之時,此刻寫下的并非終場答案。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些民生大事關于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也是廣州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由《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聯合主辦,自2007年至今已連續舉辦16年,累計推選出80余座城市。據了解,本次調查結果從9月啟動,共回收了有效問卷1525314份,通過問卷調查、大數據采集、材料申報,實地調研和專家評審等五種方式,最終推舉出包括廣州、杭州等多個“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