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在國內沒有先例借鑒的情況下,經過兩年研究探索,廣州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地下管線信息脫敏與在線共享,于近日在智慧廣州時空信息云平臺進行上架共享。
2022年8月,《廣州市地下管線信息在線共享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標志著廣州在全國率先探索制定地下管線脫敏與共享利用機制。并在南沙率先開始試點,對南沙區7800公里地下管線數據進行脫敏處理,脫敏數據在智慧廣州時空信息云平臺入庫及地圖服務發布,實現在線共享服務。
截至目前,廣州市域現有地下管線數據約91932.62公里,除涉及軍事等要害部門單位管線外,全市共85514.85公里地下管線完成脫敏與共享,其中主要管線包括給水13978.22公里、排水19999.97公里、電力8047.47公里、燃氣5913.75公里、通信36764.79公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管線脫敏成果已在智慧廣州時空信息云平臺進行上架共享,后續根據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線數據入庫情況,采取每月定期更新或增加頻次的方式對管線數據脫敏處理,并同步推送至智慧廣州時空信息云平臺。
同時,廣州創新推動地下管線共享多領域的應用。依托智慧廣州時空信息云平臺,推進管線脫敏數據與住建、交通、城管、水務、應急、政數等主管部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推動構建廣州市地下管線聯動“一張圖”,市各部門可按程序通過授權共享使用脫敏數據;補齊地下管線數據空間分布“短板”,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建設工程規劃編制和做地“七通一平”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