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僑為“橋” 助推穗企入泰
出海、合作……是當下最熱門的經貿話題之一。3月21日,一場聚焦中泰合作和出海交流的會議在廣州舉辦。記者注意到,這場由廣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廣州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等單位指導的“粵貿全球·中國企業走出去·泰國專場暨助力僑企高質量發展沙龍”吸引了眾多僑商僑企、廣州企業代表以及泰國企業代表共商合作大計。
沙龍上,多組廣州企業和泰國企業達成簽約,簽約內容涵蓋了消費電子、家清產品、時尚產業及數據服務等領域。
搭建平臺 助力品牌出海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也是“中泰友誼金色50年”。而廣州作為中國重要的對外交往窗口,在促進中泰文化互鑒、經貿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何深化雙方在科技、消費、醫療等領域的多元合作,共同譜寫中泰友好交往的新篇章?活動現場,在中、泰企業家代表的共同見證下,“數鏈通泰·啟航絲路——全鏈智服平臺”正式上線。
據悉,該平臺將整合市場洞察、文化解碼與資源對接功能,為中國企業提供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全鏈路支持。而且“全鏈智服平臺”依托數據要素賦能,為企業提供市場洞察、策略制定、營銷執行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建立屬地化營銷體系,推動中國品牌高質量融入全球市場新格局。
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企業項目和產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往往也會遇到發展“難點”和“痛點”。如何破解這些難題,爭取到更多相關政策扶持和落地服務?沙龍上,有關政府單位和組織機構也為出海中企開出“以僑為‘橋’”的“良方”。
廣州新僑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越秀區僑商會會長、廣東中匯健康投資集團董事長王亨利表示將為新僑搭起“溝通之橋”。他觀察到,如今中國品牌進入泰國市場已從過去單純的產品出海,步入品牌出海的“2.0”時代。這要求中國品牌具備本土化整合的能力,深入融入當地文化,才能真正實現全球本地化發展。
王亨利表示,許多企業將出海簡單等同于注冊公司和財稅合規,但真正的挑戰在于業務扎根——如何讓產品真正融入本地市場。“我們的核心價值在于搭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從市場調研、渠道對接,到制訂品牌本土化策略,幫助企業跨越‘最后一公里’的運營鴻溝,縮短試錯周期,提升落地效率。”
據介紹,包括小家電、洗護品牌、內衣品牌等快消品類備受泰國主流市場歡迎,而且由于我國此類產品迭代更快,相對而言出海更具優勢,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廣州新僑聯誼會副會長、越秀區僑青會會長、廣東信龍物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揚立看來,如今泰國對中國產品和中國企業產生了更多信任與包容,特別是看到中國近年來在汽車、手機等行業的高速發展,他們對中國市場和產品的開放度和包容度也越來越高。“接下來我們將聯系僑界青年人才,積極籌建成立泰中新僑創新友好組織,希望借助僑界的資源與優勢,促進中泰兩國青年企業家深度拓展人脈網絡、共同挖掘市場潛力,探索合作新機遇。”
展望未來 泰企看好合作前景
“我來過廣州好幾次了,但這次很特別,因為我有機會參加這次活動,也已經和中國公司洽談了好幾個月。今天我們會與3家企業簽署戰略框架協議,相信這會是中泰企業合作的一個良好開端。”泰國企業代表Suwannee Poonnapanont期待通過這次活動能學到新東西,并期待能把更多好成果帶給泰國企業家。
Suwannee Poonnapanont發現,現在中國有很多創新且高質量的產品。“泰國消費者不再只關注價格實惠的產品,現在更看重中國產品的創新性和質量。”她希望,自己能助力中國產品在泰國打開市場。據她介紹,此次她參觀了廣東省及周邊的幾家工廠,頗有收益,其中包括快消品產品和醫療領域產品等,這些產品和機遇對泰國人來說都很有用。
“這次來廣州讓我感到非常愉快。”泰國企業代表Poom Sue也表示,此次活動讓她印象深刻,不僅見證中泰之間緊密的合作,而且感受到中泰企業團結協作,實現共同盈利,并希望這次活動能成為推動商業和經濟共同發展的新起點。
在她看來,中泰雙方相互投資增長迅速,促進了雙方的共同發展。她說,現在很多泰國產品在中國各地都有銷售,比如椰奶、椰青等快消品。中國產品也紛紛進入泰國,比如目前麻辣火鍋在泰國非常受歡迎,人們把它當作從中國傳入泰國的傳統文化產品。“我們相信兩國關系在不斷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