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廣州建設“一帶一路”樞紐城市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向未來
  • 聽全文
  • 2024-03-09 09:38:24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202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到“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粵港澳大灣區是一顆靚麗的明珠。記者對話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后關注到,在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多個國家及地區,灣區基建、灣區制造、灣區汽車、灣區農產品等正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澎湃動力,讓這條綠色發展之路、開放合作之路、互利共贏之路更加煥發新活力。

  綠色發展:

  基建項目托舉繁榮發展夢想

  設施聯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當前,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工程整體進度已經過半,項目建成后,將填補馬來半島東西岸沒有鐵路貫通的空白,提高沿線地區互聯互通水平。

  這是中馬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也是中國企業目前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單體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之一,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等粵港澳大灣區力量正參與其中。

  “一直以來,廣東是全國基建規模最大的省。綠色建筑立法、綠美廣東建設等行動讓廣東綠色基建走在全國前列。而港澳地區具有顯著的國際化優勢,具有發達的國際通道,政策、技術標準及組織形式都更加國際化,也有大量熟悉國際法律和標準的人才,因此港澳可以為國際化輸出提供有力保障。”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周荃表示,大灣區與東南亞自古就有很深的淵源,緯度接近、氣候相似、綠色技術體系接近,大灣區具有成為綠色基建輸出引領地的實力基礎。

  共建“一帶一路”是一條綠色發展之路,一個個綠色基礎設施項目托舉起繁榮發展的夢想。“過去十年間中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完成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很多都是綠色建筑、綠色能源和綠色交通類的項目。”周荃說,當前基建行業“走出去”應重視軟實力的輸出,打造中國綠色基建品牌,避免與當地國家同質化競爭,將中國先進的綠色發展思想通過基建傳播出去。

  周荃建議,通過加強粵港澳合作,將大灣區建設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綠色基建軟實力輸出的引領地。具體來說,可在大灣區建立國家級綠色基建科技創新中心,以科創中心為平臺,加強粵港澳綠色基建的科技創新、公共政策、技術標準及實施體系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同時,應建立國家級大灣區綠色基建技術標準體系和“灣區綠色基建標志”品牌。

  開放合作:

  大灣區制造加速“出海”

  道路通,人暢其行、物暢其流。

  近期,廣汽集團旗下廣汽埃安東南亞出口集散中心正式啟用;在東南亞,廣汽埃安建立的生產基地將在今年上半年投產……當前,伴隨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國汽車品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并積極走向海外市場。

  新能源汽車,立足已有優勢、發力全新賽道,迅速崛起為全球市場的領跑者。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乘用車出口414.0萬輛,同比增長63.7%,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加速“出海”

  “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出口15萬輛、2030年實現50萬輛,讓全球更多國家的消費者能夠購買和享受廣汽制造的精品汽車。”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說,國際化是廣汽集團實現“萬億廣汽”目標的重要增長點和支撐點,廣汽集團將強化自主品牌協同出海,在海外市場拓展上奮起直追。記者了解到,目前,廣汽集團已經初步實現整車出口與現地化運營“兩條腿”走路,已完成中東、美洲、非洲、東南亞、東歐5大板塊、42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布局。

  事實上,全球化已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答題。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觀察到,全球經濟格局、全球投資貿易規則正在發生改變,中國企業需要通過更深度的全球化,把產業和供應鏈發展到主要國家目標市場,建立起本土化的經營能力。

  互利共贏:

  擴大合作為雙方人民帶來福祉

  共建“一帶一路”既為雙方人民帶來福祉,也為全球的發展繁榮作出貢獻。“以互利共贏為取向,擴大‘一帶一路’發展合作。”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主席林克慶說。

