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火火,“低空+”新業態泉涌
外賣“從天而降”、打“飛的”上班……廣州,正涌現越來越多“低空+”新業態,加速成為低空經濟的“領頭羊”。
廣州制造的多架eVTOL飛行汽車成功在CBD試飛、國內首個低空經濟應用示范島落戶、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eVTOL企業、全球首個飛行汽車工廠智造基地動工、全球首架分體式飛行汽車試飛成功、大灣區首條“打飛的”航線開通……今年,廣州在低空產業領域陸續交出讓業內矚目的成績。樁樁件件的背后,是廣州圍繞無人機配送、飛行汽車等低空經濟產業,持續強化低空產業空間布局、應用場景、基礎設施、服務保障、區域協同,著力打造低空制造高地、低空應用場景高地、低空產業生態高地的成果。廣州“天空之城”藍圖,正加速向公眾呈現;廣州,正加速“搶飛”成為低空經濟的“領頭羊”。
無人駕駛航空器在廣州CBD飛行。
拼搏故事:廣州年輕人熱衷考“飛手證”
低空經濟的“熱”已經滲透到廣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交際的每一處。在廣州從事測繪行業的“90后”王先生,今年9月成功考取民航局CAAC頒發的無人機飛行執照,獲得了操作無人機進行專業測繪的資格。“以前我們可能要一整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樓體的三維建模。現在利用無人機,一天就可以完成五六個樓體的建模工作,效率提升了數倍。”這種質的飛躍,讓王先生覺得無人機已經成為他測繪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據悉,無人機“飛手”的培訓周期一般在20天左右,培訓機構會對學員進行技能培訓,包含理論和飛行實操教學。王先生表示,他用了大概一個月完成考證。
如王先生一般,同樣有許多廣州年輕人希望成為“持證飛手”,即無人機操控員。“(今年)培訓報名人數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尤其自10月以來咨詢人數每月翻倍。”廣州黃埔飛校總經理溫超祥表示,瞄準低空經濟相關新賽道的良好前景,他的公司專門做“CAAC無人機執照考證培訓”。他表示,來考證的學員既有長期從事無人機飛行的老“飛手”,也有完全沒有接觸過無人機的“小白”。學員背景涵蓋了政府事業單位的員工、企業職員、社會個人及在校大學生等。“90后學員占比最多,達60%。其余學員年齡分布在17至50歲之間。”據有關部門測算,目前我國無人機操控員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
無人機“飛手”考證熱,呈現的是無人機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7月,廣州市今年第一封高考錄取通知書由廣州郵政以無人機成功配送;9月,廣州兒童公園為游客開通了無人機送“外賣”航線……越來越多“小飛機”成為廣州市民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由無人機全程配送高考錄取通知書。
黃埔飛校成員進行無人機駕駛訓練。
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的飛行救護車。
記者觀察:廣州低空經濟消費市場潛力大
“讓公眾個體能消費eVTOL等航空產品,打開低空經濟萬億級市場才能指日可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空域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志杰道破當下低空經濟發展的“瓶頸”和“前景”。
近日,“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分別在珠海航展與2024廣州國際車展上,完成了全球分體演示與載人首飛;首條“白云機場?廣州海心沙”低空飛行航線開通,“打飛的”從海心沙到白云機場僅18分鐘……從City Walk(城市漫步)到City Fly(城市飛翔),這樣的夢想離人們已近在咫尺。
事實上,廣州也正持續聚焦政策支持、技術突破等領域,引導資本涌入,齊力推動低空經濟的產品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走進大眾的視野。
作為低空經濟的先行者,廣州目前有300多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69家核心企業,形成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條,尤其在集成測試、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整機制造、衛星導航通信、工業級應用等領域具有優勢。同時,無論是旅游、體驗、攝影和商務航空等個人和企業的消費需求,還是城市應急搶險、醫療急救、交通指揮、森林防火等現代城市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廣州在這些領域都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在廣州空港委市管一級調研員賀同林看來,決定低空經濟發展有三大要素,即政府、企業和市場,三者各有分工又緊密相融。下一步,廣州不僅要形成高位推動的態勢,還應從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航機場等基礎設施落后的短板、創新開拓運營產業、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加大低空經濟投資等方面著手,刺激航空消費需求,并為低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