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輝映,綿延不息。
在古老的歲月里,粵港澳大灣區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匯聚著東方的智慧與西方的風采。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多來,取得累累碩果,粵港澳大灣區與共建國家之間往來日益密切,“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大,共建“一帶一路”正進入第二個金色十年。
雙向奔赴:大灣區旅游交往一派火熱
去哪兒平臺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前往新加坡的機票同比增長29倍,前往吉隆坡的機票同比增長20倍,前往曼谷的機票同比增長16倍;攜程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游客赴“新馬泰”三國的旅游訂單同比增長超15倍,其中,赴馬來西亞旅游訂單同比增長超22倍……一組組數據印證著旅游的火熱,特別是與中國互免簽證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一直位居出游人次的前列。
旅游是“一帶一路”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旅游交往越來越密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成為中國游客出境游的“首選項”,為多國經濟發展帶去新活力。
讓中國公民“說走就走”,讓外國朋友賓至如歸。中國不斷優化調整外國人的來華簽證政策,配套出臺新的簽證便利化措施。日前,中國再一次擴大免簽國家范圍,從3月14日起,中國將進一步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國試行免簽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正積極出臺“入境旅游促進計劃”,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高質量旅游產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務。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2024年出境游人數將達到1.3億人次,與此同時,2024年外國人入境游市場有望加速恢復。
作為僑鄉和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東在發展入境游方面優勢明顯,多個平臺數據顯示,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深受境外游客青睞。
外國游客在廣州珠江邊載歌載舞。
“粵港澳大灣區有著中國最多、最密集的僑鄉,祖居地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全球華人數量最為龐大,原鄉文化、鄉土記憶是全球華人最好的聯系紐帶。”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表示,建議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打造面向世界的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將大灣區打造為廣泛吸引海外華人的尋根之地。積極發掘華僑祖居地、非遺項目,保護祖屋、祠堂等華僑建筑,鼓勵編訂族譜、家譜,建立更多尋根示范點,豐富“尋根標志物”。
朱鼎健提到,建議研究試點,針對海外華人更加開放的免簽政策,增加停留時間,在內地停留期間可以自由往返港澳和內地,吸引更多的海外華人,特別是“華二代”“華三代”前來大灣區開啟“文化尋根”之旅,還可進一步放寬和降低海外華人在大灣區長期居留的門檻。此外,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面向世界的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讓粵港澳大灣區在城市群的文旅吸引力方面,也要具有國際吸引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典范。
人文交流:嶺南文化“牽手”世界
“要了解中國,我必須學習中國的語言,通過語言才能讀懂中國文化。”在結束一節由廣州市面向友城市民開設的線上漢語課后,來自印尼泗水市的學員艾哈邁德動情地說起了報名理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2023年起,廣州以職場漢語學習為切入點,為38座國際友城提供線上學習服務,以及廣府文化普及等內容。通過高效、便捷、實用的短期教學,快速提高友城友人的漢語表達能力,同時幫助其更好地了解廣府文化。項目推出后,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和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
事實上,國際化的粵港澳大灣區,友好省州、友好城市數量走在全國前列,國際朋友遍布全球。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城市積極與國際友城在經貿、文化、體育、教育、科技等多個領域積極開展交流合作,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建立了深厚友誼。
據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官網,截至2024年1月,廣東共有省級友城49個,市級友城143個,縣(區)級友城16個,覆蓋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國際友城目前已增至105個,大步走進友城“百城+”時代。
如何更好地通過文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建議制定文藝精品出海的支持政策,讓更多文藝作品走出國門,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許鴻飛
許鴻飛介紹,近年來,隨著對外交流日益頻繁,中國文藝精品“走出去”也逐漸覆蓋越來越多的國家,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關注。“可以出臺鼓勵藝術家對外交流的政策,成立對外文化交流基金,扶持有潛力的藝術家們更勇敢、自信地創作文藝精品,更廣泛地走進國際舞臺。”許鴻飛說。
中國藝術家在羅馬獻演雜技芭蕾、意大利鋼琴家演繹中意名曲、當希臘人的咖啡慢生活遇上廣州人的“得閑飲茶”、南沙港司機在比雷埃夫斯港“以技會友”……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形象,正通過一場場海外故事會,在海外民眾印象中鮮活起來。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開始主動講好廣州故事。在一場場交流活動將嶺南文化推向世界的同時,也推動著跨越國界的文明交流互鑒。在動人的故事敘述中,雙方情感紐帶日益緊密,民心進一步相連。
規則聯通:暢通開放合作渠道
互聯互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而規則標準“軟聯通”是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2023年廣東RCEP進出口享惠貨值超343億元、廣東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五年年均增長5.3%……今年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的第三年,中國與東盟已連續4年互為最大貿易伙伴,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6.41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鄰近多個RCEP成員國,彼此間經貿交流合作源遠流長、日趨緊密。
“當前,中國高水平開放進入‘升級版’,全球產業技術、資本人才將加速向中國東移。RCEP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擴大和深化,進一步推動各國形成互利共贏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說。
RCEP是規則“軟聯通”的生動實踐。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制度優勢、服務優勢、外貿新業態領先優勢,以高標準對接經貿規則暢通開放合作渠道。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建議,可以把富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認證服務,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推行,在涉外律師協助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讓律師能通過整體的公證系統,為“引進來”的企業減少繁復手續。
何君堯
灣區實踐:情誼日趨深厚 貿易往來頻繁活躍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人民的友好情誼日趨深厚。在剛剛過去的2月21日~25日,2024“廣州過年·花城看花——國際旅游知名人士花城廣州幸福之旅”一行在廣州開展了為期5天的深度旅行。75位知名人士及家屬組成的“國際友人團”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感受了廣州的多彩人文與來自花城人民的盛情。
不止如此,在經貿合作方面,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更是頻繁而活躍。雙方互惠互利,共同推動經濟的發展繁榮。
去年底,廣東進出口商會主辦的2023馬來西亞跨境電商選品展在吉隆坡馬來西亞國際貿易與展覽中心開幕,吸引了200多家中馬企業參展。據介紹,展會旨在打造一個中馬互動、融通行業上中下游、產銷協同的綜合性開放型合作平臺。同時,展會也充分展現中國產品、中國制造的特殊魅力,精準對接跨境電商、傳統渠道貿易商的需求,推動中國品牌出海發展。
這正是雙方經貿互動往來的一個縮影。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8.3萬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2.5%;進口2.9萬億元。2023年,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04萬億元,同比增長1%,占進出口總值的36.6%,提升了0.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