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
鳳凰木,豆科鳳凰木屬落葉喬木。據中國科學院華南國家植物園介紹,鳳凰木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名字取自“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它還有別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鳳凰木的屬名Delonix來源于一位法國總督的姓氏。種加詞regia是“國王的”,可見它的地位之高。
文彬《鳳凰木》這樣記載:鳳凰木原產馬達加斯加西部和北部的干熱落葉森林中,為馬達加斯加的國樹、國花。該植物常冬季落葉,春季展葉并開花。盛花時節,其花朵富麗堂皇,宛若天邊的彩霞,洋溢著熱烈奔放的熱帶風情,是熱帶地區非常漂亮的園藝樹種,也是世界熱帶地區常栽種,常種植在城市的植物園和公園或農村的村寨作為觀賞樹,也可以作為行道樹。
鳳凰木的樹形很美,或高或低,樹冠開展,枝葉茂密張開呈傘形,冠幅可達八米以上。
鳳凰木的花燦若云霞,艷麗奪目。據中國科學院華南國家植物園介紹,每當天氣轉熱,在鳳凰木的枝條頂端和靠近頂端的葉柄根部位置,就長出排列成傘房狀的總狀花序。每朵花都很大,具有5枚花萼和花瓣。花萼較厚,背面黃綠色,內面紅色。5枚花瓣中下方的4枚花瓣大小顏色均相同,獨有上方的一枚花瓣與眾不同,且形狀稍大,布滿黃、白、紅三色的斑紋,異常醒目,可稱之為“旗瓣”。除了花,鳳凰木的葉片也很美,在沒花的日子,葉子就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它的葉片由大約五十片小葉組成一片羽毛狀的復葉,稱為“羽片”,十五到二十對羽片在葉軸上對生,組成一個巨大的復葉,這就是典型的“二回羽狀復葉”。如果說鳳凰木的花是“花若丹鳳之冠”,那么其葉片便也當得起“葉如飛凰之羽”美譽。
作為豆科成員,鳳凰木的果實只能是莢果,帶狀、扁平的碩大莢果掛在枝頭。莢果很長,最長可超過半米,成熟時會轉為黑褐色,頂端或有宿存花柱。不過,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鳳凰木的種子不能吃,有毒。小孩若誤食種子,則會有頭暈、流涎、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等中毒癥狀。
先落戶澳門再引入廣州
鳳凰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特殊的地位。我國古代有“桐實嘉木,鳳凰所棲”的說法。《詩經·大雅》也有關于鳳凰的記錄:“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聽起來濃濃的中國風。不過,鳳凰木并非原產于我國。
鳳凰木原產于馬達加斯加西部和北部。有一種說法是,清代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上記載,鳳凰木最初引入中國,可能是在澳門的鳳凰山。這可能是鳳凰木名字的真正來源。鳳凰木在落戶澳門后,又被引種到廣州,作為觀賞樹種廣泛應用。
生態愛好者劉先生記得,廣州在20世紀60年代就種有鳳凰木。在他的筆記里,可以找到1982年對海珠廣場一棵鳳凰木的觀察,“樹木很高大,花開時節非常引人注目,有時候感覺花比葉還多,因此每每經過,都忍不住抬頭看看。”據其介紹,廣州近郊水鄉的居民,習慣用“龍船花”或“龍舟花”來稱呼它,這是因為鳳凰木往往在端午節前后盛放繁花,正值“龍舟水”時節,龍舟競渡十分熱鬧。對于人們來說,鳳凰木的這一特點也使它成了預告雨季來臨的“氣象員”。
在一些老居民的印象里,20世紀60年代時,5月中旬就能看到鳳凰木開花了,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鳳凰木花期比20年前推遲了一個節氣左右,要到5月下旬才開花。今年的花期似乎又有所不同。記錄鳳凰木的花期,再與當年的天氣、氣候相印證,在觀測者眼中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鳳凰花開半城紅”,鳳凰花是傾情夏日極具代表性的意象。每年炎熱季節之初,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接踵而至,空氣里也彌漫著畢業季的味道。因此,鳳凰花被賦予了火熱青春的意味,也附帶了對青春散場的思念、離別之意。我國南方不少大學種有鳳凰木,而廣州最早關于鳳凰木的標本記載,正是來自于中山大學。1928年5月20日,由蔣英教授所采集的來自中山大學校園的鳳凰木標本,而今存放于中國科學院華南國家植物園標本館。華南國家植物園副研究員李世晉告訴記者,采集而來的標本,常常多于一份,除了入庫存放,其余的多用作交流。如今存放于中山大學植物標本館(生物博物館)內,1916年8月9日采自菲律賓呂宋島的鳳凰木標本,就是交換而來。
鳳凰木為何不密植和片植?
