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非遺食品制作 廣大市民熱鬧逛廟會
“香火萬家市,煙花二月時。居人空巷出,去賽海神祠。”
3月2日,為期三天的第16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在南海神廟正式開幕。四方游客紛沓而至,廟里廟外人聲鼎沸,今年的節日氣氛直接拉滿。
本屆活動以“揚帆新征程,共創新輝煌”為主題,不僅保留原汁原味的“民俗味”“非遺味”,還深度融入“海絲味”特色展演,亮點紛呈,吸引四方游客來到黃埔,親身體驗千年海絲文化的魅力。
黃埔“波羅誕”開幕現場
深融“海絲味” 穿越千年再現“祭海祈福”盛典
波羅雞、波羅粽、舞獅子、演大戲……“波羅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彰顯廣府文化底蘊最鮮亮的名片之一,也是廣州航海貿易長盛不衰的重要見證。
當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伴隨著莊嚴的鼓樂,近兩百名演員組成的方隊,抬著喻示五谷豐登、寄寓美好期望的物品進場,面向南海神祈福——這是開幕式上“仿古祭海儀式”中精彩一幕。仿古祭海儀式運用現代的編配手法,重現古代朝廷官員、本土民眾及海外客商朝拜南海神的盛況。
波羅雞頗受市民游客的喜愛
據介紹,本屆“波羅誕”廟會重點突出“海絲味”,以文藝創作的方式將海絲文化與民俗活動深度融合,進一步擦亮了“老運河、新風貌,老城市、新活力”的海絲文化名片。
此外,開幕式節目編排上結合了黃埔區非遺項目,在開幕式中呈現舞龍舞獅、鼓樂等傳統元素。此次“波羅誕”系列文藝活動中還出現了不少中小學生的身影。仿古祭海儀式節目中,大部分演職人員平均年齡不到20歲。
特色“非遺味” “沉浸式”新體驗引點贊喝彩
尋味廟會,在穗東街道,扶胥古鎮美食市集為市民帶來“舌尖上的文化盛宴”。本屆“波羅誕”千年廟不僅設有波羅粽、嫁女餅、南崗魚包等特色非遺食品制作的現場體驗環節,還有中華老字號等傳統手信、紀念品售賣,“好味好玩”的“美食大賞”吸引了眾多年輕游客競相圍觀。
非遺工藝展示是每年波羅誕的重頭戲。本次活動邀請了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參展,有波羅雞、乞巧、廣繡、通草畫等。不少游客都饒有興致地跟著大師們學做起來,把親手制作的小工藝品帶回家。
活動現場,一大早就有許多群眾趕來觀看“波羅誕”。市民陳婆婆說,今早7點多她就和幾個姐妹從番禺出發專程過來逛廟會。從中山趕來的李小姐笑著說:“我是黃埔土生土長的,在外地工作。等了‘波羅誕’三年了,饞波羅粽也饞了三年,今天一定要來大飽眼福、大飽口福!”
多彩“民俗味” 詩意春天再造傳統文化盛宴
“章丘詩會”是本屆活動的又一亮點。在南海神廟景區湖邊連廊的“章丘詩會”,不少詩歌愛好者雅集章丘崗下,或唱誦作品,或揮毫潑墨,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圍觀參與。
“章丘”,是指黃埔南海神廟西南側的小山崗。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蘇軾登臨章丘浴日亭,寫下《南海浴日亭》一詩。此后,陳獻章等歷代名士墨客都曾到此觀日品詩,留下了豐富的詩歌遺產,逐漸形成美名流傳的“章丘詩會”文人雅集,近年也逐漸成為“波羅誕”廟會的一項品牌文化項目。
為再現古代“章丘詩會”文人雅集、詩文會友的盛景,本屆“章丘詩會”一方面延續傳統,邀請詩詞大咖來進行詩詞串講、賞析,配合古韻器樂淺吟清誦;另一方面,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還設置了應眾即席題詩、猜詩謎、飛花令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互動環節,讓廣大群眾體驗到詩歌的浪漫、詩賦的美好、詩情的豪邁,獲得藝術享受和文化滋養。
詩會將一連舉辦三天,開幕式當天還啟動了“黃埔區二十四節氣原創詩詞作品征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