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民履職 我們共赴春日之約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3月3日,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再次齊聚一堂,懷揣著為民履職的初心與共謀發展的熱忱,踏上這場承載時代使命的春日之約。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代表們將如何凝聚智慧力量,為高質量發展擘畫新藍圖?他們深入基層傾聽的民聲民愿,又將轉化為哪些惠及千家萬戶的務實之策?
2月以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跟隨全國人大代表的腳步,走進生產車間、城市街巷、科研院所、田間地頭……用筆尖記錄盡責故事,用鏡頭定格履職瞬間:
在區燕明連續三年為養老服務發聲的堅持中,我們看到一位“小巷總理”的初心如磐;
任海筆下的建立國家植物園體系的建議,勾勒出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景畫;
喻連香在實驗室里一次次實驗探索,讓更多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破土而出”……
3月3日,在粵全國人大代表帶著履職成果和沉甸甸的民聲,奔赴首都。與此同時,廣州日報全國兩會特派記者團隊已整裝出發,帶著南粵大地的蓬勃氣息飛赴北京,全景呈現兩會盛況,第一時間傳遞奮進強音,與全國人大代表共同書寫春天的答卷。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3月2日下午,部分在穗全國人大代表啟程,為赴京做準備。過去的一年里,他們深入田間地頭,扎根基層社區,廣泛聽取意見……讓一份份代表建議更接地氣、匯民意。
他們滿懷履職的熱情,帶著人民的心聲,懷揣著一份份凝結著期待的建議,奔赴一場春天的盛會,共同鋪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畫卷,將民主與民生相連,讓政聲與民意相通。
關注野生動物遷地保護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把履職工作與科研、管理工作有機結合,奔赴全國多地,深入植物園、動物園、自然保護區和科研機構實地考察。
今年,任海將關注點放在野生動物遷地保護方面,提出未來可以借鑒國家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立國家動物園體系,引領全國動物園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動物保護水平。“我們要實現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他表示,通過國家動物園、國家植物園和國家公園等平臺可以向公眾傳遞這一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為鄉村全面振興建言獻策
作為一名90后“新農人”,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增城星級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沈燕芬在履職中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深入基層調研,積極傾聽群眾呼聲,重點關注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農村人才培養以及基層治理等領域。
“去年我主要針對農民群體提出建議,特別是一些困難群體,關注他們加入農民合作社、實現自力更生的問題,希望能為他們掃清相關障礙,現在這些問題都已經得到了解決。”沈燕芬表示,今年將繼續為鄉村全面振興建言獻策,將關注點放在保障農民權益、農田生態價值轉化方面。“我也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一起助力鄉村振興!”
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今年,我關注的重點仍在教育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實驗中學黨委書記全漢炎表示,目前社會各界對學生心理健康高度重視,相關部門、學校、家庭等正在形成合力,在學生心理健康方面采取了一些有力舉措,例如配備心理老師、開設心理課,以及對學生心理情況進行篩查,并進行早期干預和指導等,效果非常好。
作為教育“老兵”,全漢炎呼吁,應該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寬松、健康的學習成長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樣非常關鍵。”全漢炎提到,數學是諸多科技創新的基礎,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是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的重要一環。
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平臺
“雖然今年已是履職的第三年,但我依然心情激動。”全國人大代表、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副部長鐘麗琴說。
去年全國兩會,鐘麗琴提出了關于優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議,建議加大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夯實職業教育基礎,推動新型產教融合。此建議在會后收到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的答復。她表示,今年將重點關注企業職工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話題,“技能人才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平臺,我會把技能人才的心聲帶到大會上,推動技能人才的所期、所盼變成美好現實。”
構建10分鐘家門口服務圈
“今年全國兩會,我要將社區居民對優質養老服務的期望與訴求帶上會場,為民發聲。”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荔灣區金花街道蟠虬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區燕明表示,今年,她通過常調研、常交流、常傾聽的“三法寶”,了解到來自社區老人、家庭及鄰里之間的真實需求。
作為一名來自社區的代表,區燕明表示,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養老服務是她一直以來關注的重點領域,她希望,能整合社區服務資源,構建“醫、養、康、護”10分鐘家門口服務圈,讓居民能獲得全面而便捷的養老服務。
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轉化落地
“我本人主要從事生物醫藥產業的科技研發,所以今年我特別關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等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國家實驗室領軍科學家、研究員蔣太交表示,現在國家的科技創新進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廣州在高校、科研機構等方面有著非常好的基礎,但是不少科研成果距轉化落地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為夯實創新基礎,促進更多成果轉化,成為全國人大代表以來,蔣太交調研的腳步從未停歇。“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高校跟企業的結合是關鍵點。”蔣太交說。
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港集團黃埔港務分公司安全環保部副經理周沖曾提出支持大型國企開辦技校的建議,還曾建議在南沙打造大灣區青年交流中心,看著自己的建議逐漸被落實,他的履職信心不斷增強,邁入履職的第三個年頭,他履職更顯從容。
周沖介紹說,過去一年,自己步履不停,參加了全國、省、市以及黃埔區的各類調研活動,在去年一年調研的基礎上,今年全國兩會,他將重點關注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發展話題。他表示,粵港澳港口群是目前世界上通航能力最大、水深條件最好的區域性港口群,希望為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一份助力。
關注低空經濟加速發展
“今年我關注比較多的是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科技創新以及交通相關的一些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大灣區空天信息研究院總工程師、研究員周斌表示,目前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大力發展低空經濟,但總體來講低空經濟的進展還是比較緩慢。
過去一年,周斌調研走訪了許多企業。他認為,為加速低空經濟的發展,下一步可以從政策引導上著手,加快培育低空經濟商業化運營主體。“如果沒有商業化運營主體,只是有生產制造的企業,低空經濟的整個商業模式是沒有形成閉環的。”周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