  不久前,在2024年法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肇慶市德慶縣東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慧的團隊帶著用貢柑絲烤制的陳皮茶和香包到展會現場,引得現場游客競相品嘗,獲得游客的交口稱贊。“現場的法國游客對我們茶的評價蠻高的。”陳慧自豪地介紹道。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余年來,中國持續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與共建國家走出一條繁榮致富的進階之路。如今,在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越嶺跨洋,出現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餐桌上。“現在德慶貢柑不僅在國內十分暢銷,還出口到歐洲和東南亞等地,成為廣東農產品‘走出去’的代表。”陳慧緊緊抓住機遇,助推大灣區農產品“出海”。她介紹,產品目前銷往德國、荷蘭,還有泰國、越南等國家。高品質的貢柑不僅打開了國內的中高端商超,產品也走出國門,銷往歐洲、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海外營收的增長、海外產業鏈規模的擴大,也能夠帶動國內的出口。TCL從原來出口產品變成出口核心器件,過去幾年,TCL的出口一直增長,去年我們出口增長了7.9%。”李東生指出,全球化并不意味著一定是出口會減少,通過全球化,在全球市場把產業蛋糕做大,同樣也能繼續帶動國內出口。

  “科技創新賦能生態農業,正在幫助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陳慧建議,希望政府進一步支持更多優質農業企業走出國門,加大推動品牌推介、金融信用、法律服務等體系構建。同時,應加快對“海外倉”的建設,解決企業物流成本高與實地派送難的問題。

  林克慶建議,可充分發揮港澳地區國際化程度高、對外聯系密切的優勢,推動大灣區全面合作,逐步構建以共建國家為目的地、“港澳-廣東-內地其他區域”的對外投資序貫“雁行”格局。

  灣區實踐:

  “一帶一路”活力旺 大灣區發展動力足

  2月10日大年初一,隨著一聲汽笛鳴響,一列滿載家用電器、玩具、服裝鞋靴等“廣貨”的X8186次班列從廣州國際港站駛出,并于15天后抵達歐洲市場。這是龍年粵港澳大灣區開出的首列中歐班列。

  這正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頻繁經貿往來的見證之一。而今,中歐班列線路已聯通西歐、東歐、西亞、中亞、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城市,為超過3000家外貿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國際物流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強大制造業集群優勢,近年來廣州中歐班列發運量持續增長,呈現高速發展態勢。

  據廣州海關消息稱,僅春節假期期間,廣州國際港中歐班列站點共發運列車10列,貨重約5500噸,貨值約2.95億元,業務量創歷年春節假期新高。2023年,廣州海關共監管進出口班列626列,助力廣州國際港成為全省業務量第一站點,

  在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和更為低廉的運輸成本支持下,廣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穩步增長,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

  當前,想要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站穩腳”甚至“跑起來”,企業不僅僅要適應不同的營商環境,更需要培育“過硬”的技術本領以增強競爭優勢。擁有智能制造整廠綜合服務能力的機器人行業企業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選擇大膽地以“開拓新賽道”來應對外貿挑戰,開始將眼光投向墨西哥等國家,通過部署本地化就近“智造”服務持續捕捉外貿“先機”。

  為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除了企業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有關的機構和部門單位也積極組織有關的交流對接活動。

  比如廣交會線上平臺常態化運營以來,外貿中心就積極聯系全球合作伙伴和頭部跨國企業,不斷探索與跨界機構合作,定期舉辦“貿易之橋”供采對接系列活動。日前,經過精心準備和充分溝通,“貿易之橋”活動主辦方就組織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汽配行業系列對接活動,聚焦汽車配件行業,收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坦桑尼亞等7個國家的多位買家采購需求,并依照供采需求經過雙向遴選匹配,選出優質企業進入“一對一”對接洽談環節,供采雙方洽談踴躍,意向采購金額超500萬美元,取得良好成效。對于這類活動,參與企業中山市帝光汽配實業表示,對接活動供需雙方交流順暢,已與采購商初步溝通采購意向并建立聯系,有望深度合作。

廣交會上的馬來西亞展位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