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開啟。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我國極端暴雨洪澇災害頻繁發生。水利部門在加強防洪預警和調度的同時,積極推進流域防洪、雨水情監測預報以及水旱災害防御工作三個體系建設。2024年,全國有6929座大中型水庫投入防洪調度運用,攔蓄洪水1471億立方米,減淹耕地1687萬畝,避免人員轉移1115萬人次,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
廣州實踐
水安全是城市的首要安全。廣州背山面海,水系發達,是典型的季風氣候感潮河口城市和超大型城市,防洪排澇壓力巨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廣州堅持將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全面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不斷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守護江河安瀾。
在廣州市黃埔區匯星路隧道口,黃色的道閘立在道路兩旁,當隧道內水位超過27厘米時,道閘將自動落下。與此同時,隧道口的顯示屏也會出現“隧道淹水、禁止通行”的提示,并發出警鳴聲。目前,黃埔區全區共有30座市政道路下穿隧道、涵洞安裝了積水自動攔截系統,基本實現全區積水隱患涵洞隧道全覆蓋。
安裝水位計、視頻等物聯監測設施,對隧道積水情況進行智慧監測是廣州有效應對極端天氣,做好汛期排水防澇工作的舉措之一。
2024年汛期,廣州降水破紀錄,暴雨影響重,全市平均降水量為2342.0毫米,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49.1%,為歷史同期最大值。為做好汛期排水防澇工作,市水務局加快建設國家級排水防澇應急救援基地,新增應急抽排規模超55萬立方米/小時,總規模提升近兩倍。有力應對4月罕見強降雨、8月雨潮碰頭、臺風“摩羯”等極端天氣;趕赴北江抗洪搶險一線,有力有序應對西福河決堤事件。馳援韶關、梅州、桂林、岳陽等三省四市應急搶險。汛期全市未出現重大災情及人員傷亡,城市運行平穩有序。