“遠觀火鳳凰,近看花鳳凰。不棲梧桐樹,愛穿綠衣裳。”鳳凰木很美,但人們也留意到,鳳凰木很少連片地出現,要么掩映在在其他的翠綠之中,偶露崢嶸,要么略顯曲高和寡地獨自綻放。其實,鳳凰木并非刻意“不合群”。李國蓮《分析鳳凰木的人工栽培技術及在園林中的應用》指出,鳳凰木的樹枝比較多,樹形也比較優美,經常一株就可以達到35厘米,而且鳳凰木屬于熱帶樹木,所以陽光很重要,所以在種植的時候一定不能密植,這樣會導致樹冠得不到足夠的陽光,而且不能充分展開,相互之間進行擠壓,就會導致部分樹枝被壓斷,甚至直接導致死亡。
對于鳳凰木來說,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觀賞,如果種植過密,會導致植株不開花,這樣就會失去觀賞價值,所以在栽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樹木之間的距離,如果樹木生長過密,就將一部分植株移栽,這樣就可以保證所有的植株都可以開花。
鳳凰木也不宜片植。李國蓮指出,鳳凰木是比較容易受到病蟲侵害,所以防治時候比較困難。如果種植的時候比較密集,或者是整片種植,容易導致病蟲害迅速蔓延,會造成很大損失。鳳凰木有一定的生長周期,到了一定季節就會開始脫落,掉落的植物枯枝、落葉、落花不易清理,就會給病蟲害提供很好的繁殖空間,導致鳳凰木生長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未有余蔭山房,先有鳳凰木”
不少廣州街坊都喜歡熱情洋溢的鳳凰木,番禺南村還流傳“未有余蔭山房,先有鳳凰木”的說法。相傳古時鄰近余蔭山房的東源坊崗地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林木蔥蘢,頗有“鳳凰來儀”之氣象。村民在村邊種植鳳凰木作為風水樹,還將“鳳起”二字作為祠堂的門匾,記錄了此地曾是“鳳凰來儀”的寶地。鳳凰花開時,花朵鮮紅熾烈如火,如紅云彌漫,有詩贊曰:“得汝清蔭勝幔紗,山房一隅鋪彩霞。”
余蔭山房內有3株百年鳳凰木,樹齡近150年。2015年10月4日,余蔭山房遭受龍卷風襲擊,2棵鳳凰木在風災中受損嚴重,其中一棵側枝被狂風折斷,另一棵甚至被“連根拔起”。保育人員針對兩棵受損的樹木采取了不同的護理措施,對斷枝的一棵涂上綠漆,以防腐防蟲,對倒伏的一棵則裁切了其大部分枝干裁切,防止營養流失和水分蒸發,同時,采用大型的鋼支架進行支撐,用專業的包樹布包裹枝干,達到保暖、保水效果。此外,保育人員還給大樹注射了消毒針、補水針、營養針等,幫助樹木恢復生長。在保育人員精心護理下,兩棵受損的鳳凰木即使又經歷了廣州罕見的下雪天氣,數月之后還是頑強地長出了綠芽。
鳳凰木主要推薦賞花點:
白云大道、同泰路、新滘東路、海珠湖、烈士陵園、海印橋頭、廣州大道南、二沙島、越秀公園、東山湖公園、南沙蕉門公園、天河公園。
白云山鳳凰木開花地點:
云臺花園:姑嫂墳周邊
雕塑公園:東門驛站、平衡廣場
云溪景區:云橋邊
麓湖景區鳳凰木:觀麓亭、麓湖北路(別墅門口綠道)、麓湖路(足球場湖邊)、聚芳園(門口)、麓湖北路(星海園門口綠道)、麓湖路(引種場門口對面)、云道(原高爾夫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