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鄉村 “香”約世界
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弘揚和宣傳中華傳統文化,6月12日,30多位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瑞士、菲律賓等國家的中外友人“踏香而行”——近距離觀賞宋代點茶、制作香囊、聞香料、品香食……他們走進廣州花都七溪地,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
記者了解到,這是由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的2022年廣州國際文化交流系列首期活動,活動圍繞“美麗鄉村、‘香’約世界”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外國友人在活動中聞香料。
近期,宋代點茶在網絡上掀起了一波“熱度”,不少人開始重新認識起了中國精妙的茶文化。點茶盛行于宋代,是中國古代茶道的代表之一。在活動現場,中外友人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觀看了宋代點茶展示。
七湯法點茶,是按研磨茶粉的細度及茶粉內含物在沸水中浸出的速度分次注水,通過擊拂工具采用不同的擊拂手法,使盞中茶湯在變化過程中的七個階段展示其階段性特征的一種方法。
聽著中國茶道技藝歷史文化介紹,看著茶末與水在茶碗中交融一體,茶湯形態經過不斷變化,最終形成如積雪般的湯花,不少外籍友人都驚嘆于中國茶道的精妙。
“點茶不但好玩,而且好喝,古人一直認為沫餑是茶的精華,乳花是茶品優秀的標志。”工作人員在完成點茶工序后,邀請現場參觀者進行品嘗。“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這種中國傳統的茶,很特別。”來自俄羅斯的Polina在品嘗后對記者說道。
聞香“識文化” 非遺促交流
七溪地位于花都區獅前村,制香歷史源遠流長。近年來,當地充分利用自然稟賦,打造芳香特色小鎮,“傳統香粉制作技藝”和“傳統黃杞茶制作技藝”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真正實現了“以香振鄉”。
活動中,中外友人結伴而行,“賞”芳香環境、“嗅”芳香植物、“學”非遺工藝、“品”芳香歷史、“制”香道作品,領略廣州鄉村振興成果和新鄉村風貌。
步行于沿途布滿芳香植物的香道線,中外友人時不時湊近植物仔細觀察,或在導游的指引下嗅聞植物花葉的天然香氣。
看到各式各樣的芳香植物,一位在廣州生活了20年的菲律賓女士興奮地和同伴說起她所熟悉的花:“這個茉莉花我認識,它是菲律賓的國花,花香濃郁可以用于香水制作等很多領域。”
古香場遺址園的古老芳香作坊器物和復原設施是芳香生產歷史和香料貿易歷史的見證和縮影,可以讓參觀者對于嶺南傳統香粉制作技藝這一非遺項目有更生動直觀的認識。
最激起大家挑戰興趣的還是芳香磨坊。古法香料的制作需要進行手工研磨。許多外國友人紛紛上前轉動磨盤,剛開始因為不熟悉技巧,研磨起來便比較費勁。
此外,活動還安排了古法制香囊、打篆香等手工體驗環節。聆聽了制作工序、香葉香料知識及香囊歷史文化背景介紹后,參與者則開始體驗制作,親手制作的香囊還可帶回去作為紀念品。
來自巴基斯坦的烏斯曼正在華南理工大學攻讀英語博士學位,在廣州生活四年來,他結交了許多中國好朋友。“今天最喜歡的是觀看宋代點茶和制作香囊的環節,讓我對茶文化和香文化了解得更加深入了。”
主辦方介紹,花都七溪地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以香茶、香品雙非遺項目為核心,通過不斷延伸芳香花木產業鏈,實現以“香”振鄉。據了解,2022廣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的系列活動,通過參觀考察、團體活動、文化體驗等形式,在廣州舉辦國際多領域文化交流活動,旨在提升在穗中外友人對廣州以及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的認知,助力廣州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各項活動將于全年陸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