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0日上午,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廣州市市長孫志洋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加快全域數字化轉型,完善數據產業專項政策。實施城市云網強基行動,完善算力供給體系,優化應用基礎設施布局,健全數字企業梯度培育機制。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深化數字廣州建設,編制首份對標數字中國的城市級規劃《數字廣州建設總體規劃》,出臺《廣州市數據條例》,繪制了數字廣州建設全景圖。全面啟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培育壯大數據產業。“產業版”營商環境改革成效顯著,“全市通辦”“跨域通辦”實現“應通盡通”,“穗@i企”平臺實現政策兌現事項“統一納管”,數字政府“五統一”改革重塑超大城市數智化治理效能體系。多項改革創新走在全國前列,全域數字化轉型案例入選全國50強案例,建成啟用全國首個超大城市數字運維保障中心,12345熱線連續5年獲評全國政務熱線質量評估“A+”等級。
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局長黃津表示,2025年,全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系統將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將2025年明確為政務服務和數據工作的“提質創優年”,圍繞“拼經濟、保安全、辦全運、提品質”,全力以赴開展提質創優五大行動,力爭實現數字廣州建設提標、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能、數字經濟發展提速、全域數字化轉型提效和數字政務服務提質。
一是聚焦數字經濟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實施“1+1+N”數據政策,構建數據產業政策、數據基礎設施、數字人才培育等數字經濟發展支撐體系。編制“十五五”時期數字廣州建設規劃,開展數字經濟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優勢的數字產業集群。統籌抓好“硬投資”和“軟建設”,加快全球數源中心(南沙)、省數據要素集聚發展區、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城市可信數據空間等重大項目、重要試點的建設。構建一體化數字基礎設施,高標準謀劃算力設施、流通設施、網絡設施和安全設施布局,支撐數據要素“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實施數字人才培養工程,打造數據人才“蓄水池”。做好大數據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拓展大數據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圍繞政務服務、大數據等方面加強數字人才實訓培養。
二是加快全域數字化轉型,為“兩化”轉型提供新引擎。
深化一網智管全城全域,加快構建基于DeepSeek的“1+3+N”智慧政務體系,構筑韌性智慧城市的數字化新引擎。把5G、AI、數字孿生等前沿科技融入數字全運,構建智慧場館數字化運行體系。落實“廣州數智創新計劃”和“人工智能+”行動,以國家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制定數據融合應用場景任務清單,以數據要素驅動產業數智化、綠色化轉型。提升城市韌性治理水平,深化數字政府“五統一”改革,進一步堅實云、網、安、維“四位一體”的數字底座,優化“穗智管”中樞,用數據決策、數據服務、數據創新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
三是構建重點企業服務機制,為“產業版”營商環境打造新陣地。
大力實施“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構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企業服務機制,依托“穗@i企”平臺,建成產業版營商環境“旗艦店”,營造“最惠群眾、最懂企業”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出臺“21+8”重點產業專項政策兌現清單,推動“部門政策庫”向“產業(園區)政策服務包”躍升。
選取新興支柱產業、戰略先導產業、特色優勢產業等行業建立重點企業庫,為重點企業提供服務直達、政策直享、訴求直通等“點對點”服務。整合金融法律、供需對接、招商引資等企業高頻需求至“穗@i企”平臺,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
接下來,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將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起而行之、苦干實干,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數據先鋒”、服務現代化產業發展的“服務尖兵”,為廣州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州實踐的新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